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赢品牌仗:用战略思维讲透品牌营销
- 朱金科
- 11764字
- 2024-08-26 14:45:21
二、如何棋高一筹?高光出道,优秀产品的诞生
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像一盘棋,选择做不同的业务,也是通过具体的一个个产品来体现。产品就是棋盘上一颗颗的棋子,落子无悔。如果我们能够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就能在这场博弈中棋高一筹。那么,如何开发优秀的产品,如何用好这些产品,如何增加产品的销量呢?接下来将为你一一讲述。
1.真实价值,打开真实市场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到的“4P”,第一个P就是产品,这是战略营销的起点。产品的开发要准确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也就是说“营销第一步,产品要对路”。什么样的产品开发才是对路的呢?要满足三个层次的标准。
首先,产品要解决社会问题。
也许有人要问了,产品开发不是应该先想怎么满足顾客的需求吗?如果我们开发的是普通的产品,那只研究特定顾客的需求痛点就行了,但我们要开发的是了不起的产品,就要保证我们踏入的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而且会长久存在。这就要研究社会的需求、社会的痛点,用我们的产品来解决它。解决的问题越大,这个产品的价值就越大。社会买单,市场就一定买单;市场买单,这个产品才能持续存在。市场上半死不活的产品很多,它们的生产者就是为了做产品而做产品,只要产品出来了,就像自己的宝宝一样,怎么看怎么顺眼。厂商只想着自己谋利,就拼命给渠道商施压,搞得整个商业生态处在崩溃的边缘。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成果不是来源于企业内部,而是来源于企业外部,内部的都是成本。”所以,在产品开发这件事上,眼睛要向外部看。“跳出产品看产品”,从社会需求的高度来审视产品有没有真实的价值,有了真实的价值才能打开真实的市场,不然只会产生内耗,浪费资源。
其次,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性。人类基本需求的产品领域无非是衣食住行用这几个大的方面,那么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方便!方便是一切产品开发的主旋律。人类对于产品最大的欲望,应该就是贪图方便了。
比如,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在家附近就能购买到日常所需,商家发明了“社区店”,服务到社区。还有充斥大街小巷的便利店,也是当今零售业新的增长点。便利店的兴起源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超市的变化体现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如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需驾车前往;卖场面积巨大,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
比如,车主买了新车,为了方便一般都选择在4S店做保养。当然,也有一些老司机在过了汽车保修期后,会按照说明书自己动手进行常规保养,或者是在途虎这样的门店保养。但行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汽车“小白”,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去4S店支付昂贵的工时费,享受“方便保养”去了。
比如,城市的停车费高昂,有些商家为了吸引人气,就优惠收取停车费,甚至免费。我常去的上海宝山宜家商场,当年是宜家自购土地建的,不存在租金问题,就可以“任性”地让顾客们免费停车。有舍有得,宜家的免费停车场,也为商场带来了令同行羡慕的客流。
比如,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带现金,出门一个手机都搞定。商家也利用消费者这个小心理,让大家越来越习惯用手机支付,腾讯的马化腾出了个微信支付,阿里的马云又给你个支付宝。支付界的方便产品,从刚开始的信用卡,到支付宝/微信支付,再到现在热推的花呗,让消费者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支付,当然,同时也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据华尔街见闻早餐报道,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多。究其原因,在蚂蚁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就可一窥端倪:在中国,“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方便”确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意志力薄弱的消费者埋下一颗颗定时炸弹。透支消费力,也许能快速奏效,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促进社会进步,那至少不要促退。
再次,产品要肩负社会责任。
