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艰难转战(3)

武器是成就英雄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一刀一枪,往往成为英雄独具风格的特殊标志。

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为三兄弟,面对天地祭拜,确立了报国纲领,成为终身奉行的约定。从此“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是空有热血和勇气不行,必须要有实力。任何美好的思想,都代替不了武器。没有实力支持的设想,都是幼稚的空想,都只能是他人哂笑的材料。

虽然聚集了乡间热血勇士数百人,但是缺乏军器马匹,更无粮饷兵资。

吉人自有天助,上天总会在特定之时让帮助你的人及时出现。纵使“山重水复”,总会抵达“柳暗花明”之境。此时来自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贩运战马,路过这里,中途住宿小镇,于是刘备率关羽、张飞以兄弟名义设宴款待。

当他们听说三兄弟的忧虑时,张世平说:“如果你们有什么计划,我愿意恭敬地聆听。”

苏双也慨然说:“在这件事情上,我愿意尽我微薄之力,给予全力帮助。”

三兄弟目光相视会意,刘备再次举杯向两位商人敬酒,看到他们诚恳的表情,内心升起深深的感动。

在双方友好合作的气氛下,宾主彻夜尽兴欢饮。两位富商慨然应诺,赠送良马五十匹,并捐助金银五百两,镔铁千余斤,以资制造兵器。他们还主动提出联合。有了他们的加盟,三兄弟的这支武装有了一个可靠的后勤保障。

天下人共举天下之事,天下之事的奇巧演化,总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或许冥冥之中确实存在一种自然之力在左右一切。当然,在国家大义的旗帜之下,他们必然得到鼎力支持。正应了古语所说:得道多助。

刘备待人接物的准则是:宽宏大度,内心永远不存疑忌,坦然接受他人的慷慨捐赠,也自然地给予别人回报。他高兴地接受了这两位豪商的义献,举杯相敬,将杯中美酒一口饮下,然后才道了声谢。

所谓机遇,其实就是一种必然。是你将内心的目标释放在外,从而达成一致的合力。只要坚持不懈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绝不放弃,那么,你的人生必将达到一个顶峰。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形成的,是由那些坚定的人的决心所影响而形成的。

走出酒店,在灿烂的阳光下,几片红色和粉色的桃花花瓣在微风中飘过,送来一缕清香。有了钱,就能够招兵买马,就可以拉起队伍。

他们立即召集能工巧匠赶制兵器,打造武器铠甲。关羽定制的长刀,名叫“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据传说,刀成之时,天空有青龙飞过,刀从炉中升起,斩杀龙头,以龙血淬火。历代英雄,都有赖以成名的兵刃。没有称手的兵器和锋利的刀剑,就总会受制于人,就必然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境,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刀对于英雄而言,其实就等同于他们的生命。

在这个崇尚武力的烽火乱世,有刀就有一切。

同时,置办铠甲,统一装备,然后带着队伍去见太守。

有兵,有刀,就有资本,就是实力。说话的底气也就充足。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关羽定做的是这样奇怪的兵刃——青龙偃月刀呢?十八般武艺所对应的兵器中并没有这样的兵器分类。而且,此刀重达82斤。对于凡俗之人来说,这柄长刀过于沉重,不是平常之人所能施展得了的。

独特的兵刃,必然有独特的武艺相配,自然必须由超常之人使用。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推测他的武艺应该是在十八般套路之外,必是独创的绝招。否则绝不至于令那些成名大将也不堪一击。

当然,或许是因为这种不合套路的武艺太过诡奇吧,施展开来,具有震慑心魄的威力。所以他们无法拆解,只有送上头颅,任关羽取去,成就其威名。

刀是杀人的工具。杀人或被杀,是区别英雄和失败者的最好方法。

杀人,是对别人的生命拥有决定权;被杀,是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因此,刀在生命就在。刀必须握在自己的手中,手中有刀,就有可恃的武器,就无所畏惧,就有威慑力,就拥有发言权。没有锋利的刀剑,谁愿听你指使、任你驱策?

