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内科门(2)

【方药】

(1)金银花、连翘各15克,射干、胖大海、麦冬、青果、玄参、薄荷各10克。

用法:水煎药服,每日1剂。

(2)金莲花3克,麦冬10克,桔梗、甘草各5克。

用法:开水泡代茶频饮。

(3)将冬至前后的白萝卜缨,清水洗净,放阴凉处晾干,取适量泡水代茶或做菜吃,对慢性咽炎效果极佳。

【按语】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与嗜食辛辣或烟酒过多,或与职业有关,方(1)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射干、胖大海清热利咽;麦冬、青果、玄参、薄荷养阴清热。方(2)以金莲花清热,麦冬养阴生津,桔梗、甘草利咽喉,以开水泡服代茶,方便,效优。方(3)为民间验方。

方(2)原载于《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年11月第九期。

二、鼻渊(鼻窦炎)

【证候】本病以鼻塞(或左或右或双侧)不闻香臭为主症,兼症有涕稠如脓。色黄绿而气腥臭,亦有涕清如水,不自觉如屋漏滴下,更有头额痛胀,上连巅顶,以及时常缩鼻吸气以开其闭,借以排出鼻窦深部之浓涕。

【病因】风热毒邪外侵。

【治法】祛风清热,托里排毒。

【方药】辛夷花80克,苍耳子100克,藁本、生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羌独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蔓荆子各50克,细辛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在临睡前用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于次日睡前再冲泡服一次。

【按语】鼻渊之病,多为风热上扰鼻额所致。方用辛夷花、苍耳子、藁本、防风、羌独活、菊花祛风泻火;黄芪、白芷、升麻托里排毒;苦丁茶、白僵蚕、薄荷祛风清热;甘草调和诸药;细辛辛温温阳通窍。

三、过敏性鼻炎

【证候】经常打喷嚏,鼻痒,流清涕,有时随环境变化(如寒冷、吹风、粉尘)而诱发,则喷嚏连续不已,因而汗常自出,有经数月或数年不愈。

【病因】肺气亏虚,卫阳虚弱。

【治法】益气固表,助阳祛邪。

【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杭白芍、鹿角霜各20克,苍耳子、白芷、巴戟天、藁本各15克,辛夷12克,附片、炙甘草各10克,细辛5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过敏性鼻炎为上实下虚,卫阳不固,故而发生。

方中重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为君,补肺益气,苍耳子、辛夷、白芷、巴戟、藁本为臣,祛风止嚏,附片、细辛温阳散寒,鹿角霜益肾助阳,补而不腻,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本方为治疗过敏感性鼻炎经验方。

四、鼻衄

【证候】鼻孔一侧或两侧出血,有用药棉或药物塞鼻孔内自止的,有出血不止,鼻孔用物堵塞后,血从口腔溢出的。也有日以继夜,久出不止,因而发生危险的。

【病因】火热内盛,迫血妄行,也有因外伤损伤血管而引起。

【治法】滋阴降火,导热下行,内外兼治。

【方法】

(1)令患者平卧,用冷水1盆,安放于患者后脑边,将患者头发散开浸入冷水中,在不长的时间内其血自止。即移开水盆,拭干其发,用药物调理。如患者系短发或光头,可用毛巾两条浸入冷水中,将一条搭在患者头上,轮换毛巾,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但要注意,血止后,即将水盆移开,拭干其发,不可浸过久,久则周身冰冷,须安卧在暖被及棉絮中,略饮开水,后则自然温暖如常。

(2)用鲜止血莲茎叶捣汁,滴入鼻孔中,血立止。

(3)将本人头发剪下一绺,烧成炭,研细末,吹入衄血鼻孔内,止血功效较好。用初生婴儿剃下的胎发烧研吹鼻止血,疗效亦高,但一般常人头发烧研也可用。

(4)独头蒜1枚,剥去外皮及膜,捣成泥,贴足心涌泉穴,左鼻孔出血贴右足心,右鼻孔出血,贴左足心,两鼻孔出血则两足俱贴。待自觉有蒜气触鼻时,则衄渐少,全止则去蒜,敷贴过久,恐引发起泡,如无独蒜头,多瓣蒜亦可用。

(5)白木槿花20克,猪瘦肉250克,共炖熟,吃肉喝汤,连用3~5次。

【方药】黄连、黄芩、黄柏、生栀子、牡丹皮、白芍、牛膝各10克,制龟板、龙骨粉、牡蛎粉、旱莲草各50克。(另用血余炭粉3克,分3次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按语】鼻衄一症,多由血热不循常道,迫血妄行而致。一旦发生,病情危急,须按方(1)急救,待出血稍止再缓图治。方中以黄芩、黄连、黄柏、生栀子大剂苦寒降火,牡丹皮、白芍养阴清热;牛膝引血下行,龟板、龙骨、牡蛎滋阴潜阳;旱莲草、血余炭凉血止血。

