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颜氏家训(2)

【原文】

裴子野①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②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③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④,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⑤伏法,籍⑥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馀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⑦,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⑧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注释】

①裴子野(469~530年):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几原,河东闻喜(现今属山西)人。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领步兵校尉。

②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③邺下:邺城。北齐都城,位于今河南临漳县。

④率:标准,规格。

⑤坐事:因事获罪。

⑥籍: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⑦奥博:深藏广蓄,积累丰厚。

⑧脔:切成小块的肉。

【原文】

妇主中馈①,惟事②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③,家不可使干蛊④;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⑤,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注释】

①中馈:家中的饮食之事。

②事:从事。

③预政:参与政事。

④干蛊:此处指妇女主持家事。

⑤君子:古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

【原文】

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①,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②,致殷勤③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④,车乘填街衢⑤,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南间贫素⑥,皆事外饰,车乘衣服,必贵整齐;家人妻子,不免饥寒。河北人事⑦,多由内政⑧,绮罗金翠,不可废阙,羸马悴奴⑨,仅充而已;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注释】

①婚姻之家:指亲家。

②遗:赠送。

③殷勤:情意恳切。

④造:前往,到。请:拜见。逢迎:迎接。

⑤衢:道路四通八达。

⑥贫素:清贫的人家。

⑦人事:指交际应酬之事。

⑧内政:家庭内部事务,此处借指主持家务的妇女。

⑨羸:瘦弱。

【原文】

河北妇人,织纴组(纟川)①之事,黼黻②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

【注释】

①织纴组(纟川):纴,指纺织;组,用丝织成的带子;(纟川),用丝织成像绳的带子。此指编织丝织品。

②黼黻:古代礼服上绣的花纹。

【原文】

太公①曰:“养女太多,一费也。”陈蕃曰:“盗不过五女之门。”女之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②民,先人传体,其如之何?世人多不举③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吾有疏亲,家饶妓媵,诞育将及,便遣阍④竖守之。体有不安,窥窗倚户,若生女者,辄持将去;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

【注释】

①太公:即吕尚,姜姓,名望,字子牙。周代齐国的始祖。

②蒸:众多。

③举:生养。

④阍:守门人。

【原文】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①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②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③,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阿姑④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注释】

①兄弟:指女儿的兄弟。

②姊妹:指儿子的姊妹。

③行:指女儿出嫁。留:指娶进儿媳妇。

④落索:冷落萧索。阿姑,婆婆。

【原文】

婚姻素对①,靖侯成规②。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③父祖,计较锱铢④,责多还少⑤,市井无异;或猥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

【注释】

①对:相当。

②成规:前人定的规矩。

③比量:比较。

④锱铢:锱、铢都是旧时很小的重量单位。

⑤责:苛责。还:偿还。

⑥猥:下流。

【原文】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①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②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③焉。或有狼籍④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注释】

①先有:之前就有。

②百行:封建社会上大夫订立身行己之道,共有百事,称为百行。

③假:借。

④狼籍:零乱而不整齐。

【原文】

吾家巫觋祷请①,绝于言议;符书章②醮,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勿为妖妄之费。

【注释】

①巫觋:古时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祷请:向鬼神祈祷请求。

②章:道士消灾的办法。

慕贤篇

【题解】

本篇作者通过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及学识以告诫子孙。作者认为,年少初学时应该多结交有德行的君子,这样自己也可以潜移默化。

【原文】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痼也①。”言圣贤之难得,疏阔②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③,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④,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⑤,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⑥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⑧。”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⑨之。

【注释】

①比:挨着,紧靠。痼:肩胛。

②疏阔:稀少。

③播越:流亡,漂泊。

④款狎:指交往密切。

⑤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

⑥芝兰:即“芷兰”,“芝”为借用字,都是有香味的草本植物。

⑦鲍鱼:一种用盐渍的带腥臭味的鱼。肆:店铺。

⑧无友不如己者: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⑨贵:敬重。

【原文】

世人多蔽①,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②,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③,延颈企踵④,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注释】

①蔽:蒙蔽。此处引申为偏见。

②少长:从年少到长大。

③藉:凭借,依靠。

④企踵:踮起脚后跟。

【原文】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①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②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注释】

①称:声言,表明。

②刑辟:刑法,刑律。

【原文】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①,一皆使之。

军府轻贱②,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③,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④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注释】

①书记:指抄写文书。

②轻贱:地位低下。

③比:近来。

④轻:轻视,看不起。

【原文】

侯景初入建业①,台门②虽闭,公私草扰③,各不自全。太子左卫率羊侃坐东掖门,部分经略④,一宿皆办,遂得百馀日抗拒凶逆。于时,城内四万许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云:“巢父、许由,让于天下;市道小人,争一钱之利。”亦已悬⑤矣。

【注释】

①建业:建康(在今南京市)旧名。

②台门:台城的城门。

③草扰:纷乱惊扰。

④经略:策划,处理。

⑤悬:悬殊。

【原文】

齐文宣帝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①,略无纲纪②;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内外清谧③,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之朝④。遵彦后为孝昭⑤所戮,刑政⑥于是衰矣。斛律明月,齐朝折冲⑦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注释】

①沉湎:多指嗜酒无度。纵恣:放纵恣肆。

②纲纪:法纪。

③谧:安宁。

④天保:北齐文宣帝年号(公元550~559年)。

⑤孝昭:北齐孝昭帝高演,字延安。

⑥刑政:刑律政令。

⑦折冲:指击退敌军。

【原文】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①左丞,匡维②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③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注释】

①晋州:州名。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改唐州置。治所位于白马城(当今山西临汾市)。行台:在地方代表朝廷行尚书省事的机构称行台。

②匡维:匡,帮助;维,维护。

③迁:调离。

勉学篇

【题解】

本篇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后代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激励后代应当终身不倦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谦虚。

【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①汝耳。土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②、《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③,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④,无履立者,自兹堕⑤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注释】

①寤:通“悟”。

②《礼》:指《礼记》。《传》:指《左传》。《论》:指《论语》。

③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

④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

⑤堕:通“惰”。

【原文】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①,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②,跟高齿屐③,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④求第,则顾人答策⑤;三九⑥公癔,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⑦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⑧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⑨,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注释】

①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

②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

③高齿屐:一种装有高齿的木底鞋。

④明经:六朝以明经取士。

⑤答策:即对策。

⑥三九:指三公九卿。

⑦朝市:此指朝廷。

⑧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⑨小人:指平民百姓。

【原文】

夫明《六经》之指①,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②,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③,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注释】

①六经:《诗》《书》《乐》《易》《礼》《春秋》。

②艺:技艺,才能。

③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旧时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原文】

有客难主人①曰:“吾见强弩长戟②,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③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以瘸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④,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⑤,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⑥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注释】

①主人:作者自称。

②弩、戟:古代兵器。

③文:文饰。义:礼仪。

④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⑤素:即绢素。黄:即黄卷。素、黄均代指书籍。

⑥悬: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