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代价?

关于汉武帝的改革,人们的争论仍在继续。

本书只是利用现代财政工具,描述并分析了汉武帝建立新财政体系的经过,并将官营垄断型财政体系对民间经济的破坏摆在了读者面前。

然而,许多人却把焦点放在另一个问题上:官营垄断和政府干预到底是不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人认为:官营垄断确实拖累了民间经济,但这是古代中国建立大一统社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办法避免。

当汉高祖在如此广大的疆域内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时,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为了维持它的统一,政府必须拿出相当一部分资源来发展军备,防范外部的敌人,又要加强政府官僚体系的控制力,来镇压内部的反抗;而军备资源和养官成本最终肯定会超出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逼迫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去敛财。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统治者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

在大一统的中央王朝下,百姓享有无数的好处:迁徙的便利、市场的庞大、和平带来的飞速发展……为了获得这一切,就必须承担一部分集权之恶,养活一个日益庞大的官僚体系。为了养活这个体系,又必须忍受垄断资源的官营产业存在。

这就是“必要的恶”理论。

但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巨大的困惑:即便保留官营产业垄断资源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保留所有的“必要的恶”,一个王朝也仍然无法永存。

虽然每个王朝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被财政制度本身拖垮的。或者说,最终不管如何努力,不断扩张的政府财政还是要拖垮经济,将整个社会变得脆弱不堪,这时候,一个小错就会导致全盘的解体。这就好像癌症一样,到后期,当肌体被癌细胞侵蚀,任何小毛病都将导致健康的崩溃。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否定或者肯定这种“必要的恶”,只是想将它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线条中剥离出来,展现给读者,请读者自己分析、判断。

于是,我们必须回到统一的源头,去看一看这个制度如何建立,又如何在千年轨道中一次次挣扎和循环往复……


[1].引子涉及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133—前87年。

[2].马邑之战的详细情况主要记载于《史记·韩长孺列传》《史记·匈奴列传》《汉书·窦田灌韩传》《汉书·匈奴传》等。

[3].《汉书·窦田灌韩传》:“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竟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4].《史记·匈奴列传》:“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5].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有《国富论》等。

[6].《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朝刚建立时,由于社会物资匮乏,甚至连皇帝都找不到几匹纯色的马来拉车,而将相只能乘坐牛车。而汉代建立七十年后,社会已经极大繁荣,人们如果骑母马,都会受到嘲笑。

[7].关于汉代生产率和物价的讨论,参看本书第二章及注释。

[8].《汉书·地理志》记载:“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 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 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

[9].从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起的十三年间,汉文帝持续免除全国的农业税。具体情况参看本书第一章。

[10].马邑之战后,由战争引起的财政变化,主要记载于《史记·平准书》和《汉书·食货志》。

[11].《史记·平准书》:“(集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又按:“(索隐)大颜云:‘一金,万钱也。’”

[12].《史记·平准书》:“是岁费凡百余巨万。”同篇的上文,有“京师之钱累巨万”之语。“(集解)‘韦昭曰:巨万,今万万。’”

[13].《太平御览》卷六二七引桓谭《新论》:“汉定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少府所领园地作务之八十三万万,以给宫室供养诸赏赐。”汉武帝之前,少府收入还没有增加,中央财政依靠百姓赋敛,按四十亿计,大约是上百亿的几分之一。

[14].土地税税率出自《汉书》,详见本书第一章。

[15].与土地税有明确记载不同,汉代的人口税记载相对零散。《汉书·惠帝纪》注:“应劭曰:‘汉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可参考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上册)。

[16].税收总额的讨论,见本书第一章。

[17].《汉书·武帝纪》:“(元光)六年冬,初算商车。”

[18].一斤(十六两)黄金价值万钱,而一斤白选的价格已经是六千钱。

[19].《汉书·地理志》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总人口为5 959万4 978人,达到鼎盛。在汉武帝时期人数应当低于此数。根据《汉书·食货志》,“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偷铸犯中赦免、自首、法外的三项相加,已为200多万人。故偷铸犯已占全国总人口的3.3%。

[20].《史记》《汉书》均未给这几位聚敛之臣单独列传,他们的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盐铁论》等。

[21].山泽资源的归属问题,可参考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汉代经济制度》一节。

[22].《汉书·百官公卿表》:“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

[23].《史记·平准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24].西汉、唐中晚期、宋、明、清前期,盐税都曾经占总税收的1/3~1/2。

[25].《汉书·酷吏传》记载了十三个酷吏,其中武帝时代的有八人;而最为酷烈的杜周、张汤、江充等人都分别立传,没有记入《酷吏传》。

[26].《汉书·食货志》:“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

[27].《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

[28].制度问题的材料来自《汉书·百官公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