方法(2)~(4)为民间治鼻衄单验方。

五、咳嗽

1.肺热咳嗽

【证候】咳嗽痰稠,喉痒,面颊红赤,胸痛,口干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

【病因】风热犯肺。

【治法】辛凉宣散,清热止咳。

【方药】

(1)桑叶、杏仁、枳壳、黄芩、桔梗、沙参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2)鲜枇杷叶(去毛)20克,鱼腥草15克,煎水代茶。

【按语】风热之邪,上犯肺卫,当辛凉宣散,清热止咳,以桑杏汤加减,方中桑叶、黄芩祛风清热;沙参养阴润肺;枳壳宽胸理气;杏仁、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2.喉风咳嗽

【证候】咽喉发痒则咳,干咳无痰,自觉喉部黏膜发胀,舌质边尖红,苔白或兼薄黄,脉浮数或缓。

【病因】温邪袭肺。

【治法】祛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桔梗、僵蚕、荆芥、防风、薄荷各10克,红花、枳壳、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咳嗽喉痒,干咳无痰,此属风邪为患,当用荆芥、防风、僵蚕搜风清热;薄荷辛凉解表;红花行血活血;桔梗、枳壳、甘草利咽止咳。

3.肺燥咳嗽

【证候】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咽喉红肿,声音嘶哑,口干而渴,舌质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数。

【病因】燥邪袭肺。

【治法】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方药】

(1)天花粉、瓜蒌仁、川贝母各15克,杏仁、桔梗、陈皮、枳壳、炙枇杷叶、麦冬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2)麦冬15克,百合、沙参、甘草各10克,煎水代茶。

【按语】燥邪伤肺,多见口鼻干燥,声嘶,方以天花粉、瓜蒌仁、炙枇杷叶、麦冬清热养阴;杏仁、川贝母、陈皮、枳壳止咳;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4.虚热咳嗽

【证候】咳嗽低热,少痰或无痰,心悸气短,五心潮热,舌质嫩红,白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因】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止咳。

【方药】太子参、天花粉、紫苑、冬花、百部、麦冬、白微、桔梗、沙参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咳嗽日久,咳嗽少痰,五心潮热,心悸气短,当属气阴两虚。本方以太子参,沙参、天花粉、麦冬益气养阴;紫苑、冬花、百部润肺止咳,白微退虚热,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5.顽咳

【证候】咳嗽痰多或黏痰,经久不愈,动则气急,气候变化而加重,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滑。

【病因】久病体虚,痰湿阻肺。

【治法】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方药】

(1)太子参、苍术、款冬花(蜜炙)、紫苑(蜜炙)、茯苓各15克,法半夏、陈皮、白芥子、枳壳、桔梗、甘草各10克,炮姜、五味子各5克。

!!用法:水煎服。

(2)党参、核桃肉、玉苏子、紫苑、冬花、百部各15克,百合、川贝母、沉香、杏仁、法半夏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3)紫苏蔸7个,煎浓汁,每日早晚冲鸡蛋服。

【按语】咳嗽痰多或黏痰,经久不愈,此系顽咳,此为久病正气不足,痰湿阻肺,法当健脾益肺止咳。方(1)太子参益气止咳;苍术、茯苓、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白芥子除顽痰;枳壳宽胸理气,佐炮姜温运健脾;五味子收敛肺气;桔梗、甘草为宣肺止咳之药。方(2)用党参补肺益气;核桃肉补肾纳气;玉苏子、沉香降气化痰;紫苑、冬花、百部、百合、川贝母润肺止咳;杏仁、法半夏止咳化痰。方(3)为民间验方,主要作用是降气化痰定喘。

6.老年咳喘(肺气肿)

【证候】咳嗽喘闭,泡沫痰或黏痰,痰多不爽,心悸气急,肢软乏力,动则加剧,舌质淡白,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濡滑。

【病因】肺肾两虚,痰浊阻肺。

【治法】补肺益肾,化痰止咳。

【方药】太子参、紫苑、冬花、百部、核桃肉、枇杷叶(蜜炙)各15克,蛤蚧1对(去头足),桑白皮、葶苈子、炙麻黄、川贝母、玉苏子各10克,五味子、皂角各3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老年哮喘,多属肺肾两虚;方用太子参补肺定喘;紫苑、冬花、百部、枇杷叶润肺化痰;麻黄宣肺止喘;川贝母化痰清热;玉苏子、葶苈子化顽痰;五味子敛肺;皂角用于顽痰阻塞,有较强的祛痰作用。

六、哮喘

哮喘之证,又分外寒内热、寒、热、虚、实等证型。

1.外寒内热

【证候】初起咳嗽痰不易出,气逆冲上,喉中作响,渐至声如拉锯,坐不得卧,只能俯首向前,呼吸均感困难,甚则肩抬肋陷,有的大多冬春病剧,有的夏季反重,也有四季都发,但发作多因气候变化而起,有连发数日不休,有每日夜间必发,有正午和夜间(半夜)定时发作等不同。

