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艰难转战(2)

桃花盛开时节的相遇

这里距离都城洛阳很近,土壤肥沃,作物成长的周期较短,一年三熟,人民相对富裕。严冬过后,春天到来的时间相应早于北方。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春天,对于亡命天涯的关长生来说,似乎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当然,这时他也已经是闯荡江湖数度春秋的老资格江湖侠客了。有了相当的阅历,显得更加沉稳老练了。

时代进入了光和初年。历史以其固有的节奏从容推进,或曲折或直进,但是从不因某个人的命运而犹豫不前。

此前在建宁年间,帝国的统治氛围呈现出空前的异常,谣言纷起,灾祸频发,盗贼横行,人心惶惶,到处都显示出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

1. 逃亡

五年前的那天晚上,集市散了之后,他随着人群离开解州城。

月光初升之时,他返回城里,杀死了“解州虎”,为民除了害。然后他迅速走上了通往山中的小径,没有对任何人说一句“再见”。这是一条摆在他面前唯一可选的道路。

他沿着两边开着各种鲜花的小路,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东急急走去,甚至没有回头望一眼,也无心留意飘拂在夜空中的山花的芳馨。

那年他19岁。从那时开始,他的生命就完全改变了,开始了在帝国北方的土地上的漂泊生涯。他翻过泰山,渡过黄河,进入涿郡。

为了生活,他什么工作都做过。一路上,他受人雇佣,做过挑夫。也跟着流浪的戏班,跑过龙套,还在寺庙做过杂工,从事过各种行业,也学过见到的一切武艺。总之靠着自己的诚实和勤劳,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当然,在那个离乱的年代,他所能挣得的工钱是有限的,他也所求不多,只要有一个房间栖身,有一碗饭吃就行。

每当人们问到他的身世,他告诉人们,自己是从山那边来的。母亲死于战乱,父兄也被抓了壮丁,被迫参加了战争,他只身流落他乡。

人们也愿意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在那样的乱世,很少有人对别人的动机有什么怀疑。因为大家所面对的是同样的境遇。

经历过岁月的磨砺,他也渐渐长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的青年。

对他而言,岁月的流逝显出了不一样的意义,内心涌动着不甘沉沦的激情,这样的流浪生活是他所不愿承受的,他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然而报国无门的苦恼又令他陷入深深的郁闷之中。

2. 转机

在漫长的古代封建中国,崇尚敬天法地,对于不可见的自然力的畏惧,是这个民族的基本心态。人们内心普遍对于神秘的自然世界怀有深深的敬畏。对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来说,凡是政治上的决策或者重大国事活动以及自然界有什么异变时,都必然召集臣议,以预测凶吉,因此也就会有臣属借自然现象说事。当时各地灾害纷呈,谣言四起,汉灵帝颁谕诏书,改元光和。改元图新,这是历代统治者应对各种变迁的首选举措,似乎改元就意味着可以远离灾患而高枕无忧。明智的圣主,则同时下令革除一些弊政,以求顺天应人,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又回归稳定。当然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姿态,是政治上的一种手段,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事实也似乎真是如此,凡有重大变故,总是伴随着种种怪异的灾变发生。

时代也在悄悄地变迁中,蓄积着相应的能量,孕育着变革的种子,等待着迸出剧变的火花。点燃这星星之火的是一位落第秀才。因为,在一个朝纲不举、政治腐败的时代,没有什么人会把读书人放在眼里,这些没有背景但有能力的读书人只能游离于体制之外。

巨鹿郡有张氏三兄弟,长兄张角,二哥张宝,老三张梁。他们以采药行医为业,传教惑民。历经数年的经营,在九州大地上,已有八州民众成其党徒。于是,他们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自以为民心归顺,图谋举事。

因为内变,也因为人性中的自私自利观念,背叛与告密,就被某些人奉为达到目的的捷径。所以,在那些乌合之徒中,出现叛徒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事,谋泄激变,仓促间星夜举事,从而爆发了规模浩大的民众变乱,卷入的四方百姓有四五十万人,很快燃成燎原之势。史称“黄巾起义”。

朝廷诏令全民讨贼立功。

这给那些流亡天涯的社会不安定分子提供了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有一个渠道走向正途,而不至于沉沦。

3. 相遇

流落江湖的关长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便赶去县城报名参军。

他推着一辆车子,在中午来到了集市前的一家小酒店门前。他感到力乏饥饿,就走进店来,也同时打听招募的情况。他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高呼说:“快拿酒来。”声音洪亮有力,引来众人回顾。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虽沦落颠沛,但也难掩天生的英武本色。

