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AR/VR、车联网、智能硬件等新赛道的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和新型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熟,AR/VR、车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在不断壮大。这些新领域的设计和传统互联网设计是有明显区别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必定引起新一轮设计的颠覆,所以不懂技术的设计师很难把握设计的“度”。

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基于一个屏幕的图形界面进行设计,用户通过鼠标、键盘和触摸屏等设备和产品交互。AR/VR的交互界面涉及三维空间,此时基于二维界面的鼠标、键盘和触摸屏如何沿用成为研究重点。另外,基于手势和语音的多模交互成为新的交互方式,然而多模交互暂时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因此需要设计师更多地探索和实践。

同样,座舱的设计也是基于空间的设计,除了多模交互,仪表盘、中控屏和AR-HUD(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多个屏幕如何联动是一个全新且重要的设计问题,因为它会直接影响驾驶员在动态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和工作负荷。和互联网设计不一样的是,在座舱交互中人机工程和心理学将贯穿整个座舱的体验设计,其中基于驾驶员的疲劳/分神检测、基于驾驶任务的环境及汽车检测等技术和驾驶/非驾驶过程中的体验设计息息相关。以上同样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需要设计师结合场景和技术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智能硬件不一定有屏幕,所以基于图形界面的设计经验和理论基础不一定适用于智能硬件设计。此外,由不同技术组合成的智能硬件有着不一样的设计限制和体验差异。以智能座舱的疲劳检测为例,为什么绝大部分的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采用红外摄像头而不是普通的RGB摄像头?因为RGB摄像头在夜间或者通过隧道以及阴暗路面时识别率骤降,而红外摄像头可以有效避免该问题,并且能避免驾驶员眼镜反光或者佩戴墨镜的影响,这些都是RGB摄像头很难做到的。如果设计师不知道这些技术细节,无论怎样设计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疲劳检测效果。

基于以上介绍,相信读者能大概了解技术对于新领域的设计影响有多大,这也导致了想拥抱新领域的互联网设计师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要解决该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了解技术原理和细节,成为一名跨学科、一专多能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