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应当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一)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要根据自身能力和特质,理性选择与自身素质相符的就业目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益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确定。将就业观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能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和定位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只有从入学起就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就业观念,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才能够在未来就业时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实现成长成才的最终目的。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价值取向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阅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各有不同,因此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必然存在差异。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差异也会导致择业价值取向的不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取向增强
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追求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即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力求将个人的喜好同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
2.注重劳动价值
实现经济独立是大学生就业的目的之一,是大学生独立生活的物质基础。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自然会把工作薪酬置于重要的位置,力求平衡收入与工作付出。
3.普遍向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相较于边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丰富、更多元、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有更多工作机会、资源更丰富、发展平台更广阔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希望能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4.综合考虑经济利益、个人发展、社会地位等因素
尽管大学生在行业选择上可能因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大部分大学生都把经济利益、个人发展、社会地位等几个方面作为重要因素来综合考虑,最终以此确定自己的工作。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主观上适应现实、少走弯路,从而发挥自己的才能。
1.树立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观念
作为大学生,应该考虑如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这个前提得到满足,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大学生应在工作岗位和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树立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观念,不能一味关注经济价值。
2.树立竞争的观念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使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大学生要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态,树立敢于竞争、“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雄厚的竞争实力,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拥有坚定的竞争自信,打破“等、靠、要”的消极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大学生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大学生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根据现实状况和个人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就业之路。
4.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继续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工作成就,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5.树立到基层、农村去就业的观念
大学生要树立“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基层的工作经验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要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就业观,真正从思想观念上实现转变。
6.树立既要发挥专业特长,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
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生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大学生要把目光放长远,权衡利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专业特点,而要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
(四)就业期望值的调整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行行建功、行行立业”的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选择正确的择业道路,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就业期望值的调节工作。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大学生才能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将来的就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为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自我认知
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定位。
(2)做好正向比较
大学生应当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将自己与他人做正向比较。一是要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避免脱离实际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二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来认识自己,修正自我认知的偏差;三是要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来分析、评价和认识自己。
(3)合理利用心理测验
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测验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就业期望值主要涉及当下的工作选择,而个人职业生涯则关系到人的一生。因此,大学生应意识到,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的同时,仍然要规划好个人的职业生涯。
2.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的多少、身体素质的好坏、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的价值。面对一时的挫折,大学生要做到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不要过于看重工作条件和职位高低,而是做好心理准备,对未来就业做出合理的预期。
3.了解就业信息,准确把握就业形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应具备“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成功”的择业理念,有意识地、及时地多方收集并掌握大量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就业信息,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意向与就业期望,使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更符合客观的就业需求,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拓展阅读
2022年以来,国家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就业群体,从宏观政策层面推出了许多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就业培训到在线宣讲、在线招聘,从企业扩招到基层就业扩岗,一项项政策的推出,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创业的渠道。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择业观、就业观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社会上不同的职业岗位,客观上确实存在着种种差异,高校毕业生在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别,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择业预期和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首先意味着怀有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只有以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就业预期,才能科学把握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摆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选择职业,首先要了解社会的需求,这是每个人择业的基本出发点。要让工作体现应有的价值,就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必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立足岗位实际,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职业虽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也不会束缚人的创造力;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不管选择了什么职业,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青年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职业价值,就是对自己人生梦想的尊重,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益贡献。青年人在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在不懈奋斗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让个体奋斗与强国宏图同频共振。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你应该在就业指导课上获得哪方面的提高?还需要做出何种努力?
2.有的大学生说,“我将来打算考研,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和我没什么关系”。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上就业指导课时才刚入学,离找工作还远,现在为什么要想快毕业时的事”。也有大学生说,“低年级学生没有面临就业选择,对就业没有什么想法和意识,就业指导课对我们目前来说没什么意义”。对于这些想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