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3)

第三,注重解决紧迫问题与加强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反映和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着力解决好劳务派遣用工等突出问题。完善实有人口全覆盖管理和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促进来沪人员融入上海。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善网上舆情引导机制,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节 福建省乡镇一级党委政府转变职能谋服务

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阶段,在“三农”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和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对乡镇一级党委政府服务能力的要求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进程中,乡镇党委书记的政绩如何,“服务做得好不好”所占的评价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不仅能有效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干部的服务能力?一方面,应该对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能力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进行更加规范的考核。目前,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干部脑子里还缺少服务这根弦,或者说这根弦绷得并不紧,仍然习惯于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用旧思路来看待新情况,这表明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干部对服务群众职能还认识不清,自身的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当前乡镇一级党委政府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与现实困难。比如,有的乡镇提供服务的“家底”并不丰厚,如何解决有钱服务的问题;有的乡镇干部队伍能力不强、结构失衡,如何解决提升干部队伍服务能力的问题;有的乡镇干部“无心”服务,如何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制约乡镇增强服务能力的因素,才能期望乡镇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一、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我们是提供服务,不是发布命令。百姓接受了的就改,不接受的先不改。”

山好水好,福建龙岩红色旅游兴旺,农家乐日益红火。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的农家乐,去年一户每月只赚一两千元,2011年一个月能赚八九千元。在这个过程中,镇里忙了两件大事:一是规划整个产业的布局,出台政策扶植;二是加强引导,帮助农户提高接待水平。“核心就是为百姓致富服务。”镇党委书记张毓章说:“过去,乡镇干部主要忙催收催种,发号施令习惯了。现在,服务群众是乡镇干部的最重要职能。”

张毓章是“古田老干部”,1999年至2003年在古田镇任镇长,之后到上杭县的两个乡镇任职,2007年12月回到古田担任党委书记。“原来,古田镇区只有一条街道、一个农贸市场。现在,周围的8个村庄被划为镇区。”他感慨地说:“变化如此大,我们的工作思路怎么能不与时俱进?”

怎么服务?张毓章说,农民首要面临增收问题,急需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们就帮助他们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重点是解决信息、营销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如何把闽西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如何吸引更多游客……”

“现在,老百姓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了,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张毓章介绍,2011年古田镇为扶持农家乐发展,引导一些民居改造成传统客家风格,一些群众开始觉得麻烦,镇里也不强行推广。“我们是提供服务,不是发布命令。百姓接受了的就改,不接受的先不改。”令张毓章高兴的是,发展旅游的效益逐渐显现后,主动改造的农户越来越多。

随着乡村群众需求的增长和变化,乡镇为群众直接提供的服务,数量与质量都与日俱增。有乡镇党委书记形容说:“赚钱的事要干好,花钱的事更要干好”。

“强化环境整治已经成为乡镇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南安市永头镇党委书记王培育说,这些年,水头镇经济突飞猛进,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百姓说,农村变城区,就要有城区的样子。目前,水头镇已关闭污染“三无”小企业300多家,在原先已有一座日处理垃圾120吨的镇级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新增建2座垃圾中转站并完善相应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社会保障,这一项项,都是乡镇一级需要向群众提供的服务。王培育告诉记者,人口不到12万人的水头镇,目前已有28所小学和5所中学,有二级乙等达标医院1所,全省乡镇级规模最大室内体育馆1座,老年大学、文化中心各1座。

二、从“司令员”到“服务员”

提高服务能力,硬件上可能受限于一时一地的经济实力,软件上则主要取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态度。

最近几年,福建省已在100个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乡镇,开展“三农”服务中心试点,整合乡镇原有资源,搭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从土地流转、证照办理、合同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赞叹:“在乡镇一级能办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职能变化带来的是角色的调整,乡镇党委书记们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从“司令员”向“服务员”转变了。王培育说:“提高服务能力,硬件上可能受限于一时一地的经济实力,软件上则主要取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态度。”

“下乡时常听到农民说,到政府部门办事比种几十亩田难多了,因为一年到头难得进一次机关,人生地不熟,程序流程更不熟悉,难免要走冤枉路。”虞朝兵介绍,2008年10月起,莒口镇在各村设立代办点、指定代办人,全程为基层群众代办房产证、准生证等事宜。由熟悉乡镇机关和办事流程的“村官”们代办证件,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舒心多了。现在,全程代理制已经在建阳全市推广。

