书法

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观察了书写艺术如何从尚未破译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发展成汉代书风。书法的发展受惠于纸的发明。适于书写的纸是东汉中常侍蔡伦于105年呈献给皇帝的。到东汉末期,字如其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见诸书法、诗歌和肖像画的揭示自我的艺术形式也反映在人物画上,对人物画的关注不仅集中在头衔上,而更关注其个性和性情。

汉代末年,书体不仅包括隶书(图2-44),也包括更显急就的行书和字体连绵的草书。正如现存最早的书法艺术文献——东汉时期赵壹所著《非草书》所示,书家也不是一概认同这种无羁的书写方式。班宗华贴切地将其译作“a pox on the cursive scripe”。不过,遗憾的是,汉代草书甚至连可靠的摹本也无一存留至今。

也许过度自由倾向激发了《笔阵图》的写作,确立了握笔的正确姿势和八种基本笔画形式。这个文献被假定出自神话人物卫夫人或者3世纪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但是有的学者质疑《笔阵图》是后世伪作,此类指南出现年代甚晚。

直到东汉覆亡,强调水平方向笔画的方笔隶书都是毛笔书法的标准字体,一如马王堆侯墓随葬遣策312枚竹简和众多汉碑所示(图4.27)。但是,到3世纪,隶书就不再流行。我们将在第五章详述。

图4.27 甘肃放马滩隶书汉简,照片版权归刘正成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