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内科门(3)

【方药】蛤蚧1对(酥炙)、红参、川贝母、炒知母、桑白皮、桔梗、前胡、款冬花、杏仁、甘草、白茯苓、陈皮、党参、条参各100克,法夏50克。

用法:共炒焦,研细末,每次3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按语】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虚摄纳无权,故发哮喘。

方用蛤蚧补肺益肾助阳,伍红参健脾益气;川贝母、桑白皮、桔梗、前胡、冬花、杏仁止咳定喘;茯苓、党参、北条参、陈皮、半夏健脾化痰;知母滋肾阴;甘草调和诸药。

5.实喘

【证候】喘促气急,呼吸极端困难,眼闭口张,颈项肿,面唇青,胸骨高突,四肢厥冷,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如曳锯。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数。

【病因】痰浊内阻,肺气闭塞。

【治法】苦降辛开,祛痰定喘。

【方药】葶苈子(米炒)、桔梗、前胡各10克,莱菔子、杏仁各15克,红枣10枚(擘)。

用法:水煎,频饮,若正气尚足,痰涎壅盛者,莱菔子可用到50~100克。

【按语】实喘痰阻,肺气闭塞,故用葶苈子泻肺逐饮;杏仁、桔梗、前胡清肺止喘;重用莱菔子消痰化积;桔梗引药入肺;佐以大枣健脾和胃。

七、肺痨(肺结核)

【证候】经常咳嗽,痰中带血,胸中隐痛,午后潮热,两颊常赤,盗汗形瘦,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病因】肾虚则水亏火旺,肺被火灼,阴液日耗,因之肺络损伤,咳痰带血,俗称“肺痨”。又称“痰火病”,现代谓由肺结核杆菌所传染。

【治法】清热养阴,润肺化痰,止血镇咳。

【方药】

(1)冬桑叶、天冬、紫苑、款冬花、百部、甘草、枇杷叶、杏仁、桔梗、前胡、川贝母各10克,白茅根50克。

用法:加水浓煎,分3次服。

(2)膏剂。太子参、南沙参、明玉竹、怀山药、白茯苓、天门冬、甜杏仁、大生地各200克,甘草、紫苑、百合各100克,五味子、川贝母各50克,白茅根400克。

制法:上药多加水浓煎两次,滤去渣,另加冰糖1.5千克,先烊化至滴水成珠,后加入药汁收成膏,瓷瓶密贮,埋入土中7日后取出。

服法:每次服一大匙,温开水化下,每日3次。如肺痨大量咯血,中药汤剂和膏方中可加入适量白及、三七、血余炭等药。

【按语】肺痨为病,当属正气不足,痨虫所侵,本病治疗当缓图,方以太子参、沙参、玉竹益气养阴,山药、茯苓佐以健脾,麦冬、生地、百合滋阴润肺,杏仁、五味子、川贝、茅根清热止咳。以熬膏或作丸剂长期服用为宜。

八、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

【证候】既往无肺结核及胃病吐血史。只觉胸中时有轻微热痛感,忽觉喉头如有物作痒,血即随咯而出,一般无发热恶寒现象。有不咳嗽吐痰而纯咯血的,也有咳嗽带血的,但痰与血界限分明,如兼感外邪,则伴咳脓痰,其痰在搁置后多分为3层,咯血无定时,血量或多或少,有的咯血数口或断续咯血数日而自止,不发病时,身体健康如常人,病时脉象浮数无力,舌红苔白或黄。

【病因】肺气先虚,阴火内盛,肺络损伤。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止血。

【方药】

(1)北条参、生黄芪、白术、白茯苓、甘草、陈皮、法夏、黄芩、五味子、生地、牡丹皮、山药、薏苡仁、百合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2)食疗方。鲜百合150克(干者100克),冰糖100克,活鲫鱼1尾(250克左右)。

用法:将百合洗净,鲫鱼去鳞肠杂及腮,将冰糖放鱼肚内,同百合放入冷锅中加适量冷水,煮熟,不加油盐酱醋,吃鱼和百合并喝汤,每周1次,效果为佳。

【禁忌】鸡、鸽、牛、羊、狗肉、猪头肉、猪蹄、虾、蟹、鲤鱼、鲇鱼、河豚、黄颡鱼、葱、蒜、姜、椒等发物,更忌烟、酒、劳累。

【按语】支气管扩张咯血,古书无此病名记载,但此种症状时有所见,根据浮脉无力为气虚之象,脉数为火盛之征,咯血为络伤所致,所以采用甘平微温治疗内伤咯血之民间验方,取百合之甘平补肺益气止血,冰糖甘平生津泻火,鲫鱼甘温益胃和中以补肺气。更佐以罗天鹏之《集验良方》中吐血效方,取六君子汤加山药,百合、黄芪、薏仁、以补中益气,健胃润肺,佐以牡丹皮泻血中伏火,黄芩泻火坚阴;生地凉血滋阴;五味子敛肺止血。

