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颜氏家训(3)

【原文】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①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凛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②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③,执辔如组④,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注释】

①佳快:优秀。

②至:周密。

③刑:同“型”。刑物:给人做出榜样。

④辔:马缰绳。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

【原文】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①,怡声下气②,不惮劬劳,以致甘癡③,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④,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瘩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⑤,尊贤容众,廊然沮丧,若不胜衣⑥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⑦,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⑧,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⑨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注释】

①先意承颜:指孝子先父母之意而顺承其志。

②怡声下气:指声气和悦,形容恭顺的样子。

③癡:肉柔软脆嫩。

④授命:献出生命。

⑤含垢藏疾: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宏大量。

⑥不胜衣:谦恭退让的样子。

⑦委命:听任命运支配。

⑧千户县:指最小的县。

⑨楣:房屋的横梁。

【原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①。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

①鸱枭:即猫头鹰,古人视之为恶鸟。

【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①,秋实也。

【注释】

①修身利行:涵养德行,以利于事。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①,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癧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③、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④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⑤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⑥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⑦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⑧。

【注释】

①《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

②坎癧:困顿,不得志。

③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④荀卿:名况,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⑤公孙弘:字季,汉代人。

⑥朱云:字游,汉代平陵人。

⑦皇甫谧:字士安,晋代学者。

⑧《说苑·建本》:“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原文】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①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②,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癨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③,便从文吏,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④,则有何胤、刘嚇、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繒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⑤。邺下谚云:“博士⑥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⑦,燕寝讲堂⑧,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⑨焉。

【注释】

①末俗:末世的风俗。

②章句:指古书的章节句读。

③出身:指出仕。

④冠:帽子的总称。冕:旧时贵族所戴的礼冠。此处代指仕宦。

⑤要会:要旨。

⑥博士:国子学中主讲《经》的人,此处泛指执教的人。

⑦疏义:系对经注而言,注是注解经文,疏是演释注文。

⑧燕寝:闲居之处。讲堂:讲习之所。

⑨间:嫌隙,此处指批评。

【原文】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①之外,义疏②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③,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④,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⑤,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⑥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注释】

①经纬:经书和纬书。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纬书是汉代混合神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和《孝经》七经的纬书,总称七纬。

②义疏:解经之书,其名源于佛家的解释佛典。

③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今山东邹县),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家。他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

④排蹙:排挤,此处引申为斥责。

⑤赋、铭、诔:均为文体名,与诗同为有韵之文。

⑥魏收:北齐文学家、史学家。

【原文】

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①,不肯以物累己②也。故藏名柱史③,终蹈流沙;匿迹漆园④,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何晏⑤、王弼⑥,祖述玄宗⑦,递相夸尚,景⑧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⑨,在乎己身,周、孔之业⑩,弃之度外。而平叔以党曹爽[11]见诛,触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山巨源以蓄积取讥,背多藏厚亡之文也;夏侯玄[12]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13]之情也;王夷甫悼子,悲不自胜,异东门之达也;嵇叔夜[14]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郭子玄以倾动专势,宁后身外己之风也;阮嗣宗[15]沉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16]赃贿黜削,违弃其馀鱼之旨也: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17],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周弘正奉赞大猷[18],化行都邑,学徒千余,实为盛美。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至乃倦剧[19]愁愤,辄以讲自释。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

【注释】

①全真:保持本性。

②不肯以物累己:不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

③柱史:即柱下史省称,周秦时官名。

④漆园:在今山东曹县。

⑤何晏:曹魏时玄学家,字平叔。有《道德论》及诸文赋,凡数十篇。

⑥王弼:曹魏时玄学家,字辅嗣。著有《道略论》,注《易》、《老子》。卒年二十四。

⑦玄宗:指道教。

⑧景:“影”的本字。

⑨农、黄:神农、黄帝,道家以神农、黄帝为宗。

⑩周、孔:周公、孔子,儒家以周公、孔子为宗。

[11]曹爽:曹魏明帝的宠臣。

[12]夏侯玄:曹魏玄学家,字太初。

[13]缶:古代盛酒的瓦器。

[14]嵇叔夜:曹魏玄学家,名康,三国魏谯郡人,竹林七贤之一。

[15]阮嗣宗:即阮籍,曹魏玄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16]谢幼舆:即谢鲲,西晋玄学家。

[17]宾主往复:即宾主问答。

[18]大猷:治国的大道。

[19]倦剧:疲倦到极点。

【原文】

齐孝昭帝侍娄太后疾①,容色憔悴,服膳减损。徐之才②为炙两穴,帝握拳代痛,爪人掌心,血流满手。后既痊愈,帝寻疾崩,遗诏恨不见山陵③之事。其天性至孝如彼,不识忌讳如此,良由无学所为。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之④,则不发此言也。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

【注释】

①齐孝昭帝:名演,字延安,北齐君主,公元560年在位。娄太后:《北齐书·神武明皇后传》:“娄氏,讳昭君,司徒内干之女。”

②徐之才:《北齐书·徐之才传》:“之才,丹阳人,大善医术,兼有机辩。”

③山陵:指帝王或皇后的坟墓。

④《淮南子·说山》:“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原文】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①,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②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注释】

①会稽:郡名。南朝时其治所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葛: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其茎的纤维可制葛布。

【原文】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①,照雪聚萤②,锄则带经,牧则编简③,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④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案,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⑥。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⑧,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⑨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注释】

①握锥:指战国时苏秦以锥刺股事。

②照雪:《初学记》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聚萤:《晋书·车武子传》:“武子,南平人。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③《汉书·路温舒传》:“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书写。”

④然:“燃”的本字。

⑤《隋书·百官志》:“皇子府置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中兵等参军。王国置常侍官。”

⑥《隋书·百官志》:“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并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

⑦扬都:指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市。

⑧爨:烧火煮饭。

⑨客刺:名片。

【原文】

齐有宦者内参①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②,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闲隙,周章③询请。每至文林馆④,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⑤。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癨,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注释】

①内参:宦官。

②阍寺:官名。即阉人、寺人。

③周章:周游。

④文林馆:官署名。北齐置,掌著作及校理典籍,兼训生徒,置学士。

⑤侍中:职官名。开府:开建府署,辟置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