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风云录 中国白酒企业史(1949—2024):酱香浪涌
- 张小军等
- 1661字
- 2024-07-24 13:45:18
第三节 冬季来临
资本大撤退
“抛出!全部抛出!”是白酒行业空前遇冷后股市的真实写照。
曾经被媒体揶揄“269只基金捧茅台,大成广发是先锋”的广发基金,便是在这场白酒凛冬中疯狂撤退的资本。
这家投资公司,是酒股市场的老行家,一直重仓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一线酒企的股票,其高管也长年位居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2012年白酒市场在遭受冲击之前,广发基金对贵州茅台持股超过800万股,折算持有市值接近20亿元;对金种子酒持股超过3592.5万股,持有市值超过8.37亿元;对泸州老窖更是看好,共持有其股票3266.56万余股,持有其企业市值高达约13亿元。
可即便是对白酒股市信心十足的广发基金,也毅然在2012年仓皇出逃。这位与酒企牵手8年的“老友”在凛冬下迅速拍板,将手中持有的白酒股全部出清。截至2013年底,广发基金已不再持有任何白酒类股票。
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侧写之一。除了广发基金,博时旗下在白酒股领域较为活跃的博时增长、博时精选、博时产业等基金亦几近全数撤出。
向来深受基金机构青睐的贵州茅台也遭遇了机构的“大叛逃”。2012年底,持有贵州茅台股票的机构数量为355家,而到了2013年底,这一数字下降到了53,持股数也从16953.06万股缩水到3377.62万股,持股数减少约80.1%。由此可见,行业震动的辐射面之广。
2013年,“寒流”突然袭来,数据十分惨淡,基金机构纷纷清仓自保,仓促逃亡。在2013年的统计中,11家白酒类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机构持股数量急剧下降,普遍降幅为8成,资本出逃现象明显。
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基金机构的酒业累计持股比例下降到37.77%。其中古井贡酒和洋河股份的基金累计持股比例分别从17.05%和18.45%降至不足1%,贵州茅台的基金累计持股比例从16.89%降至5.2%。[5]
从白酒股暴跌之后基金机构纷纷夺路逃亡的事件中,能一眼看出资本对酒业态度转变的端倪。在黄金时代,由于连续多年的高利润增长,白酒股一直是各大基金机构青睐的对象。2011年,基金机构的酒业累计持股比例甚至达到241.97%。然而,随着白酒行业持续低迷,此前一拥而上的资本,逐渐失去耐心,开始大批量撤退,甚至引发夸张的资本大逃亡。
白酒资本市场的表现,前后对比之明显,不禁让人唏嘘又潸然。当然这无可厚非,基金机构本来就重视投资,当投资出现危机时,减仓甚至清仓都是必然选择。
资本向来冷酷。比如被曝出“塑化剂门”的酒鬼酒,在2013年底被基金机构全数抛弃,其股东结构表里甚至出现过一个季度内前十大流通股东全数“刷新”的局面。
酒企股东高调挂牌出售手中股权、以求套现离场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但因为难以在行业中得到确切的回报,所以一些想要撤退的资本,迟迟找不到接盘的下家。
2013年12月24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握有西凤酒2.5%股权的第七大股东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光大金控)挂牌“甩卖”西凤酒股份共1000万股,明码标价1.317亿元。这可以说是光大金控对西凤股份的全部清出。除了西凤酒,2013年底,中粮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安徽中粮发展龙虎尊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龙虎尊酒业)50.98%的股权同时被挂牌出让,出让价格为3669万元。
白酒行业惨淡,两家酒企的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后,几乎无人问津。到2014年年中,第一次挂牌期满,两家酒企均申请了重新挂牌,进行第二次挂牌出售流程。
高挂半年而无资本问津,这与2012年前,资本市场对于白酒的追捧态度几乎是天差地别。两次挂牌无缝衔接,可以想见两家酒企的焦灼。北京产权交易所负责西凤酒股权转让的经纪方对于手中难以成交的项目也颇有感慨,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时,他们表示“之所以重新挂牌,是因为之前没有找到受让方”。
除了西凤酒和龙虎尊酒业,2013年底,老名酒董酒的股权也一度传出要被资本公开“甩卖”的消息,当时其第二大股东抛售董酒22.22%的股权,还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老名酒难逃挂牌“卖身”,沱牌舍得的大股东也在2013年中期减持沱牌股权,将持股比例降至30%以下。而在2012年前高调收购河北乾隆醉、安徽文王、山东孔府家、湖南武陵等酒企的丰联集团也在2014年进行了体系的精简。[6]
资本的“抛弃”像是给身陷冰窟的白酒行业再加一道迎头棒喝,让本就人心惶惶的白酒行业越发难窥前路。登高跌重仿若白酒行业的命数,而资本的仓皇撤退,只是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