本方不仅治疗咯血,对肺痨病咯血、胃病呕血同样能收到良好效果。

九、胸痛

1.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证候】前胸连左或右胁肋胀痛,呼吸急迫,畏冷发热,咳嗽不利,经检查为胸腔积液。虽经抽水,但抽则胀痛随愈,不抽又作,屡抽屡发,经月不愈。

【病因】有形之水挟无形之湿热蕴结上焦气分,聚积膈上胸膜之间而作痛,古称“悬饮”。

【治法】形实正气未虚,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攻逐水饮,形虚正气不足,宣清分利,以缓剂治之。

【方药】

(1)葶苈子10克,大红枣30枚。

用法:水煎服。

(2)冬瓜仁、薏苡仁、白茅根各50克,丝瓜络、旋覆花、赤茯苓、滑石各15克,桔梗、枳壳、柴胡、杏仁、通草各10克,芦根100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悬饮之病,为水饮与湿热蕴结于胸中所致。急当分利,首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后用缓剂:方用冬瓜仁、薏苡仁、通草、丝瓜络、赤茯苓、飞滑石利水渗湿;旋复花消痰行水;白茅根利尿清热;杏仁、桔梗宣肺止咳;柴胡退热;枳壳行气宽膈;芦根化湿祛痰。

2.胸肋痹痛(干性胸膜炎)

【证候】初起干咳,肋痛,潮热,继则经常胀闷,动则气促似喘,经胸透X光片诊断为干性胸膜炎。因日久胸膜已经增厚,也有与膈肌发生粘连的。

【病因】湿热蕴于上焦,日久化燥伤阴。

【治法】清燥润肺,败毒消肿。

【方药】金银花、忍冬藤、白茅根、薏苡仁各50克,冬瓜子、丝瓜络、旋复花各15克,鲜芦根100克,杏仁、延胡索、竹茹各10克,郁金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按语】此病为湿热蕴阻上焦,日久化燥伤阴为病。方拟金银花、忍冬藤、大剂清热解毒;白茅根、薏苡仁、冬瓜仁、丝瓜络、旋复花清热利湿;竹茹、芦根清肺热;杏仁止咳;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惊悸、怔忡(心动过速)

【证候】惊悸、怔忡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病人自感心跳剧烈,胸中不适,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有数日1次,或1日数次,舌质淡红或舌质紫暗,脉多见数脉或疾脉。

【病因】心血亏虚,心气不足。

【治法】健脾养心,补血定悸。

【方药】

(1)人参、炙甘草各15克,红枣10枚,生地、阿胶(另烊化)、麦冬、火麻仁、远志、桂圆肉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

(2)体虚之人可用公猪心1个,红参10克,桂圆肉、莲米、枣仁各30克,冰糖50克,隔水炖熟,吃肉喝汤,一般2~3次可愈。

【按语】本病临床以心脾两虚为多见,心主血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血虚不能养心,则致心悸气短;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故头晕目眩,面色不华。

方(1)中以人参健脾益气;生地、麦冬、火麻仁、阿胶、远志、五味子滋阴养血;炙甘草、红枣甘温养脾宁心;桂圆肉益心脾、补气血。

二、胸痹(冠心病)

【证候】心区疼痛,突然发作或发作有时为特点。疼痛有闷痛、隐痛、刺痛、灼痛等不同,有时可放射至咽、肩背、背心等部位。多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舌质红或紫暗,脉涩或弦迟。

【病因】心阳亏虚、气滞血瘀。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

(1)全瓜蒌30克,薤白15克,蒲黄、五灵脂、黄芪、三七、丹参、赤芍、枳实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2)丹参15克,泡水代茶。

(3)田七粉3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可连服3个月。

【按语】冠心病古称“真心痛”张仲景认为是“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现代则认为心血瘀阻为其主因。其治疗有以温阳、活血、通络为大法。

方中以瓜蒌、薤白温心阳;蒲黄、五灵脂、三七、丹参、赤芍、枳实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黄芪益气,推动血液运行。

三、短气(心动过缓)

【证候】胸闷、短气、肢软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迟或缓。

【病因】心阳不足,气血两虚。

【治法】温阳益气,补气益血。

【方药】

(1)党参、黄芪各30克,附片、肉桂各6克,白术、当归、桂圆肉、莲米、茯苓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2)红参10克,开水泡服代茶。

【按语】短气症,多为气不足。方中大剂党参、黄芪益气;附片、肉桂温阳;白术、当归、桂圆肉、莲米、茯苓补血宁心。

四、胸痞(心肌炎)