如果你开发产品的时候,不是只想着利用人性弱点,满足消费需求从中得一时之利,还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社会问题顺便长久地挣钱,那就是对社会的负责任,这是常规的社会责任。接下来,我重点说一下非常规的社会责任,就是产品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请问,你企业的产品真的关爱到消费者了吗?很遗憾地说,我们人群中有一少部分人,他们是残障人士,他们在生活上或多或少、或这或那都有所不便。他们也是消费者,也需要买东西、用东西,我们该怎么关爱他们呢?这就意味着厂商和营销公司在产品、包装、卖场终端都需要为这些特别的消费者做出特别的功能设计。比如,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都有针对盲人、听觉障碍者、肢体残障人士的特别设计。苹果公司并没有开发特别款,而是每一个在售的苹果产品都在出厂时自带了这些“关爱”,只是我们大多数健全人不曾留意到这些细节。从这件事情上,就体现了苹果公司对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该怎么照顾盲人?这个问题似乎问到了大多数人的“盲区”。我们平时留意到的,可能就是市政设施方面,比如公共场所的人行盲道、电梯间、博物馆、十字路口这些地方凸起的一些符号,用来给盲人导视,保护他们的安全。其实在消费领域,一部分心思细腻的企业也有用盲文的。比如北冰洋汽水,这是我们很多人曾经的童年记忆,近几年又开始流行了起来。大家可否留意到北冰洋的玻璃瓶身上暗藏着一串凸起的盲文呢?据北冰洋的工作人员介绍,瓶身的盲文圆点一面写着“北冰洋”,另一面写着“如有破损,小心划伤”。2011年北冰洋重新上市后换了新包装,上面都印有盲文。这些盲文既能帮助盲人识别饮料,也能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还有药品的包装,部分也有用到盲文,但并不多。哈药六厂的工作人员表示,加印盲文无疑会增加成本,药价也会相应提高,因此企业没有加印盲文。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一旦加印盲文,包装就需要重新设计、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值得表扬的是,红盒的三九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包装上,也增加了明显的盲文标注。如图2-3所示。
图2-3 加有盲文标识的产品包装
在日化行业,关注盲人较早的要数法国欧舒丹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舒丹就注意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1996年,在参观公司的一家精品店时,欧舒丹创始人奥利维埃·博桑注意到一位盲人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之后奥利维埃·博桑便致力于在其品牌产品的包装上添加盲文标签(见图2-4)。现在,从薰衣草的身体磨砂到乳木果油的手霜,欧舒丹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有盲文标签,洗浴类产品是直接加在瓶身上,而面霜类则是加在盒子上。此外,英国道德主义美妆品牌The Soap Co.的生产队伍中有70%是盲人、残疾人或其他弱势群体,其产品有肥皂、洗手液、护手霜等,瓶身也有盲文图形。开发产品的时候就关照残疾人,并不只是慈善行为,而是一种明智的商业行为。这个世界有13亿多残疾人,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调查和研究,倾听到残疾消费人群的声音,就会有巨大的机会来改进产品和包装,满足残疾消费者的需求。
图2-4 关爱视障人群的品牌代表——欧舒丹
单纯给予式的慈善和单纯索取式的商业都不是长久发展之计,那样的组织机构也不能基业长青。立足长远的企业,他们选择尽自己社会责任的方式,一定不会远离自己的产品和业务。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不只是捐东西盖学校,而是把产品做好,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以优质体验和关爱。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为消费者负责,就是为社会负责!
2.提前布局,占得战略先机
战略布局,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提前量。做好准备,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机会”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误会,我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机会”的理解可能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过了这个风口,再努力就没用了”,其实,这个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消费者的欲望也是无穷尽的。有心人自然会发现到处都是商业机会,只是看你没有这个本事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然后得到属于你的回报。提前布局,就是把握战略的节奏,在合适的时机安排合适的产品上线。通常情况下,是用一个超级单品先打出名堂来,占领一个高点,然后开发家族化的产品来占领货架,形成合围之势,给自己“高筑墙”建战略堡垒。这样就可以把产品做成符号,逐步释放品牌势能,让自己的产品越做越轻松。可以说,产品强是经营目标,品牌强则是经营结果。至于你能否靠新品类破局,要看企业的资源禀赋能否支持你走“差异化”竞争战略。一旦产品的布局“成势”,就会形成马太效应,你就成了头部品牌,集中社会各界资源,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都有肉吃。
要做好战略布局,优秀产品的打造是关键中的关键。
先说超级单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产品就能代表一个品牌,而这个品牌也只有这一款产品。这个产品往往是该行业的开山之作,其后陆续才出现跟进者。
行业“开山者”创了新品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有十足的解释权。要知道,解释空间越大,利润空间就越大。
