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颜氏家训(4)

【原文】

邺平之后,见徙入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①,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②瘴褐,我自欲之。”

【注释】

①笃:通“督”,视察。

②藜羹:用嫩藜煮成的羹,这里指食物粗劣。

【原文】

《书》曰:“好问则裕①。”《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②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穀梁传》称公子友与莒瘸相搏,左右呼曰:“孟劳”③。“孟劳”④者,鲁之宝刀名,亦见《广雅》。近在齐时,有姜仲岳谓:“‘孟劳’者,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时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又《三辅决录》云:“灵帝殿柱题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盖引《论语》,偶以四言,目京兆人田凤⑤也。有一才士,乃言:“时张京兆及田郎二人皆堂堂耳。”闻吾此说,初大惊骇,其后寻愧悔焉。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元氏之世⑥,在洛京⑦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纰缪,误反“颛顼”字,顼当为许录反,错作许缘反⑧,遂谓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癶’耳。”此人先有高名,翕然信行;期年之后,更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误焉。《汉书·王莽⑨赞》云:“紫色罕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昔吾尝共人谈书,言乃王莽形状,有一俊土,自许⑩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又《礼乐志》云:“给太官登马酒。”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凳癹乃成。”二字并从手。凳登,此谓撞捣挺登之,今为酪酒亦然。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其孤陋遂至于此。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11]”,为杖策之杖;《世本》[12]:“容成造襞。”以襞为碓磨之磨。

【注释】

①裕:充足。

②起:启发,开导。

③孟劳:僖公元年的力士。

④《广雅》:三国魏张揖撰,原三卷,为研究古汉语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⑤田凤:京兆人,时为尚书郎。

⑥元氏之世:指北魏。元氏为北魏皇帝之姓。

⑦洛京:即洛阳。北魏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自代迁都洛阳。

⑧误反三句:反,即反切,是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者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此句中“颛顼”的顼的字音为“许录反”,亦即以许、录二字相切而成。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阳氏。

⑨王莽:字巨君,汉人,新王朝的建立者。

⑩自许:自我赞许。

[11]潘岳:西晋文学家。弱枝之枣:枣名。

[12]世本:书名。战国时史官所撰,记黄帝讫春秋时诸侯大夫的氏族、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五卷,原书已逸,清人雷学淇等有辑本。

【原文】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里①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呼徵质②为周、郑,谓霍乱为博陆,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言食则皂口,道钱则孔方③,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④,语刘则无不公幹⑤。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⑥,寻问莫知原由,施安时复失所。庄生有乘时鹊起之说,故谢胱诗曰:“鹊起登吴台。”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眦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⑦,呼高年为富有春秋⑧,皆耳学之过也。

【注释】

①闾里:乡里。

②质:典当,抵押,以财物或人作保证。

③孔方:又作“孔方兄”。钱的别称,因旧时铜钱中有方孔。

④仲宣:王粲的字,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⑤公幹:刘桢的字,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⑥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

⑦夸毗: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

⑧富有春秋:指年纪小。

【原文】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①;习赋诵者,信褚诠②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徐、邹而废篆籀③;学《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④。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⑤,得《通俗》、《广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向背如此,况异代各人乎?

【注释】

①徐邈:晋东莞姑幕人。博涉多闻,著有《五经音训》。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著有《说文解字》。

②褚诠:事迹不详。

③篆籀:均为古代书体,通行于战国秦时。

④应:指应劭。苏:即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

⑤服虔:初名重,又名岭,字子慎,河南荥阳人,东汉经学家。张揖:宇稚让,曾官博士,三国时魏国清河人。著有《埤苍》《古今字诂》《广雅》。

【原文】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①,官位姓族②,衣服饮食,器皿制度③,皆欲根寻,得其原本;至于文字,忽④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近世有人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峙者;兄弟皆手傍立字,而有名昧者;兄弟皆水傍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硕学,此例甚多。若有知吾钟之不调,一何可笑。

【注释】

①郡国:汉代区划分郡与国。郡直辖于朝廷,国分封于诸王侯。

②姓族:姓氏家族。

③制度:法令礼俗的总称。

④忽:轻视。

【原文】

吾尝从齐主幸并州①,自井陉②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余里亢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韵集》,乃知猎闾是旧皒馀聚,亢仇旧是皔皕亭,悉属上艾。时太原王劭③欲撰乡邑记注,因此二名闻之,大喜。