【证候】在急性热病或多次感冒后出现胸闷,短气不适,伴心烦不安,舌质淡红,苔白,脉数。

【病因】邪入心包络,心阴亏耗。

【治法】清热、宁心、通络。

【方药】太子参3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莲心、枳壳、竹叶、石斛、丹参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温热之邪,日久失治,邪入心包络,而见此症。方用太子参益气养阴;麦冬、五味子、莲心、竹叶、石斛滋阴清热;丹参养血活血;枳壳宽胸理气。

五、不寐

不寐,即失眠。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本病。此病目前为多见。临床一般分为痰饮不寐、惊恐不寐两种类。

1.痰饮不寐

【证候】入夜张目不瞑,因而经常失眠,形体一般较胖,脉多弦滑,舌苔淡胖。

【病因】痰浊中阻,情怀不畅。

【治法】化痰饮,决壅塞,通经络,和阴阳。

【方药】茯苓15克,法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枳壳、瓜蒌皮、玉竹各10克,薏苡仁、高粱米各30克,合欢皮、夜交藤、龙齿各20克。

用法:水煎服。

2.惊恐不寐

【证候】白日卒然受惊,入夜常不能寐,寐则惊悸而寤,故白日常感头目眩晕胀闷。

【病因】卒受惊骇,神魂不安,痰阻心窍。

【治法】镇惊安神,祛痰涤饮。

【方药】朱茯神、丹参、龙牡粉、女贞子、猪胆皮(酒炒)各15克,酸枣仁、甘草、竹茹、麦冬、陈皮、郁李仁、远志、枳实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按语】不寐大多与思虑过度、痰浊中阳、情怀不畅相关。

治“痰饮不寐”的方药以二陈汤健脾化痰;枳壳、瓜蒌皮行气解郁;竹茹、玉竹清热养心;薏苡仁、高粱米健脾祛湿安神;合欢皮、夜交藤、龙齿养血安神定志。治“惊恐不寐”的方药,用枣仁、茯神、丹参养血安神;龙牡镇心定惊;竹茹、猪胆皮清热化痰;麦冬、郁李仁、远志养阴定悸;甘草、枳实顺气导痰,佐以安神。

六、多寐

患者不论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精神委顿,随时都可以入睡,但若呼之亦能觉醒,但未几时又已入睡。本病临床可分为痰湿内阻和脾肾阳虚两类。

1.痰湿内阻

【证候】精神委顿,昼夜嗜睡,胸闷脘胀,形丰体胖,脉濡滑,苔白厚腻。

【病因】脾虚湿阻,痰浊阻窍。

【方药】苍术、厚朴、藿香、石菖蒲各10克,茯苓50克,白蔻仁8克,竹茹、酸枣仁、木香各6克,通草、薏苡仁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2.脾肾阳虚

【证候】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少便溏,畏寒肢冷,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虚弱。

【病因】年高久病,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助阳。

【方药】

(1)红参、黄芪、白术、茯神、木香、石菖蒲、薏苡仁、升麻各10克,附片、肉桂、巴戟、砂仁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2)茯苓30克、苍术6克,煎水代茶饮。

【按语】多寐症分两类,一为痰湿内阻,二为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方以苍术、厚朴、白蔻、木香苦温化湿;藿香化浊;茯苓、薏苡仁、通草健脾渗湿;石菖蒲醒脑开窍;竹茹清化热痰。

脾肾阳虚方以红参、黄芪、白术补脾益气,茯神、薏苡仁健脾祛湿安神;木香醒脾;石菖蒲开窍;巴戟、肉桂、温肾助阳;升麻、砂仁升阳祛湿。

七、健忘

【证候】记忆力差,遇事易忘,严重者可伴有痴呆。

【病因】心肾两虚,痰瘀阻窍。

【治法】补心益肾,化痰通络。

【方药】

(1)龟板、鳖甲、核桃肉、枸杞子各15克,远志、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生地、茯神、丹参、赤芍、陈皮、肉桂各10克,女贞子、旱莲草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上药各5倍,研粉,小蜜丸梧桐子大,每日3次,每次50丸,3个月一疗程。

(3)猪脑髓100克,炖熟吃,不拘时日。

(4)核桃每日4个,不拘时日。

【按语】本症多为心脾虚损,心肾不交,痰瘀痹阻。

方以补心益肾化痰通络为大法,药用龟板、鳖甲滋补肾阴;核桃肉、枸杞子益肾补肝;黄芪、党参、白术、远志、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生地、丹参、赤芍活血通络;茯神安定神志;陈皮化湿;女贞子、旱莲草滋阴补肾,补而不滞。

八、癫狂

癫狂分癫症与狂症,癫症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由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狂症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多由痰火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二者都是精神失常的疾病,二者在临床上可以互相转化,故常并称。

1.癫证

【证候】沉默不语或语无伦次,表情淡漠,忧郁多疑;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滑。

【病因】情志不遂,痰气内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