王老吉原是广东传统凉茶的一种,有清热解毒、清心降火的功效,那凉茶铺里放置大壶,凉茶就这样倒出来一杯一杯地卖,喝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味道很苦。“曲高和寡无人应,阳春白雪饿死人”,假如王老吉保留这个传统苦味道,恐怕只有两广群众能接受,很难在全国打开市场。怎么办?做个创新,把味道变甜,定位为预防上火的凉茶。这一改善,王老吉就不再是“清热降火的苦口良药”,而是“预防上火的甘口饮料”了。宣传方面,王老吉在全国叫卖一句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几个亿砸下去喊得震天响。价格方面,定价4元,比可乐就多一块钱,但就是多这一块钱,给渠道留下了更多的盈利空间,这样才有更多的渠道商愿意帮厂家卖凉茶,于是我们看到王老吉在短时间就走进了千家万户。
红牛也是寄希望于单品,是靠单品出击,毕其功于一役的典型例子,现在它都还是靠这一件产品打天下。
再如邦廸,更是靠一个新品成名,成为品类代名词。我们现在一提起创可贴,就会想到邦廸,甚至在英语国家,还把简单包扎伤口这个动作叫作“Band-Aid”。产品能够深入消费者的生活,这是企业经营的高境界。
也许你很好奇,超级单品是怎么做到近乎“自然垄断”的地位呢?通常来说,可分为三步:技术绝对领先→品牌虹吸效应→形成投资壁垒。超级单品代表着超级品牌,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这种事的确很令人羡慕,但其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很多。市场上的椰汁饮料有几十种,纯正的椰汁是不加香精的,口感清淡柔和。而敢于公开向消费者承诺不加香精的,目前只有一家,就是发明椰汁的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龙头企业椰树集团(见图2-5)。用新鲜椰子果肉榨汁制造椰汁,必须解决两项技术难题:一是“油水分离”, 二是“蛋白质凝固”。1987年,这两项技术难题被椰树集团成功破解,并已取得了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厂家具备此两项技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广招嫌弃的那个“椰树体Word排版”包装设计,其实厂家也申请了专利,神圣不可抄袭,仿冒必究!从商业投资回报来讲,即便跟风者投入巨资攻克“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这两项核心科技,是不是就有戏了?你在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但椰树集团可是在消费市场积累了30年的品牌认知,你的竞争力依然严重不足!与其对抗椰树集团,还不如投资别的。
图2-5 从超级单品到超级品牌——椰树牌椰汁
老干妈亦然,它的风味秘方,同样是不好学的。就算竞争对手学会了,由于生产规模不够,老干妈总成本领先的优势依然能够让它在业内遥遥领先。可能消费者没注意到,老干妈在市场上不断有小幅调价,但定价比它高的竞品就是卖不动。椰树和老干妈,他们的“护身符”已经从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变成了商业投资壁垒。不过,椰树和老干妈可以形成这样的壁垒,不代表你也可以,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次来说产品家族。提起可口可乐公司,你能想到他家什么产品呢?可口可乐!没错,还有吗?嗯……想不到了。可是你知道吗,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只有可口可乐碳酸饮料这一个产品,其在中国市场有15个品牌的产品,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可口可乐饮料家族。站在货架前的你,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无论你拿走其家族的哪一款产品,最后钱都进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腰包。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涉及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水、功能饮料、咖啡、茶饮等多个品类, SKU(产品统一编号)总数量达上百个,长年在各大超市的饮料区霸占黄金货架位置,使其成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专柜”。
农夫山泉留给你的印象除了卖矿泉水,是不是还有那句著名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到了今天,农夫山泉岂止“有点甜”,它还有更甜的各种“小甜甜”:农夫果园、尖叫、17.5°橙等。农夫山泉公司的产品类别也多达6个:水类有农夫山泉;茶类有茶π、东方树叶、打奶茶、泡泡茶;果汁类有农夫果园、水溶C100、17.5°NFC果汁;功能类有维他命水、尖叫;农产品类有17.5°橙、17.5°苹果、17.5°澳橙、西班牙橙、东北香米;化妆品类有面膜、保湿液,等等。如图2-6所示。
图2-6 可口可乐与农夫山泉产品家族
饮料行业把产品家族化,是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的。比如一个小小的瓶盖,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可口可乐家族很多饮料的瓶盖尺寸是一模一样的?你下次买饮料的时候,再仔细看,还会发现农夫山泉家族的茶π、东方树叶、农夫果园、水溶C100、维他命水这几个饮料瓶盖采用的都是4.2cm的规格!别小看这个事情,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规模经济”,一个小小的“同款瓶盖”至少为厂家节约了数百万元的模具开发费用,而且还可以共用罐装生产线,货物周转更加灵活便利。看到这么多新产品全都用一样规格的瓶盖,不知道又有多少想玩创意花样的设计师要心碎了。创意的初衷是解决问题,如果不设计新规格的瓶盖,反而能给厂家节省数百万元的费用,那“没创意”本身就是个价值数百万元的创意!
