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吴家是留村的外来户。
吴文勤的爷爷那辈儿移居到忻镇,落户留村。除了老太爷一张长袍短褂,瓜壳帽,黑须,长盘辫,凛然端坐的老人形象留在了那张褪了色,发黄的全家福上外,偶尔老家几个很亲近的人来往几次,别的就不留有很深刻的印象了。
文勤的父亲弟兄三人,一个妹妹。吴父居长,十二岁时进煤窑做工。二叔少小有成,长得白面书生的脸堂,从小练就一身硬功夫,那年军队大迁移,经过此地因远近闻名的英俊和罕见的功底被一位军官相中,当时的二叔运用气功,居然能把三把步枪的刀刺顶折弯。后来,被退回来的人说,吴家二爷做了军官的副官。家人也曾随军送二爷至长江,后才返回,至此再也没有音信。三叔长大后参军,去了朝鲜战场,负了弹伤,回国后,退役疗伤,拒绝了国家给予的各种优厚的待遇,在村里担任起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做事认真,负责,为人耿直,热情,后因病而逝。
姑妈幼年定情,许给邻村一个姓赵人家,长大后嫁过去,生有一子,夭折,其夫染病而逝。改嫁他乡,再无生儿育女。由其夫的儿子赡养终老。
吴文勤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
姐姐,吴文朴,是长女,是父亲前妻所生。十九岁嫁到西村的李家,丈夫是矿工,家境还算富裕,育有四男三女。
哥哥,吴文俭,是母亲改嫁带过来的儿子。由父亲抚养成人,娶妻生子,膝下两男一女。女儿是刚抱养的,小名儿玉儿。
基于这种错杂的关系,村里的人按照传统都喊文勤“老二”,显然是把文俭排斥在外。在队员们“老二,老二”的喊唤下,熟稔了,当初的那些不自在也就习以为常了。
家是北方农村的那种普通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北屋是正房,三间,父母住东屋,哥嫂住西屋,中间是客厅。
东厢房很简陋,两间,一间是哥嫂的杂货屋,一间是伙房。西厢房是近两年盖的,一间自己住,一间伙房。南屋是三间,两边是住处,中间是客厅。东南角是通长的过道和大门洞。
兰芝进门后,吃了两年的大锅饭。随着哥嫂的两个儿子出生,开销逐渐增大。那个时候文勤的父亲在矿里当了官,是个正式的工人,就是村里的好人家。文俭是队里的会计,自己和嫂子,媳妇都是队里的壮劳力,挣工分。母亲偶尔也到队里分一些杂活儿,挣一点小工分,贴补家用,还要带哥嫂的两个儿子。一家人时不时也有些磕磕绊绊,日子倒也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