这引起了坐在旁边桌上与张飞饮酒的刘备的注意,刘备主动邀请其同坐并互致问候。

刘备说,我本中山靖王之后,字玄德。

“我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听说这里招军破贼,特来应募。”关羽自我介绍后,刘备也介绍张飞相识。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这是正史的记载。演义则给予了符合生活逻辑的引述:在人头攒动的集市上,以织席贩卖草鞋为生的刘备面对招募义兵的榜文,慨然长叹。这时,身后一人厉声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就这样结识了形貌异常的莽张飞。这位张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而且还是一个富户。他世居涿郡,卖酒屠猪,攒得有一份家业田产,性格豪放,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是个有抱负有大志的英雄。后来民间有谚语说:张飞卖肉,只喊不割。事实上,张飞是一位很豪爽的英雄。身处落魄之境的刘备“本汉室宗亲,闻黄巾倡乱,有志破贼安民,恨力不能耳。”故而只能无奈长叹。张飞便豪迈地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实在是天大的好事,雪中送炭。二人携手进入村店豪饮高谈。

张飞大叫:“快拿上好酒来,我与二位朋友共饮三百杯。”

关羽举起酒杯,向刘备敬酒致谢。

“我不是盲流,”他态度友好地说,“也不是城郊的居民。我来自泰山之西的群山,祖祖辈辈都是本分的农民。只因为遭逢乱世,居无定所。所以想投军报国。”

张飞放声大笑,他拍了拍关羽的肩膀,对他说:“你也不必去向官府报名了,我们就自己拉起队伍干吧。这个世道正是英雄创业的时代,为什么要去为那些贪婪腐败之徒卖命呢?”

他用黑白分明的双眼扫过喧嚣的酒店,然后紧盯着刘备和张飞。刘备坚定地点点头,诚恳地说:“翼德说得对,我也正是这个意思。与其应募为兵丁,不如自己率军征战。”

酒店中的人们借着酒精的鼓舞,更是情绪昂扬,流露出对帝国前途的忧虑,狂呼高叫,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怪叫声。

云长深为赞同。于是这个大事件就此得到了解决。

他们共同畅饮,深感投缘。从中午一直喝到傍晚。张飞说:“我家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就在园中祭告天地,我们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共图大事。”

4. 桃园

他们一同来到张飞庄上,各自畅谈自己的抱负,也互相叙述了以前的经历,相互之间心生敬慕。他们发现,他们拥有着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志向。

关羽说:“古有廉蔺刎颈之交,那么我们兄弟也效法古人,结为生死兄弟。”

在春秋时期,赵国赵惠文王时,宦官总管缪贤推荐他智囊团中的杰出人物蔺相如跟随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不负重托,面对强大的秦国,以其勇略和高超的外交手段挫败了秦国的政治图谋,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捍卫了赵国的尊严。于是,他得到了赵王的器重,任为赵国右相,位在有攻城略地、卫国安邦大功的大将军廉颇之上。这位廉将军心中很不服气,耿耿于怀,挟愤找碴儿想污辱蔺相如,蔺相如则大度地予以回避。后来当有人问他时,蔺相如平静地说:“你觉得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强大?”旁边的人都说,廉将军与秦王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蔺相如就说:“我面对秦王尚且不怀畏惧之心,难道就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礼让廉将军,只是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赵国之所以能够抵御秦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同在。如果我们二人相争,那么势必不可共存,那么秦国就有机可乘了。何况我与廉将军并没有私仇啊。”当有人把这番话转述给廉颇后,廉颇很惭愧。耿直的老将军背负着荆条前去相府请罪:“我廉颇只是一介武夫,不理解将军的苦心,实在有罪,请将军惩处。”蔺相如扶起廉颇,携手相拜,结为生死之交。从此各诸侯国对赵国怀有畏惧,数十年不敢相侵。

张飞立即赞成关羽的提议。

他们心意相通,义气相投,不谋而合。

“兄弟们,”刘备这位皇室后裔开口说,“我想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们的目标达成了一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刘备继续说:“在我们死后,世人必定会记住我们,后人也必然能够理解我们,就像我们能够彼此理解一样。”

在这个盛开着灿烂桃花的山间桃园,他们相遇了。

他们的相遇,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他们的相遇,使大汉帝国的历史进程受到深刻影响,左右了大汉帝国的命运和前进的方向。

5. 祭天

沐浴。斋戒。

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仪式,真正的结拜在于内心的诚敬。

也不必选择黄道吉日。他们就确定在第二天的早晨,他们深感相见恨晚。他们受着干一番事业的激情的推动,没有时间等待,也不愿等待。他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选择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路径,他们只相信天地,不相信神灵。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自己的神灵。所以他们认为每一天都是吉日,都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一切事情,不必征得什么神灵或是别人的同意,他们有权自主做出决定。

因此,他们只需要祭告天地。

在“为帝国守夜”这一神圣职责的鞭策下,他们难以抑制心中奔涌的欢乐。

张飞立即准备祭献的供品。

在星月的光芒下,他们三人各自祭告祖宗。他们说,我们将互相结为兄弟,愿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共同佑护我们。