产品家族化,可以均摊产品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这种规模效应不只是反映在快消领域,各行各业都有。最显著的是汽车行业,比如大众汽车,同一个代号的开发平台下,既可以设计生产出大众迈腾、大众帕萨特,也可以做成奥迪A4、奥迪Q5,还可以做成保时捷Macan。花一份钱,做五款车,大众不愧是汽车界的生意精。花一套平台的费用,做一堆车型出来,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价位区间。不论你的预算是十几万元,还是几十万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同样,宝马家族从最早主打的3系、5系、7系,到现在已经覆盖了从数字1到7、从20多万元到100多万元的豪华汽车市场,其中总有一款BMW适合你(见图2-7)。
图2-7 庞大的宝马家族
对于汽车产品来说,不光是生产平台的家族化,更重要的是外观的家族化,这是消费者最能直观感受得到的。比如:奔驰的行政型车前脸都是高高的进气格栅,加一个三叉星标志,远远一看就知道是“大奔”;宝马的大鼻孔,已经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雷克萨斯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X纺锤形前脸”;劳斯莱斯高高的竖条进气格栅则是其鲜明的家族特征;而国产汽车品牌吉利、奇瑞、荣威、长安、比亚迪等,也都确定了自己产品的家族化设计。如图2-8所示。
图2-8 汽车产品外观的家族化
可见,品牌要想称霸一方,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用家族众多的产品撑爆货架。产品家族化可以将品牌旗下产品排成阵列,覆盖更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也能在市场这个“大货架”上长期占领领土,这体现出了厂商坚不可摧又无坚不摧的品牌意志力。
最后说一下产品符号。优秀的产品往往还可以承载品牌所有的品牌资产,它们和时间做朋友,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身上的符号不断被重复,能够让消费者一眼认出,并读懂它的符号意义。一个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只是商品,还是认识一个品牌的媒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心里记得住。街上经常会看到有女生背着LV包包,我们是如何知道那是LV的呢?靠那个经典的棋盘格图案,还有LV标识和十字花标组成的Monogram阵列图案。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看到有人穿了一件风衣,领子袖子露出了格子图案,那可能就是博柏利风衣。我们对于一个品牌有这样的识别办法,有这么一个认知,对于品牌来说这就是品牌资产,有助于我们发现它,还很有可能会选择购买他们家的产品。高高的进气格栅、三叉星的立标,无论车型外观再怎么改变,奔驰的旗舰S级轿车身上总会保留它最明显的品牌特征、家族化设计,那是一个个给消费者识别它的符号,也是奔驰的品牌资产。同样,宝马车的“大鼻孔”,也就是双肾形格栅、透亮的天使眼大灯,还有后门窗经典的霍夫曼斯特拐角,这些符号都是宝马的品牌资产。此外还有保时捷高于引擎盖的圆形大灯、雷克萨斯的纺锤形进气格栅都是很个性的品牌特征,现在吉利汽车也开始重视家族化特征的设计,希望能坚持下去,多积累一些品牌资产。椰树牌椰汁的包装总是被吐槽,然而这对它的生意并没什么影响,喜欢那个味道的消费者还是会捧场,在超市里就认准那个高明度红黄色的包装!还有老干妈辣酱那经典的陶华碧肖像,这些优秀的产品每卖出一份,都像把一颗“品牌资产全家桶”的种子,播撒在了消费者的脑袋里。当消费者有需要的时候,总会第一个想到这个品牌、这个代表性的产品,自然也会优先选择购买它们。可以说赢在了起跑线上。
一个品牌的品牌资产也需要代表性的优秀产品来传承延续。比如说,奔驰所传达的优雅、精英的品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果你不知道买什么豪车,那么买一辆奔驰应该是不会错的。奔驰的三个经典系列“S级”“E级”“C级”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相信还会一直传承下去。就连奔驰SUV家族常见的车型,从高端往入门排,GL、GLK也改名为GLS、GLC,方便和GLE(原ML)保持队形,消费者也更容易从名字上看出这款车是什么定位。奔驰SUV产品名称往轿车产品的“S、E、C”这三个经典系列上靠,就是在积累品牌资产。如图2-9所示。