人是有思想的,同样,刀也拥有灵魂。从此,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伴随着关羽戎马一生。人以刀成名,刀助人威势。战则必胜,每攻必克,勇冠三军,所向无敌。

为了帝国的安定

其实,谁也不想杀人。

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老百姓的安居,叛乱必须平定。那些制造暴乱的恐怖分子,必须彻底清除。因为不论他们造反的理由多么充分,他们的暴行对于平民百姓生活所造成的灾难性破坏是不容赦免的。

这场战争并不是某一个人所挑起的,征战双方也无从区分正义与邪恶,这是社会矛盾积聚所引起的必然爆发,谁也无法否认,更不可避免。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首领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他们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头裹黄巾,扰乱四方。所过之处,生灵涂炭,郊野空虚,挟裹百姓,云集影从,声势浩大,数路袭掠,席卷幽州、青州、颍川、曲阳等地,官军望风而逃。

朝廷诏谕各地,自为守备,保境御敌。同时组建平叛大军,命令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率兵分路征讨。

关羽随刘备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五百乡勇义兵,投奔驻守涿郡的校尉邹靖。经邹靖引见,参见幽州牧刘虞。刘太守十分高兴。刘虞本也是皇室出身,于是与刘备各叙宗派。

太守之所以满心欢喜,是因为在此国家多事之际,需要这样豪侠仗义的勇士贤才来助力,为己所用,保境安民,其实并不是因为什么亲情。所谓的亲族相认,也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作为实力,互为利用。

对于关羽三兄弟来说,拜见太守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平叛出力,取得一个正规军的番号,使自己的作战理由正当,得到国家的认可,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尽力。当然,能够与太守攀上点儿关系,也自是有益,何乐而不为。

不过,如果没有黄巾军的暴乱,他们这种聚众持械会是什么性质?能以什么理由组织一支武装力量?又怎么能够被太守敬为上宾而礼遇呢?无论他是怀着多么美好的目的,都会被视为不安定因素,进而被剿灭,而且根本不必问亲情关系。

所以,时局的急剧变化也就为英雄提供了机会,为英雄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样一个乱世,也正是需要英雄振作的时代。当然,想借势成就英雄之名的也大有人在,多少自以为英雄的人,更是跃跃欲试,乘势而起,树起各种旗号,奋勇啸聚。大家都想在这个时刻成就功名,建立功业,想在江湖扬名立万,想让自己的旗帜成为时代的标识。比如孙坚,比如袁绍,比如曹操……

忽然烽火传讯,黄巾军前部先锋程远志领兵五万进犯涿郡,声威震动州境。刘虞命令邹靖率领关羽兄弟三人前去迎击,御敌于境域之外,以保本郡百姓平安。他们三人带领所募集的五百兵勇欣然前往。他们进军至大兴山下,与叛乱的黄巾军狭路相逢。

“兵者,凶器也。”历代军事家都非常注重首战。必欲万全而不敢轻易冒险。因为初战胜败,关系到部队的士气和战局的发展进程。当然,狭路相逢,任何的退却回避都不可取,必须具有决死之气概,勇往直前,才有战胜对手的可能。

程远志挟其兵众气势,欲先发制胜。他命令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更是急切求战,挺丈八蛇矛迎战,举手之间,刺中邓茂前心。程远志怀怒拍马舞刀,袭击张飞。云长挥动大刀,纵马截击。程远志惊愕,不及措手,被云长很潇洒地一刀挥为两段。

叛众首领程远志被斩,众军倒戈奔逃,作鸟兽散。玄德挥军追击,大获全胜。

兵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号称数万,并没有多少战斗力。以五百兵迎击五万之众,胜在对敌必胜的气势,非勇武冠绝之人不可。

