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粮价上涨

一众粮商都不说话。

王伯玉接着说道:“诸位也都知道,如今扬州府几个县都闹了水灾,大批灾民都跑到了扬州城外了。

我听闻,城中的米价已经涨到了二两银子一石了。

这个价格……是不是略低了一些啊?

不知诸位对扬州的粮价有没有什么看法?”

还是没人说话!

不过王伯玉的话他们却是听得明白了!

粮价略低一些?口误!肯定是口误!

甄道存也和王伯玉有过数面之缘,且甄家毕竟是江南望族,王伯玉多少也给甄家几分薄面。

甄道存又是个没有什么城府之人,见都没人说话,自己便要在这些粮商面前出一出风头,做个出头鸟。

此时听过王伯玉闻起看法来便清了清嗓子说道:

“府台大人有所不知,这粮价也并非是由我们这些粮商说了算的。

如此大灾,粮食减产,下次采购粮食价格肯定会上涨啊!

且现在城外都是灾民,城中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若是粮价太低了,反而会被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大量采买囤积。

如此一来,寻常百姓更别想买到粮食了……”

说到这里,终于有人好心提醒道:“咳咳,甄兄,你可能没听清,府台大人方才问……粮价是不是有些低了!”

“啊?”甄道存一下子就感觉脑子空了!

城中粮价已经翻了一番,王伯玉还说粮价低?

有没有搞错!

众人的目光也都看向王伯玉,看他会不会说得是反话,或者干脆就是口误了。

王伯玉却微笑颔首道:“方才甄兄说的也正是我所想的!

若是这粮价太低,势必会引起哄抢,反而让穷苦百姓更买不到粮了。

所以我觉得……这米价再涨一点,是不是涨到三两银子一石更合适一些?”

这下连甄道存这出头鸟都不说话了!

他们实在不敢肯定王伯玉这话到底是真心话还是反话。

王伯玉也看出了这些粮商的心思,呵呵一笑将话锋一转说道:

“我来扬州做知府也有近五年了,这五年来本官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大意。

又有诸位员外帮扶,好在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本官今次请你们来,也是略备了一杯浊酒聊表谢意的!”

这话一出口,许多脑袋灵光的人便都明白王伯玉的意思了!

“府台大人太谦虚了!大人在扬州这些年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大人之功劳!”

“就是!纵观整个扬州府,提起大人谁不挑大拇指?”

众人纷纷溜须拍马道。

看着众人纷纷漏出了会心的微笑,甄道存有些懵了,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一旁有人小声解释道:“甄兄没听明白吗?

王大人的意思,八成是他已经收到了上头的信息,就要调离扬州府高升了!

所以么,这临走之前,总要再为扬州百姓办点实事……”

“办实事?”甄道存还是没明白:“既然要办实事,为何还要趁着城外饥民聚集长粮价?”

那粮商有些无语,只好又解释道:“咱们不也是百姓吗?

甄兄不必装傻,王大人是想临走前也给自己得些实惠!

毕竟回京后也要四处走动疏通,也需要银子吗!”

甄道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些当官的就是花花肠子多!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想捞银子就直说嘛!咱们还不都听你的?

一时兴起,便说道:“府台大人!若是真能每石米卖到三两银子,我愿意分大人五钱!”

此话一出口顿时全场又安静下来,所有人的脸上都难看异常!

有些话心里有数就行了,但是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你怕不是个傻子吧?

要甄道存身后没有金陵甄家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撑着,只怕王伯玉把他撵出去的心都有了!

粮商中也有人要巴结甄家,见场面尴尬下来忙站出来打圆场道:

“甄兄的意思是,大人如此一心为民,等大人高升后,我们愿和城中百姓一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打造一柄万民伞给大人践行!”

虽然化解得颇为生硬尴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道:“对对对!我也愿意出五钱银子!”

“大人两袖清风,若是出多了银子反而不好,五钱银子正好!”

众人七嘴八舌,显然都认同了每卖一石米便分给王伯玉五钱银子的分成。

王伯玉的脸上也终于又漏出了笑容。

这时却有人说道:“大人,我们在场的这些人倒是可以将扬州城中的粮价抬到三两一石,只是……

若是周边其他地方的商贾知道了扬州粮价如此之高,肯定会将当地的粮食运到扬州来牟利……”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扬州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繁华富贵之地,商贾云集,消息传得飞快。

王伯玉呵呵一笑,清捋长须缓声道:“非常时期要行非常之事吗!

我们如今在商议如何平定扬州粮价,自然不好让外人坏了事。

所以,从即日起,凡是外来运送粮食的船只车辆,都要经过仔细查检,合格后方可入城!”

王伯玉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你们负责把价格搞上去,我负责掐断粮食的来路。

众人听了心中也踏实了。

王伯玉看来是真想趁着此次灾情狠狠的捞上一笔了!

这样就算真出了什么事,上头追查下来也有王伯玉顶着呢!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场联手抬高扬州粮价的计划就这样达成了。

这些粮商们的执行能力也是相当给力。

当天所有粮店都挂出了“缺粮停业”的牌子关了大门。

第二天,粮店又纷纷开门,只不过全城的米价都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

一时间城中百姓怨声载道,而粮商们则是不为所动,一副你爱买买,不买滚的架势。

抱怨归抱怨,百姓们也不敢闹事,那家中没有余粮的也只好咬着牙买几斛米回去应急。

而薛蟠此时却是轻松惬意得很,雇了车子带着薛姨妈和宝钗两个逛了逛扬州城。

又将扬州城内薛家的几处生意都走了一圈,敲打敲打这些管事掌柜。

偶尔也在城外帮着林如海施粥赈灾,还趁着城外有人卖儿卖女买了几十口子人!

薛姨妈自然又说薛蟠胡闹,薛蟠却大言不惭说到了神京后要大干一场,自然要培养些心腹新人!

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只要稍加培养,日后肯定能死心塌地的给薛家做事。

薛姨妈也没多说什么,毕竟灾荒之年买人也是常有的事,甚至五六斛粮就能换个十来岁的小丫头,一石粮就能换个半大小子回来!

这样的价格,就算带到京城再找人牙子卖了也能赚钱!

只不过薛家不不屑于做这种倒卖人口赚小钱的生意罢了。

一晃五六天过去了,就在扬州城中百姓们已经认命接受了一石米三两银子的高价时,城外运河上突然停靠了十几艘漕船。

船上承载的是满满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