当好“服务员”,也不能局限在坐等群众上门提要求上。惠安县黄塘镇是一个有4万多人口的大镇,镇党委书记黄育聪说,要想服务得好,先要摸清楚群众正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在黄塘,书记带头落实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所有镇村干部都要做到“六访六问”。“访贫困户,问生活所需;访致富能手,问致富经验;访孤寡老人,问健康赡养;访信访人员,问意见建议;访党员干部,问兴村良策;访代表委员,问强镇谋略”,黄育聪扳着手指一一数过来,“我们乡镇干部在一线,就必须将下基层、办实事作为常态。”2011年前9个月,黄塘镇仅镇机关干部就下乡走访3157户次,现场调处群众纠纷27起。

“服务员”的工作要细致。“我们的服务既要不落伍,又要不脱离农村实际。”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党委书记陈道键说起这样一件事:当地2011年遭遇暴雨,灾后重建中,受灾安置点统一的公寓式新居底部都留了一个架空层。“为什么呢?这是考虑到大部分农民都有农机具,特意设计了放置农机具的场所。新房子设计、建设得再好,没考虑到这一点,就会给百姓生活造成不便。”

乡镇干部在一线,除了顾及“面”,更要关照“点”,“挂村包村”于是又成了每个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带头的一项工作。黄育聪介绍说,在黄塘,每位机关干部要做到“四个一”即挂钩帮扶一个村、一个计生户、一个贫困户、一名困难党员,而党政领导在此基础上还要挂钩帮扶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所学校。

三、服务动人心,服务得稳定

服务动人心,服务得稳定。在福建,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意识到,服务群众与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三者间相互协调、促进的关系。

长乐市湖南镇,地处福建东部工业走廊的核心地带,原来是一个农业镇,2005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00多万元,这几年随着工业化呈爆发式增长,2011年预计将达7千万元。镇党委书记陈家登说,工业化带给湖南镇的变化巨大除了体现在直接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更体现在镇里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了。现在镇上各个村公共设施相当齐全,有文化礼堂、图书室、卫生室、公园,垃圾全部集中处理,“这分别叫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随之的变化还有,每个村都有了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平时对我们的服务满意,遇事情我们去做工作就容易多了。”陈家登说,比如现在难度最大、矛盾最突出的征地问题,他们特别注意保护过日子艰难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先做他们亲属、信任的人的工作,走外围,摸清他们的困难,在就医、就业等方面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再谈征地,谈经济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共同福利,谈“大家庭”与“小家庭”的关系,他们就容易接受了,“服务员总比司令员更有亲和力”。

服务职能的提升,也给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干部带来了转型、转变的压力。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藏身在茫茫群山之中,镇党委书记黄志远这样说乡镇干部转型:人在山里,眼光要在山外;人在镇里,感情要在村里。“过去交通传媒不发达,乡镇干部说什么,老百姓信什么、认什么。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说不定比你干部知道得还多,一不学习就赶不上趟了。”张毓章说得更直白:“懂政策、懂技术,才能在群众面前说得上话。一问三不知,别说为群众服务,连群众的信任和尊重都得不到。”现在乡镇干部学习,最喜欢的就是形势分析、政策走势解读,学习法律法规。

服务不易,转型更难,无论是干部个人还是乡镇机关整体,都是如此。很多地方乡镇一级的机构配置和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与人口规模、城镇体量和经济总值等发展现状不相对称,不少乡镇党委书记都愁于人才、资金的紧缺和权责不尽一致。采访结束之时,正值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接受采访的多位书记注意到,会议公报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我们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第五节 浙江省慈溪市创新社会管理之实践

一、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十一个举措

1.实施“网格化管理、互助式服务”基层和谐促进深化提升工程

深入研究实践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的工作内涵拓展、工作机制健全,探索和谐促进会成为村(社区)党支部得力助手、村民委员会工作有效平台和村经济合作社工作载体的长效机制,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机制、自治机制,建立新型社区参与型社会管理体制,力争把和谐促进工程建设成一个集“社会管理服务大局、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情民意诉求表达、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维稳信息源头获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乡风文明培育营造”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大稳定、大平安、大和谐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六大员”、“六必访”和“五大平台”作用。

2.深化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工程

立足高起点和高标准制定规划,强化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强化工资集体协商,开展职工心理援助计划,推进蓝领人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标准评审、管理激励、合作共推和舆论宣传机制。

3.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

按照“全民参保、多层覆盖、分步推进、适时提高”的原则,推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推进城乡均等化待遇,深化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4.强化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确定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保障方式;加大经济租赁房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租赁为主、购买为辅,分层次多元化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

5.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大力构建专职生活服务员和助老服务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邻里守望”、“银龄互助”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减轻社会管理的压力。

6.建立市民与政府互动平台与回应机制

加强群众有序参与,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一个传统群众工作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群众工作管理系统,实现社情民意信息“一个平台受理、分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