这次战斗,是三兄弟协力为国建功的祭刀之战。从此,他们开始了转战中原的匡复大业。

关羽等人未及卸甲休整,又接到青州太守龚景请求救援的告急文书。黄巾军包围了青州城,城池即将被攻陷。刘备说:“我愿去救援。”三兄弟当即率五千兵勇,又驰赴援青州。在青州城外与黄巾军围城部队混战,寡不敌众,暂退三十里驻扎,寻机歼敌。

刘备说:“敌众我寡,必须以奇计才能取胜。”他考察了地形,决定采取夹道设伏的计策,由关羽、张飞各带一千名精锐军兵,埋伏在两侧山下,布成“口袋阵势”,约定以鸣金为号,协同攻击。

第二天,刘备引军鼓噪呐喊进攻。围城的黄巾军组织兵众迎战,刘备撤退,黄巾军乘势追赶,进入预设的战场。刘备军中一齐鸣金,左右关羽、张飞两军齐出,刘备回军搏杀。三路夹攻,黄巾军陷入重围,一触即溃。刘备乘胜直逼青州城下,太守龚景率守城军民出城助战。黄巾军围城部队溃败,青州之围即被解除。

刘备说:“据说中郎将卢植与张角在广宗决战,以前我曾拜卢植为师,应该前往援助。”于是将所带正规部队归还建制,只率本部五百人奔赴广宗驰援。在这兵荒马乱的沙场,师生相见,更感亲切万分。卢植即令刘备三兄弟留在军中听候调遣。

卢植指挥的五万官军,吸引并拖住了张角十五万大军,双方相持于广宗,各自都在等待战机,东线战场暂趋稳定。在西线,皇甫嵩、朱儁率领官军在颍川抗击着张梁、张宝数十万大军的进攻,局势不明。卢植说:“我现在将贼军主力紧紧拖住,使其不能西移,你再带一千官军,前去颍川取得联络,约期会剿,发起总攻,举行决战。”

危难之际,正是英雄出现之时,于是刘备三兄弟奉命引军星夜向颍川进发。

黄巾军进攻遇到皇甫嵩、朱儁所率官军的坚决抵抗,突击猛进的步伐被阻滞,兵锋受挫,双方进入相持状态。黄巾军因为多属流寇所集,未受正规训练,根本不懂结阵扎营的常识,随意地依草结营,这是十分危险的,是非常低级的失误,犯了兵家大忌。皇甫嵩与朱儁抓住良机,乘夜纵火,风助火势,火助军威。这群未经严格训练的乌合之众,哪里经得起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的冲击,众军惊慌,溃散逐奔,混战到第二天早晨,张梁、张宝引剩余军士,夺路而逃。

烽火燎原,在火势的助力之下,他们击败了正面的敌人。但是,黄巾军首领却逃走了,似乎上天对他们网开一面。

忽然一支军马,高举红旗,切断了叛军逃跑的去路。为首的青年将领,正是骑都尉曹操。他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两军相遇,曹操拦住败逃的张梁、张宝残军,奋勇冲杀,斩首万余级,缴获极多。张梁、张宝临阵迷惑了士卒的心神,因而得以逃脱。曹操引兵尾随继续追袭。

当初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到任之始,即设五色棒十余条,高悬于四面城门,有违禁触犯者,不避豪贵,重责惩诫。中常侍蹇硕的叔父,夜间酒醉,公然持刀行走城中,被曹操巡夜拘拿,当即棒责惩处。从此,洛阳城内外,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没有谁敢触犯禁令,曹操威名震动朝野。

关羽与玄德、张飞来到颍川,只听喊杀之声震天盈野,又望见火光遍地,便立即加入战斗,黄巾军败散远遁。他们在战场上与皇甫嵩、朱儁相见,转述卢植的战略意图。皇甫嵩说:“张梁、张宝势穷力弱,必定去广宗与张角汇合。你们即当星夜返回援助。”