图2-9 奔驰经典系列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豪华轿车品牌往往特别重视产品系列的延续,他们在努力让每一代新产品都继承其宝贵的品牌资产。产品和品牌是互相成就的,经典产品承载着品牌资产,不断重复,就会让百年品牌成为经典品牌。
3.神级促销,产品卖到脱销
产品要想大卖,除了整体上开发要对路、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之外,还要考虑到单个的产品如何提升竞争力。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起个好名字,第二是扩展市场边界。
先说产品名字。正所谓“人如其名”,名字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名字代表了第一印象,也伴随着人的一生。在商业社会,厂家开发一个产品出来,首要的任务就是为它起个响亮的好名字。名字起得好,产品大卖早。产品热卖了,不光是企业盈利颇丰,还能积累宝贵的品牌资产。假如这些产品能够存留更长时间,达到数十年乃至数百年,这些产品就成为人类的文化资产。商业社会中的一切经营行为都要产生利润,不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要找个卖点,以劝服消费者买单。如果你的卖点和名字互相关联,岂不是一箭双雕?有些品牌长达百年,他们是成熟的品牌,也是成功的品牌,他们的产品卖点往往就体现在名字里。例如,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就是从名字开始的。早在1927年,上海滩就有“蝌蝌啃蜡”(可口可乐的英文“Coca Cola”音译),名字倒人胃口,颜色黑乎乎,味道也很奇怪,让喝惯了茶的中国人莫名其妙,所以销量一塌糊涂。在第二年,可口可乐意识到他们在中国水土不服,需要一个响亮顺口的名字,于是公开登报,用350英镑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一位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用“可口可乐”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这也是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更关键的是,无论是在书面还是口头上,都易于传诵。“可口可乐”这个名字读起来非常顺口,饮料喝起来“可口”,喝完感觉“可乐”,音似意近,是产品取名的极高境界。可口可乐卖的不是汽水,而是欢乐,可以说,可口可乐的购买理由就蕴藏在品牌和产品的名字里。如图2-10所示。
图2-10 “可口”又“可乐”的可口可乐
饮料界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果粒橙上市的时候,市面上以“看不见果粒”的橙汁和橙味汽水为主,而果粒橙的卖点就是果汁里面有果粒。每益添有款酸奶,叫“清爽小白乳”,,光听这名字,就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农夫山泉的购买理由就是纯天然,农夫搬来了大自然的山泉,所以叫农夫山泉。累了喝点就脉搏涌动的饮料,叫“脉动”,脉动作为功能饮料,从“脉搏”和“运动”两个词里各取一个字,好读也好懂。困了喝一罐就像蛮牛一样有劲,那个东西叫“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确实有一定功效,这是有“蓝帽子”保健食品认证标志的,而且,它的LOGO是两只红色的斗牛,名字和图形都给人勇猛有力的感觉,和提神功能饮料的格调十分吻合。年纪大了脑力不济,补充点白金营养,逢年过节孝敬爸妈正合适,这个东西叫“脑白金”。花一样的钱就能买到五种粮食酿造的酒,叫“五粮液”。运动健儿喝了它就力量大增的宝贝,叫“健力宝”。热了想来点冰的,就喝“北冰洋”,光听名字就感觉凉快了很多,比望梅止渴还好使。有一种奶茶,听着就香飘十里,叫“香飘飘”。有一种牛奶,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所以叫“蒙牛”……
