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 马晓林
- 1266字
- 2024-12-27 18:17:07
一 元代郊祀的建立
长生天与昊天上帝观念的差异,导致元朝郊祀建立的过程较为漫长曲折。蒙古统治者第一次接触郊祀,是在元宪宗蒙哥汗二年(1252,壬子年)。此年夏秋之际,蒙哥汗与诸王聚会于怯绿连河,八月八日祭天于日月山。这是漠北草原上的蒙古式祭天。八月十二日,东平世侯严氏受命组织的中原太常礼乐人员在日月山行郊祀之礼,(8)相当于蒙古式祭天之余的一种表演,其后再未被蒙哥汗召用。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后,对郊祀礼乐的接受也很缓慢。中统二年(1261)四月,忽必烈“躬祀天于旧桓州(即元上都——引者)之西北。洒马湩以为礼,皇族之外,无得而与,皆如其初”(9),是一次典型的蒙古式祭天。
十余年后,忽必烈采行汉法,建国号大元,兴建大都(今北京),仿中原制度制定朝仪与礼乐,接受汉语尊号。按照汉地礼制,受尊号须遣使预告天地。因此至元十二年(1275)检讨唐、宋、金旧仪,于元大都丽正门东南七里建祭台,设昊天上帝、皇地祇位二,(10)十二月十日,遣官行一献礼。(11)在当时,受尊号告郊的主要作用是宣示忽必烈统治中原的合法性,是一种收服人心的表面文章。告郊礼仪完成两天后,中书左丞相忽都带儿与内外文武百寮及缁黄耆庶请上皇帝尊号,忽必烈不许。(12)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忽必烈才接受这一尊号,(13)反映出他对告郊一事并不重视。
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大军进逼杭州,南宋君臣出降。统一南北成为忽必烈一生的最大武功,遂于五月一日在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西郊祭告天地祖先,(14)“以国礼行事”(15)。据亲眼目睹其事的南宋降人记载,(16)其祭仪应该是蒙古传统的斡耳朵祭祀,(17)而非郊祀。
到元世祖朝后期,岳镇海渎、太庙、先农、风雨雷师祭祀皆已建立。王恽上《郊祀圆丘配享祖宗事状》,其用意是在太庙祭祀渐已走上正轨的前提之下,欲借尊崇祖宗之由促成郊祀的举行。(18)但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元世祖驾崩。四月,成宗铁穆耳即位。中书右丞相完泽及文武百官议为忽必烈上尊谥。上谥号是汉地礼制,当请于南郊。因此,成宗始为坛于都城南七里,遣司徒兀都带、平章政事不忽木、左丞张九思请谥南郊。(19)这也可视为成宗甫一登基拉拢汉人士大夫的一种举措。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三月,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五方帝于南郊,遣左丞相哈剌哈孙摄事,此为元朝摄祀天地之始。(20)史书未明言其具体原因。可以看到的是当时成宗患病,大都等地遭遇严重水旱灾害。此可谓天人示警。为此,在这年二、三、四月,成宗施行了大赦天下、蠲免赋税、水陆大会、多次释囚等举措。(21)遣官摄祀南郊应该也是其中一项祷神消灾之举。大德九年(1305),左丞相哈剌哈孙以“地震星变,雨泽愆期,岁比不登”之由,兼以太庙、社稷皆已有祀,终于促成了郊祀制度的全面讨论和制定。(22)这与成宗日益病重可能也有关系。
元宪宗、世祖、成宗三帝六十余年,郊祀施行的进展非常缓慢。蒙古皇室祭天自有其草原传统的“国礼”,因而对郊祀兴趣寥寥。世祖附会汉法,逐渐采行中原传统的各项祭祀,然而作为汉地传统祭祀之首的郊祀却仅草草举行过一次,制度建设付之阙如。到成宗朝,在统治中原的政治象征性需求和祷神祈福功能的促进下,郊祀制度才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