表面看来,这是让三兄弟承担了些许责任。其实,是相互推诿,并不愿将三兄弟收编为正规的军队,谁也不愿意让他们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即使他们怀着舍命投效的决心。这些有着正规番号的国军,从骨子里就有一种优越,对于草莽英雄并不愿正视,总以为你是怀着什么目的,又觉得这样的乡勇不受约束,难以节制,所以还是远远打发了为妙。

在返回的路途上,却遇见卢植被囚于监车之中,押解去京城受审。症结是卢植没有以重礼打点朝廷前来了解战况的使者,被恶意陷害。卢植说:“我包围张角,即将获胜;只因为张角施放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视察,问我索取贿赂。我说‘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闭城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取代我,拘我回京问罪。”张飞大怒,要救卢植。刘备急忙劝阻:“朝廷自有公论,岂可造次?”

事业往往就被这样的一些贪佞之徒所破坏。加速朝代灭亡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小人得到了重用。这种人之所以得到重用,就在于他们惯于钻营。当然也因为政治生态的腐朽,造就了这群小人生存的土壤。因为有人需要这样的小人为他所用,于是他们就很容易得到任用,也就是这种人合伙毁了这个帝国。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被葬送的。

评价一个朝代是否有活力,是否有振兴的希望,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考察这个时代什么人得到重用。

关羽问:“卢中郎已遭诬陷逮捕,别人领兵,我们去无所依,不如仍回涿郡。”

于是只好引军回归。忽然听到山后喊声大震。纵马上高冈远望,只见官军败退,后面黄巾军追击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刘备说:“正是张角!立即投入战斗!”三人率军冲击。张角正乘势追杀董卓,忽遇三人所向无敌的冲杀,败退五十余里。

刘备兄弟三人救了董卓回营。董卓询问三人职务。刘备说:“平民百姓。”董卓立即换上了一副十分轻视的面孔,态度倨傲,全然没有一点儿尊重。他以为在与叛乱之军的这次战斗中,关羽三兄弟只是侥幸取得了一个微小的胜利。何况这个小小的胜利又令他的失败显得如此的没有面子。自然他心怀敌视,故意抹去他们的功绩,不予理睬,更别说得到相应的奖励。

为了整个帝国统治的稳固,为了帝国百姓的生存,刘备三兄弟义无反顾,也只能默默忍受着这种白眼。虽然在表面上看,这个扭转战局态势的战斗被他们认为是如此的不合时宜,但是在实际上,毕竟是为帝国的命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挽救了帝国一个方面军的覆灭,也拯救了数万将士的生命,更重要地是使更多的百姓免于叛乱的灾祸,所以他们无愧也无悔。尽管那些无能的将领是如此的无礼,在这种将领指挥下的军队如此地缺乏斗志。可是何必与这些人一般见识呢。

报国无路,英雄无依。纵使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通彻造化之能,然而,当你处在社会的底层,又没有什么可供利用的背景资源,那么你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你的一切功绩都将理所当然地记在别人的头上,书写在别人的功劳簿上,你所付出的血汗都是为他人争得荣誉,然而你却得不到一句真诚的感谢,往往无处安身,更会受到势利之徒的白眼,被人耻笑。你拼命作战,但是胜利的果实却由别人尽情享受。事情就是这样。

在平定整个黄巾暴乱的战争中,刘备三兄弟所依靠的只是这股在涿郡拉起的子弟兵。这是一支忠诚的力量,他们是这个军队的骨干和核心。在兄弟三人合力经营之下,经过历次战斗的洗礼,这支军队最终被锤炼成了一支强大而忠诚的力量,追随着他们转战南北。为了帝国的复兴,为了帝国人民的安定和自由奋战着,不辞艰难险阻。

关羽说,兄长建许多大功,反而被如此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归乡,别图远大之计。

英雄见微识机,往往超于常人。

于是他们转身而去。当然,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真诚或假意的挽留。没有人在意他们,他们太微小,谁也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其实就是一杯酒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