除了饮料,食品的例子也不少。奥利奥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除了经典的巧克力夹心饼干,它还有两个巧克力系列产品,一个是巧克力脆蛋卷,叫“巧脆卷”;一个是长得像个领结的巧克力慕斯威化饼干,叫“巧心结”(见图2-11)。这两个名字都把自己的产品特征、卖点描述得非常清楚、形象。
图2-11 “巧心结”和“巧脆卷”
有一个词把吃火锅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海底捞”,这个老牌火锅品牌,在保留“捞”文化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品牌内涵:“海(Hi)”。火锅从一开始出现到现在,都属于社交餐饮,而人们打招呼有个全球通用语,叫作“Hi”,所以现在海底捞的英文名也从“Haidilao Hotpot”改成了”Hi Hotpot ”,很完美地反映了其社交属性。三只松鼠是做坚果零食起家的,一开始纯粹在线上销售,现在也在商超铺货,它的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一想吃坚果类零食,可能就会马上想到它。溜溜梅这名字听着就让人舌尖生津,直流口水,忍不住想买一包尝尝。相比三只松鼠和溜溜梅的可爱生动,百草味这个名字就要差一些,搞不清它是做药的还是做食品的,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白象大骨面是白象的当家产品,“大骨”这个词不仅勾人馋虫,还给人以营养丰富的感觉。
在穿戴方面,比如优衣库,日本服装品牌,英文名叫“UNIQLO”,主打平价优质的服装,它的中文名既与英文、日文读音非常相似,也传达了品牌的经营理念。它的名字翻译得很到位——优质衣服库,非常符合这个品牌好货不贵的定位。香奈儿小黑裙、迪奥A字裙,这两个是著名时装品牌的经典款产品,香奈儿小黑裙把它最显著的品牌色——黑色表现出来了,而迪奥的A字裙,更是开创了一个裙子的造型风。虽然在真正的都市——一线城市很少有女生去“都市丽人”逛内衣,但不妨碍这个品牌名字正好符合了三四线城市女生对于“都市”的向往。登喜路做皮鞋、箱包起家,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家的鞋子,舒适、耐穿、做工考究,名字里面的“登”和“路”都说明了登喜路的主业是鞋子。劳力士是“ROLEX”的音译,名字很阳刚,同时手表用的材料904不锈钢也在衬托着这个名字的刚毅风范。
在住的方面,“凤凰城”这个名字一看就比较高端,飞上枝头变凤凰,凤凰住在凤凰城。此外,孔雀城、四季花城、恒大华府、金地格林小城,这些都是很棒的名字。
在出行方面,“小黄车”应该是共享单车中辨识度最高的,另外,金杯、奔驰、宝马、千里马、霸道、皇冠、探险者、牧马人、指挥官、捷达、神行者、甲壳虫、MINI以及黑鸟摩托,这些都是把产品特色融入名字里面的优秀案例。
以上列举的这些名字,你发现好在哪里了吗?如果你也想给产品起个好名字,需要怎么做呢?
为产品命名时,要重点审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自明性:一听就懂。命名就是召唤,产品的名字要让消费者一听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处,能为其带来什么好处。比如白象大骨面、大大泡泡糖、健力宝等。
第二个是易读性:朗朗上口。好读的名字,人们就愿意多读多说,不好读的就不愿提起。人们不愿提起名字的产品,迟早要被市场淘汰。这就意味着给产品起名字时尽量不要用生僻字和容易误读的多音字,要采用常用字。比如海飞丝、小黑瓶、QQ糖等。
第三个是人格化:自带亲切。自带亲切属性,能跟消费者自来熟,用最短的时间和群众打成一片。比如农夫山泉、老干妈、吉普牧马人等(见图2-12)。
图2-12 自带亲切属性的吉普牧马人
以上三条,能做到任意一条,这个产品的名字就比较好记了,如果三条都符合,就会大大地降低传播成本。用户的脑海里对这个产品的印象深刻,需要的时候也会优先去买它。好的名字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促进卖货,就是因为这个名字能把品牌和产品的价值点放大,在潜意识的深度召唤消费者,刺激购买的条件反射。你说,把购买理由都写在名字里了,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不购买呢?