【注释】

①齐主:指北齐文宣帝高洋。幸:帝王驾临。并州:旧州名,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

②井陉:即井陉山,为太行八陉之一。

③王劭:字君懋,南朝齐太原晋阳人,曾任中书舍人等职。

【原文】

吾初读《庄子》“皗①二首”,《韩非子》②曰:“虫有皗者,一身两口,争令相皘③,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逢人辄问,了无解者。案:《尔雅》诸书,蚕蛹名皗,又非二首两口贪害之物。后见《古今字诂》,此亦古之虺字,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注释】

①皗:传说中身上长两只嘴的怪物。

②《韩非子》:书名,战国哲学家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③皘:咬。

【原文】

尝游赵州①,见柏人②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后读城西门徐整③碑云:“癗流东指。”众皆不识。吾案《说文》④,此字古魄字也,癗,浅水貌。此水汉来本无名矣,直以浅貌目之,或当即以癗为名乎?

【注释】

①赵州:州名。治所在广阿(位于今河北隆尧东旧城)。

②柏人:古县名。

③徐整:字文操,豫章人,仕吴为太常卿。

④《说文》:即《说文解字》,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东汉许慎所著。

【原文】

世中书翰①,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案:《说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也,象其柄及三皚之形,所以趣②民事。故晶遽者称为勿勿。”

【注释】

①书翰:书信。

②趣:催,催促。

【原文】

吾在益州①,与数人同坐,初睛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逼耳。”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②来,乃小豆也。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三苍》、《说文》,此字白下为匕,皆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

【注释】

①益州:州名。

②将:助词。

【原文】

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①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玩,举俗呼之鹃②。吾曰:“鹖出上党③,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④《鹞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鹖雀似鹃而青,出羌中。”《韵集》⑤音介。此疑顿释。

【注释】

①河州:州名。

②鹃:鸟名,又名鹃鸡。

③上党:郡名。治所在壶关(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县东南)。

④陈思王:即曹植。

⑤《韵集》:韵书。

【原文】

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莼为露葵①。面墙之徒,递相仿效。承圣②中,遣一士大夫聘齐③,齐主客郎④李恕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莼,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核究。

【注释】

①莼:莼菜,又名“水葵”。水生植物,春、夏季嫩叶可作蔬菜。露葵:即冬葵,八九月种植。

②承圣:梁元帝年号。

③齐:指北齐。

④主客郎:官名,属祠部尚书所统。

【原文】

思鲁等姨夫彭城刘灵,尝与吾坐,诸子侍焉。吾问儒行、敏行曰:“凡字与咨议①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导示之。”吾曰:“凡如此例,不预研检,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所欺,不容易也。”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诸刘②叹曰:“不意乃尔!”若遂不知,亦为异事。

【注释】

①咨议:咨议参军。

②诸刘:指刘灵的儿子们。

【原文】

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①,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注释】

①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当今属四川)人。刘向: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今江苏沛县)人。

名实篇

【题解】

本篇主要探讨名与实的关系,作者通过列举自己亲历或亲闻的事例,告诫后人务必诚实笃信,不图虚名。

【原文】

名之与实①,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子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②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注释】

①名:名声。实:实质。

②道:事理,规律。

【原文】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①于崖岸,拱把之梁②,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③或致瑟,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④之路,广造舟⑤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注释】

①颠蹶:颠仆、跌倒。

②拱把之梁:两手合围为拱,一手两握为把。拱把之梁,指小独木桥。

③物:即人。

④方轨:此处指平坦的大道。

⑤造舟:连船为桥,如现代的浮桥。

【原文】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①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②也。宓子贱③云:“诚于此者形于彼④。”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⑤,王莽辞政⑥,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⑦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⑧之中,以巴豆⑨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注释】

①金贝:指货币。

②干橹:指盾牌。

③宓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不齐,孔子学生。

④诚于此者形于彼:在一件事上态度诚实,是另一件事的榜样。

⑤伯石让卿:指春秋时郑国的伯石假意推辞对自己的任命一事。

⑥王莽辞政:指东汉末王莽假意推辞不当大司马事。

⑦哀毁:居丧时过度悲伤而伤害身体。后指居丧尽礼之辞。

⑧苫块:即“寝苫枕块”。古人为父母守丧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

⑨巴豆:植物名。果实阴干后,可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