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神宗朱翊钧驾崩,这位在位长久却后期怠政的皇帝,给大明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此后,光宗朱常洛即位,然其在位仅一月,便因“红丸案”暴毙,引发朝堂震动与诸多猜测,大明局势愈发风雨飘摇。熹宗朱由校继位,开启了晚明一段更为跌宕起伏的历史。
朱由校即位之初,外有后金努尔哈赤在辽东频频侵扰,内有朝堂党争激烈,东林党、阉党相互倾轧,水火不容。朱由校却热衷于木工技艺,将朝政大权交予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出身市井无赖,狡黠阴狠,入宫后凭借逢迎拍马,博得朱由校信任,一路高升,掌控司礼监,成为实际上的“九千岁”。
政治上,魏忠贤结党营私,与朝堂上阿谀奉承之徒结成阉党,排挤东林党人。他操纵特务机构,东厂缇骑四出,罗织罪名,大肆捕杀东林党及异己之士,朝堂之上血雨腥风。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忠臣,因弹劾魏忠贤,被下狱拷打,惨死于狱中,其状令人悲愤不已。东林党本欲整饬吏治、革新朝政,却在阉党的打压下,势力大损,朝堂沦为魏忠贤的独裁之地,政令皆出于其私门,明朝政治愈发腐朽黑暗。
军事上,辽东局势严峻。后金努尔哈赤趁明朝党争、内乱,壮大实力,其八旗铁骑勇猛善战,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士气大振,不断攻城略地。明朝边军虽有熊廷弼、孙承宗等名将坚守,竭力抵御,但因朝廷党争牵扯、军饷被克扣,战斗力受限。熊廷弼以守为攻,构建防线,却遭阉党弹劾,被撤职查办;孙承宗修筑关宁锦防线,重用袁崇焕等将领,稳固局势,然亦受朝廷掣肘,难以施展全部抱负。袁崇焕后来驻守宁远,以孤城抗后金,取得宁远大捷,用红衣大炮重伤努尔哈赤,暂时遏制后金攻势,却也无法改变明朝在辽东的被动局面。
经济上,明朝陷入困境。土地兼并严重,皇室、勋戚、官僚大量霸占土地,农民沦为佃户,生活困苦不堪。江南地区,富商大贾与官僚勾结,隐匿田产,逃避赋税,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加之万历年间为弥补财政亏空,加征矿税等杂税,百姓负担极重,民不聊生,各地小规模农民起义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驾崩后,其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即位之初,展现出中兴之主的气魄,他雷厉风行,铲除魏忠贤及其阉党势力,重新启用东林党及一些有识之士,力图革新朝政,扭转乾坤。朝堂上下,一时仿佛重现曙光,众人皆盼能一扫前弊,重振大明雄风。
政治上,崇祯帝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官员任免力求公正,朝堂风气稍有改善。他每日勤于政务,批阅奏章至深夜,事必躬亲,期望以自身勤勉带动百官,复兴大明。然而,明朝积弊已深,党争虽在崇祯打压下有所收敛,却未根除,官员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依然低下,政令难以有效推行。
军事上,崇祯帝全力应对后金与农民起义。对后金,继续重用袁崇焕,委以重任,期望他能守护辽东,解边疆之危。袁崇焕提出“五年复辽”计划,崇祯帝寄予厚望,全力支持。然因后金反间计,加之袁崇焕行事豪放、擅杀毛文龙,引发崇祯帝猜忌。崇祯二年,袁崇焕被下狱,最终以“通敌叛国”罪名被凌迟处死,明朝辽东防线再受重创,此后虽有洪承畴、吴三桂等将领坚守,却难挽颓势,后金步步紧逼,不断向关内扩张。
在关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而官府催征赋税依旧,走投无路之下,李自成、张献忠等纷纷揭竿而起。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吸引无数饥民追随,队伍迅速壮大,转战陕西、河南、湖广等地,所到之处,开仓放粮,严惩贪官污吏,深受百姓拥护。崇祯帝派洪承畴、卢象升等将领率军围剿,却因起义军机动性强、百姓支持,且明朝军队双线作战、兵力分散,难以剿灭。
经济上,崇祯帝试图改革财政,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但明朝财政亏空巨大,既要应对战争军费,又要维持庞大官僚体系运转,加征赋税又引发百姓更大不满,形成恶性循环。为节省开支,崇祯帝甚至削减宫廷用度,皇后带头纺织,却也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虽殚精竭虑,却无力回天。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抄没王府金银财宝赈济百姓,影响极大,起义军实力大增。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随后挥师北上,直逼北京。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围困北京,明军守城兵力不足,士气低落。崇祯帝号召百官、勋戚捐资助饷,响应者寥寥,众人皆捂紧钱袋,坐视王朝覆灭。城破前夕,崇祯帝逼周后自尽,手刃公主,哀叹“为何生于帝王家”,尽显悲凉。三月十九日,北京失陷,崇祯帝自缢煤山,以身殉国,身旁仅有太监王承恩相伴,其衣襟上所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饱含无奈、悔恨与对百姓的愧疚,为大明王朝画上了悲壮句号。
李自成进京后,短暂建立大顺政权,然立足未稳,便因拷掠明朝官员追赃、军队纪律松弛,引发京城混乱。此时,关外后金(已改国号为清)摄政王多尔衮见机,率八旗军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退回北京,匆忙称帝后撤离,大顺政权迅速瓦解。
清军入关后,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迅速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南明政权相继建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史称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为隆武政权;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称永历政权。但南明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党争依旧,藩王争权,将相不和,不能团结御敌。加之武将拥兵自重,为保存实力,或降清,或观望,虽有史可法、郑成功等忠臣义士奋力抵抗,却难阻清军统一大势。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后拒不降清,以身殉国,清军屠城十日,扬州沦为人间炼狱,史称“扬州十日”;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基地,抗击清军,后收复台湾,作为反清复明基地,坚持斗争,却因孤悬海外,难以对大陆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纵观晚明,政治腐朽、党争内耗、军事失利、经济崩溃、天灾人祸交织,崇祯帝虽有中兴之志,却无法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王朝覆灭,百姓深陷战乱,生灵涂炭,令人叹息。清军入关,华夏大地改朝换代,开启清朝统治新篇章,然晚明这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悲歌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华夏文明长河之中,成为后世汲取教训、反思历史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