刘备说:“我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以我帝国子孙的荣誉起誓,我永远信守我的诺言。”

“您用您王者家族的荣誉担保,这份诺言的价值无可估量。”关羽诚恳地说:“我同样与你们同在,我以在战争中死去的我母亲的灵魂发誓,我永远不会放弃我对你们的信任。”

张飞接着说:“承蒙两位兄长愿意接受我,我愿与你们同在,并用我的人格作出保证。”

皇天高高在上,星月灿烂,他们跪于深厚的大地,以酒波地,互相歃血,祭告天地祖宗。

在这静静的深夜,天籁无声,空气纯净透明,没有杂质,也无杂念。上天听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6. 盟誓

完成了祭告天地的仪式,在他们的内心升起一种血肉相连的兄弟般的亲情。他们不愿分开,从此在帝国的历史上,谁也无法把他们兄弟三人分开。史书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传·关羽传》)

他们盼着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朝日升起,静静地照在大地之上。

桃园之中,千万朵桃花迎着这初升的光芒的照耀,更加烂漫多姿,蓬勃盛开着。空气中溢满芬芳。

面向太阳,供设乌牛白马等礼仪祭品,献祭的血液新鲜如同鲜花的花瓣。

玄德、云长、翼德三人焚香再拜,面对太阳同声共誓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义结桃园,花开正盛,园中桃树,就是见证。树神在前,皇天在上,太阳辉煌,一齐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誓言。

他们说:“我向你许下誓言,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兄弟,直到我生命终止的那一天。”这就是震撼天地的桃园结义,为后世兄弟结义所仿效。其誓词也为后世确立了基调。

这就是彪炳千古、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兄弟义气。这就是传承千年的侠义精神。为了守护这种侠肝义胆的赤诚之义,数千年来多少英雄豪杰用自己的鲜血浇灌滋养着这股浩然之气。这也正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内在驱动力。

虽然演义不乏虚构的成分,但是演义所描述的情节,似乎更符合历史的真实,更符合人情事理。因为,兄弟结义,这是中国最为古老质朴的传统方式,在于互相依助,形成实力。

为什么是桃园,而不是苹果园?桃枝、桃符,在民间习俗中具有驱邪避祸镇魔的寓意。至今在各地的庙会上,在五月的端午节,北方人仍然保持着给孩子戴桃木斧、桃木刀、桃木棒槌的风俗,意在保佑一年平安,诸邪不侵。桃符,更是一种安神镇邪的灵符。是的,镇就是正,就是正气,就是正义,就是邪不胜正之义。

誓词,需要终生恪守。需要经过时间考验,并不是信口说说而已。当然,对于仁厚忠诚之人来说,誓言就是行为的准则。但是,在那些背信弃义之徒心中,则只是可供利用的心计。有用时则祭出来,是个法宝;对自己不利时就故意忘记,如同风烟过眼,了无痕迹。因此,无论多么完美的誓词,都需要经历考验,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荡涤,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神与圣,才有了后世对于关公的膜拜。

他们的声音穿越时空,如同暗夜中的火光,从此照亮了人类的心灵,放射出璀璨的希望之光,使人们孤独的心灵受到了光明的祝福,互相有了依靠和支撑。

于是,在这个桃园之中,在他们的心中,似乎一切都不存在,只有一个用心灵才能够听到的声音在回荡,各自的眼中只有他们兄弟三人。

他们结盟了,他们从此就是合伙人,开始了人生的永恒合作。

是的,以他们的名字,以他们故乡的名字,以他们光荣的祖先的名字,以他们的鲜血缔结了终生的约定。

7. 他们

他们相遇的那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美好的晴天。空气中回荡着春天蓬勃的气息。从结拜到傍晚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事情,这意味着上天对他们给予了支持和认同。

结义,其实就是签下了一份生死契约,是必须一生信守的心灵之约,而不是短期的合同。

现在,他们以义为纽带,互相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结盟也将影响到未来帝国的局势。这一切并不是此时他们就能明确意识到的。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必然也有这样的大志。

于是在他们的心中自然升起了一道炽热的光芒,他们有一种从此获得新生的奋发之感。从这一刻开始,这道光芒改变了他们人生的命运轨迹。

历史的发展,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桃园结义,实为“三义”相结,即仁义、忠义、情义。结义的本义是“义”之交。没有任何功利的私怀,以兄弟结义的形式,形成集团的核心,也就保证了强有力的战斗力、号召力和有效的带动性,从而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向着某种目标前近。

古今千年,英雄众多,之所以桃园结义为世代所称颂,就在于“义”。真英雄,真豪杰,就在于“义”,就在于共赴大义。

有义就可纵横天下,无义则寸步难行。

在这个桃花盛开的日子里,我们相遇。

我的武器

演戏需要道具,工匠制造器械依靠工具,英雄必须要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