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设计师为什么要懂技术
1.1 原因一:行业的改变和进步
1.1.1 海外懂技术的设计师好像有点多
1.1.2 我们期待你是全链路设计师
1.1.3 互联网泡沫、新一代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同时带来的挑战
1.1.4 AR/VR、车联网、智能硬件等新赛道的出现
1.1.5 政策对于设计师的影响
1.2 原因二:技术和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1 技术、设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2.2 技术、设计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1.2.3 自然无感交互的背后都是技术和设计的融合
1.3 原因三: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技术
1.3.1 前期调研
1.3.2 方案设计
1.3.3 设计评审和开发跟进
第2章 必须掌握的计算思维
2.1 计算思维是什么
2.1.1 抽象
2.1.2 分解
2.1.3 模式识别
2.1.4 算法
2.2 设计过程中如何运用计算思维
2.2.1 同理心
2.2.2 定义问题
2.2.3 创意构思
2.2.4 原型制作
2.2.5 测试
2.3 计算思维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性
第3章 学会从架构的角度理解技术
3.1 利用MVC架构模式思考界面的设计
3.1.1 应用的躯壳—视图
3.1.2 应用的核心—模型
3.1.3 交互的决策—控制器
3.2 如何结合技术提升应用的用户体验
3.2.1 从接口的角度构建用户体验
3.2.2 从控件的角度设计用户体验
3.2.3 从设计的角度解决性能问题
3.2.4 如何看待应用的启动和状态恢复
第4章 如何为跨设备交互进行设计
4.1 设计界面布局时的注意事项
4.1.1 应用设计需要考虑的平台和状态
4.1.2 看不见的“边界”
4.1.3 动态布局的设计要点
4.2 如何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设计
4.2.1 基于不同平台的特点和规范去设计
4.2.2 构建灵活的动态布局框架
4.2.3 动态布局中的界面层级变化
4.2.4 以平板电脑为桥梁打通移动端和桌面端的设计
4.2.5 兼容不同平台、设备的差异和特点
4.3 动态布局中的交互方式
4.3.1 关注不同的交互方式
4.3.2 数据互通的重要性
4.3.3 浅谈跨设备和跨应用之间交互的基础体验要求
第5章 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
5.1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5.1.1 人工智能模型,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5.1.2 基于预测的人工智能
5.1.3 人工智能模型的注意事项
5.2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界面设计
5.2.1 搜索、制作素材和内容
5.2.2 人工智能对界面的影响
5.3 基于意图的交互设计
5.3.1 苹果对于智能交互的理解
5.3.2 苹果的Intelligence和Donate
5.3.3 苹果的其他计划
5.4 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事项
5.4.1 合理地收集数据和优化模型
5.4.2 基于可解释性构建合理的人机信任
5.4.3 交互过程的注意事项
5.5 智能设计:基于“准确率”和“兜底”的设计
第6章 姿态和手势识别
6.1 计算机视觉
6.1.1 计算机视觉的重要性
6.1.2 简单了解计算机视觉背后的技术细节
6.2 姿态和手势识别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6.2.1 体感游戏和健身
6.2.2 控制智能设备
6.2.3 智能座舱
6.3 实现姿态识别的不同技术
6.3.1 摄像头
6.3.2 惯性传感器
6.4 实现手势识别的不同技术
6.4.1 摄像头
6.4.2 数据手套
6.4.3 肌电传感器
6.4.4 毫米波雷达、超声波和其他
6.5 实现姿态和手势识别的设计注意事项
6.5.1 为什么选择手势识别和姿态识别
6.5.2 隐私是否为第一考虑对象
6.5.3 算力是否足够
6.5.4 检测距离和安装位置
6.5.5 场景对模型的挑战
6.5.6 关键点的缺失和抖动
6.5.7 基于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
6.5.8 姿态识别需要考虑不同人群身体细节的不同
6.5.9 部分手势的初始态很重要
6.5.10 反复运动带来的问题
6.5.11 考虑文化的差异
6.6 设计拆解:AI健身的实现和优化
6.7 姿态和手势识别的设计工具箱
第7章 人脸识别和追踪
7.1 人脸识别的不同作用
7.1.1 身份识别
7.1.2 脸部复刻
7.1.3 表情识别和交互
7.1.4 其他作用
7.2 人脸追踪和识别的技术细节
7.2.1 人脸追踪
7.2.2 人脸识别
7.3 实时人脸识别的设计注意事项
7.3.1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7.3.2 表情互动存在的问题
7.4 设计拆解:人脸识别闸机的设计
7.5 设计拆解:表情设计和互动
7.6 人脸识别和追踪的设计工具箱
第8章 眼动追踪
8.1 眼动追踪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8.1.1 用户研究
8.1.2 智能座舱
8.1.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8.1.4 信息无障碍
8.2 眼动追踪的技术原理和区别
8.3 眼动追踪的设计注意事项
8.3.1 摄像头摆放位置和用户穿着打扮的影响
8.3.2 使用前需要校准
8.3.3 头部运动的影响
8.3.4 眼动追踪误差带来的影响
8.3.5 视线运动不代表用户想要的
8.4 设计拆解:Tobii眼动仪和GUI的配合
8.5 眼动追踪的设计工具箱
第9章 感知、互联和追踪
9.1 不同的技术方案和案例
9.1.1 RFID和NFC
9.1.2 Wi-Fi和蓝牙
9.1.3 UWB
9.1.4 红外线和ZigBee
9.1.5 SLAM
9.2 设备感知、互联和追踪的设计注意事项
9.2.1 硬件的约束条件
9.2.2 如何绑定新设备
9.2.3 信号强弱和精度
9.2.4 基于场景的触发
9.3 设计拆解:苹果的设备互联是如何实现的
9.4 设备感知、互联和追踪的总结
第10章 未来设计方向存在的挑战
10.1 智能座舱
10.1.1 算力是体验的最大瓶颈
10.1.2 难以遍历完整的驾驶任务
10.1.3 人因工程学的帮助和挑战
10.2 虚拟现实
10.2.1 20毫秒的制约
10.2.2 错误的细节都会引起不适
10.3 基于头戴设备的增强现实
10.3.1 配准误差难以完全控制
10.3.2 深度知觉带来的影响
10.4 数字人
10.4.1 建模和渲染之间的平衡
10.4.2 如何驱动数字人是关键
10.5 空间交互
10.5.1 摄像头、传感器的精度是否支撑设备的交互行为
10.5.2 隐私问题带来的影响
10.5.3 场景的复杂度
10.5.4 普适计算几时能到来
10.6 结语:实现元宇宙的难度有多大
更新时间:2024-12-28 11: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