再来说说扩展市场边界。
如何通过扩展市场边界来促进销售体量增加呢?主要有拓宽消费群体、增加产品用量、增加消费场景这三种方法。
第一,拓宽消费群体。
北极星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雪地车缔造者,曾跟随雪地车市场的兴盛而一路成长。后来由于燃料价格不断飞涨,贷款利率过高,降雪量连续几年都创下新低,整个行业从140多家公司锐减到只剩下4家,而北极星的市场占有率最低。公司领导层意识到,恶化的是整个行业市场,拘泥于之前的竞争逻辑肯定无法实现突破。时任工程副总裁的查克·巴克斯特和他的团队用雪地车的零部件拼凑出了一台沙滩车原型,他的动机是:“我们认识到,沙滩车与雪地摩托的类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人们去户外玩的东西。”正是这一“出格”之举,将北极星拉出了泥潭。从雪地摩托到沙滩车的转换,在技术上不难实现,一旦改变竞争格局,一切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最为核心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都是趋同的,最大的不同在于行驶系统——需要将雪地摩托的雪橇和履带更换为沙滩车的轮子(见图2-13)。当时的沙滩车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利润更高,市场前景很好。北极星公司迅速抓住这一契机,以安全、性能、娱乐来招揽顾客,快速抢占了沙滩车市场。很快,沙滩车便成为北极星的主要利润来源,北极星也借此走出困境,实现了翻倍的营收增长。
图2-13 从雪地摩托到沙滩车的转换
北极星的例子,就是思路决定销量的绝佳典型。从单一的“冰雪消费群体”到“冰雪+沙滩两大消费群体”,想想看,地球上的沙漠、沙滩消费场景可比冰雪消费场景大得多啊!同样的例子,还有服装厂商从卖单件衣服到卖亲子服装,甚至利用原来成人成衣品牌影响力来销售儿童服装的,比如Burberry的Burberry Children、Gucci 的Gucci Kid、Dior的Baby Dior以及Armani 的Armani Junior,还有森马、李宁、Zara、H&M、优衣库等时尚品牌,也把儿童市场看作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采取大动作发力儿童市场。
第二,增加产品用量。
曾经有一段时间,美国默克牙膏公司的销售业绩一度停滞下来,每个月仅能维持大致差不多的销量。董事会对这样的业绩表现感到不满,在年末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商讨对策。会议最后决定:有偿征集建议,谁能让销售额翻一番,奖励10万美元。第二天,有个年轻人将建议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了总裁,总裁一看顿时拍案叫好,当即奖励年轻人10万美元,并拍板第二年按年轻人的建议去实施,更换新包装。牙膏的销售额果然翻了一番。年轻人的建议很简单: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牙膏管口直径本来是很细的,现在扩大了1毫米,消费者在刷牙时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就会多出不少的量。虽然牙医说过,牙齿保健重在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与牙膏用量无关,但是,默克牙膏公司的这个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它突破了我们习惯的、常有的思维方法,在细小的问题上做出了大文章。
第三,增加消费场景。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人们自古以来的习俗是在元宵节吃汤圆,但现在汤圆成了家常便饭,超市冷柜区常年在卖,这就是增加了汤圆的消费场景。还有王老吉凉茶的案例也很典型,原本凉茶在广东是一种上火了才喝的药,现在呢,成了“怕上火,喝王老吉”,延伸开来,吃烧烤、涮火锅等容易上火的场景,都需要喝这个凉茶饮料,这就从“上火喝降火药”这个消费场景增加到各种“怕上火就喝凉茶饮料”的消费场景。当然,在我心目中增加消费场景的“王炸”级案例还要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从诞生伊始,就是冰镇了在夏天解渴用的,问题来了,冬天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可口可乐为了让消费者在冬天也喝它,专门设计了一个IP形象,就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红衣圣诞老人”。要知道,之前圣诞老人在各个国家和民族中的形象各异,虽然都有一把大胡子,但是穿的衣服花花绿绿五花八门。可口可乐就给圣诞老人穿上了一件“可口可乐专属的红色衣服”,连续多年下血本打广告,终于把消费者“教育”成冬天也喝可乐了。不过现在随着“红衣圣诞老人”被其他行业滥用,可口可乐又改在“北极熊”IP上开始了大力投入(见图2-14)。这也说得过去,可口可乐的标志色是“红+白”,北极熊就是白色的。这样的组合,依然保留了可口可乐的品牌资产。
图2-14 可口可乐的IP形象变化
总结
产品是肢体器官的延伸,是使人类欲望得到满足,是文化的载体。汽车的两个价值取向“驾驭”和“乘坐”,分别呼应了人类对马的“驾驭”欲望,和对马车的“乘坐”欲望。战略一盘棋,产品就是棋盘上一颗颗的棋子,如果我们能够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就能在这场博弈中棋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