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想的巨人,当执行的矮子,最后只会成为时代的输家。你还在原地踏步,对手已经鹏程万里。
不被执行的宏伟蓝图,是废纸;不被执行的伟大目标,是白日梦。
身为管理者,只要踏出执行的第一步,你就已经赢了。
想一千次,不如实干一次。
在企业管理中,执行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清楚:一个经营战略或工作计划,就算制订得再详细、再科学、再完美,但如果不能高效执行,最终只能是一纸空文。
没有“做”,永远不会成功。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在世界面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再次大放异彩。其实,乒乓球运动可以很好地体现执行力的特点——快、准、狠。“快”,代表迅速反应,立即行动;“准”,代表瞄准方向,精确无误;“狠”,代表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只有做到这几点,才算真正弄懂了执行力的精髓。
但可惜的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容易犯一个错误:明明知道“不执行,无结果”,却总是漠视“执行”;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来,“执行”才是影响目标达成、团队业绩的关键因素。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对执行偏差的敏感性。
举个例子:按照计划,某个人每天要擦六次桌子。可是,他觉得擦桌子没那么重要,于是执行时悄悄减了两次。前三天,他每天会认真擦四次桌子,但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会开始敷衍,甚至完全不做了。到这里,“执行”完全成了空话。擦桌子这件事,就此夭折。
缺乏执行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一家民营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已濒临倒闭。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老板不得不花重金,从德国请来一位企业管理专家,希望其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拯救濒临死亡的企业。
德国专家走马上任后,立即着手对公司上下进行考察。公司员工满怀期待,以为他会针对公司的情况,制定出一套全新的管理方法。这套全新的管理方法,则会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让公司重燃生机。
可奇怪的是,德国专家考察过后,不仅没有制定什么新方法,反而让公司上下按以前一样运作——人员、设备、流程,甚至制度都原封不动。他做出的唯一变动就是,要求公司员工增强执行力,坚定不移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公司的一切制度。为了落实这项指令,他还制定了一套严苛的奖惩制度,对执行力不强者施以重罚。
起初,老板、员工都对专家的提议能够带来的效果半信半疑,但结果却让他们惊喜万分。专家这个“绝招”,使濒临破产的企业在一年内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再完美的经营管理制度,离开有效执行,都只是一个笑话。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管是将帅,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把执行力看成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执行力好,工作才能做好,团队业绩才会越来越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能让团队拥有一流的执行力,谁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谁就是更好的管理者。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才能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设定明确的目标。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第一步,是确保团队成员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如果连目标都看不清楚,谁会在路上用力奔跑呢?所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把清晰、明确的目标传达给团队成员,并给他们布置任务。
第二,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团队执行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效的沟通。管理者必须及时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使团队成员能够及时地交流信息、反馈问题。只有扫清执行道路上的一切沟通障碍,大家走起来,才能快而稳健。可以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及时沟通、反馈、讨论;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跨部门沟通通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团队资料。
第三,优化团队奖惩机制。
团队执行力的提升,还需要用奖惩来调动。团队成员执行力差的,就要受到惩罚;反之,执行力强的,要给予合理的回报和认可。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草来带。合理的奖惩机制,会让团队的执行力越来越强。
总之,决策再正确,计划再严谨,梦想再伟大,蓝图再宏伟,如果缺乏严格、高效的执行力,那么结果都会和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最终可能不是摘得成功的桂冠,而是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管理课
好的管理需要管好四个问题
原则问题不糊涂,坚定不移地坚守。
重大问题不模糊,明明白白地处理。
突发问题不冲动,冷静应变地应对。
意外问题不重复,建章立制地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