【病因】有肺胃先有伏热,后感风寒诱发的。也有初因风寒客于上焦,久则化热,后遇气候异常续发的。

【治法】先用按摩穴位缓其冲逆,平其哮喘以治标;继用散寒清热,化痰降气以治本。按穴法:医者在病人背后,将两手搭在病者两肩上,只用两手大拇指各按在两则肺俞穴上,以轻重合度的手法按摩,连续3~5分钟,其喘立止(肺俞穴在第三胸椎下各旁开寸半许,大拇指在按揉时要略向下推)。

【方药】

(1)炙麻黄、桔梗、炙甘草、杏仁、前胡、炒枳壳、冬花、紫苑、法半夏各10克,海蛤粉15克,细辛3克,五味子5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1小时,分3次温服,此系成人剂量,如1~3岁小儿可一剂分3日15次服完,如日久病重者,可连服3剂,其哮喘可全平,至少要大见减轻,还可连服3剂,再行停药观察。

(2)桃仁、丹参、炙麻黄、地龙、杏仁、法半夏、茯苓、银杏、苏子、款冬花、桂枝各10克,龙骨、牡蛎各20克,水煎服。

【方(2)原载于《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12期】

【按语】本病是火热痰饮为本,风寒水气为标,由于痰饮与火热内伏于中上焦,再经外感风寒水湿,使热火气不得外散,火性炎上,转夹痰饮上冲,故哮喘气逆而声如曳锯,在治法上如徒用降逆,不加升散,或徒用升散,不加泄热,则病必不除,是以宗“火郁则发之”,“肺若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之旨立法,采用金匮治“喘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之射干麻黄汤,去苦辛有毒之射干,易以咸平无毒,清热利湿、化痰定喘降逆下气之海蛤粉为主药;更加桔梗以助麻黄、细辛、生姜之辛温宣散、升提开发;再加杏仁、前胡、枳壳、法半夏、款冬花、紫苑、五味子之降逆敛肺化痰下气;更有甘草、大枣之甘温补益脾胃,润肺和中,是升中有降,散中有收,温中有清,泻中有补,故能收到止咳定喘,降气化痰,散寒清热,利湿行水,敛肺安胃之功。

2.寒喘

【证候】素有咳嗽气逆,遇寒则发喘促,发时呼吸迫促,喉中痰响,如水鸡声,甚则张口抬肩,肋骨下陷,坐不能卧,日久不愈,脉象浮紧。

【病因】肺中水饮停蓄,再加寒邪外束,饮邪与寒邪相搏,故上逆作喘。

【治法】散寒、涤饮、降逆、定喘。

【方药】麻黄、桂枝、杏仁、法半夏、炒白芍、炙甘草、紫苑、冬花各10克,干姜6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附:

另外有一种肾气大亏,下焦阴寒极盛,虚阳浮越,气机有升无降,病者常于夜半阴气大盛之时,哮喘突发加剧,俯不能仰,坐不得卧,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曳锯,身半以上汗大出,两足逆冷,脉沉细,急拟扶阳抑阴,纳气降逆定喘。

【方药】

(1)丸方。黑锡丹,每次服10克,每日服3次,用党参50克浓煎送下。

(2)汤方。杏仁、紫苑、百部、炙白前、旋复花(布包)、款冬花各10克,海蛤粉、海浮石、南沙参各15克。水煎服。

【按语】寒喘属阴,好发于冬季,寒邪与饮相聚,故发寒喘。方中以麻黄、桂枝宣肺散寒;杏仁、法夏、紫苑、冬花止咳化痰;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干姜、细辛温中祛寒。

3.热喘

【证候】多发于夏季,发则咳喘气促,声如曳锯,汗出恶热,脉洪数,舌红苔少,有时得热则喘,得凉则安,所以冬季稍安,春暖病发,暑季加剧。

【病因】由肺经原有伏热,或寒邪久伏化热,再由外热引动内热,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是也。

【治法】辛凉宣散。

【方药】生石膏粉50克,麻黄、桔梗、甘草、杏仁、款冬花、紫苑、前胡、炒枳壳、瓜蒌皮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按语】热喘属阳,好发于夏季,肺经原有伏热,或寒邪久伏化热,外热引动内热,故发热喘。

方中配大剂量生石膏咸寒清热;麻黄宣肺定喘;杏仁、冬花、紫苑、前胡润肺止咳;枳壳、瓜蒌皮宽胸理气;桔梗、甘草清肺利咽。

4.虚喘

【证候】经常咳嗽,痰多色白,或稀或稠,动则呼吸促迫,如少量提携,或步行,或升阶,轻微劳动,即气短不续,发生喘息,吸短呼长,甚或则张口抬肩,面赤汗出,胸部膨大,显著向前突出,脉象滑数,舌红苔白而滑。

【病因】久病及肾,下元空虚,因膻中为气之海,而肺主出气,命门为生化之源而肾主纳气,今肾气大虚,不能摄纳真气,故短气不足以息。有古人称之为肾喘。

【治法】补肺滋肾,益气生精,止咳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