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向长安:《全唐诗》中的大唐镜影
- 石继航
- 1708字
- 2024-07-18 18:07:05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贤妃的狡黠与才情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6]。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7]能来。
——《进太宗》
这首颇有情趣的小诗,出自唐太宗的妃子也是著名的才女徐惠之手。徐惠生于贞观元年(627年),和武媚娘(武则天)一样是宫里的才人,其实她比武则天还要小三岁。当时的唐太宗,更喜欢的是温柔娇巧、善解人意的徐惠,而不是武则天那种整天想着拿着钢鞭、匕首对付烈马的野蛮女孩。所以徐惠不久就升为充容(唐朝后宫中也是有编制的:皇后一人,下立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以下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再下就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李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各有品位,共一百一十二人。)
徐惠是江南女孩,湖州人。湖州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尤其“盛产”才子才女。中唐时的才女李季兰也是湖州人,后世如赵孟頫、近代钱玄同、当代作家徐迟等都是这地方的人。
徐惠,人如其名,不但惠,而且慧,据说八岁时就做了一首诗:“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虽然有点比着《离骚》画瓢的意思,但八岁的女童“画”成这样,也相当了不起了。徐美人进了宫后也手不释卷,整天看书,唐太宗很是喜欢她。
徐惠不但美貌出众,诗书精通,她同样也是唐太宗身边的“谏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东征高丽,同时大建宫室,劳民伤财。徐惠写了一篇《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文采斐然,甚是可观。其中道:“……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后?”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我读了以后,觉得无论文采还是道理都不输于魏徵那篇为众人称道、收藏于《古文观止》中的《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徐惠痛不欲生,她生了病也不肯吃药,终于在第二年就随太宗到了地下。有感于徐惠的忠贞,于是唐高宗给她升了一级,追封她为贤妃。对于徐惠的死,我觉得并不能完全归结为那种愚忠的行为,对于徐惠来说,与其说是殉节,不如说是殉情,因为她一定是非常喜欢太宗的。唐太宗虽然比徐惠大二十多岁,但是唐太宗英明神勇,到后世还有不少女子是他的粉丝,景仰倾慕不已。所以,深受宠爱的徐惠一定也深爱着太宗,这是我的理解。而且,从我们选的这首小诗中也可以看出来她和太宗亲密无间的关系。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诗中的徐惠一早起来就对镜梳妆,精心打扮,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作为后宫的妃子,装扮好后,自然是等着皇帝的召幸了。但皇帝嫔妃众多,未必就能召见自己,所以嘛,徐惠装扮已毕,也是徘徊无措,心下起伏不安。但就在这时,太宗派人来召见她了,按理说徐惠应该喜上眉梢,抓紧跑过去吧?可是,聪明灵巧的徐惠偏偏在这个时候耍了一点小脾气,她说:“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古人有所谓对于美人千金买一笑之说,现在陛下您一声招呼就想让我去吗?
美女的心事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盼着的事情,却故意装成不情愿的样子,琵琶遮面,欲迎还拒,半推半就,这正是美女们尤其是徐惠这样伶俐乖巧而又有点古灵精怪的江南女孩的拿手好戏。
有一首三十年前的老歌,叫作《求婚》,歌中唱出女孩面对男生求婚时的微妙心绪:
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看着你的汗像下雨一样的流。
要等你说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量一量我在你心中到底有多重……
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假装你的话还不够让我感动。
我非要听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谁教你,你让我,等这天等了那么久。
光阴流转,时代早已不同,但女儿心事总是依旧。不过一般嫔妃和皇帝之间,关系并不等同于现在的男女朋友。徐惠既然敢和太宗玩这一手,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她和太宗之间的感情还是挺亲密的,不然哪里敢撒这种娇。如果不是皇帝正喜欢自己,好嘛,一召不来,就直接打入冷宫,那时候叫破天也不会召见你了。
徐惠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非常精妙,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之类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家唐诗选本少见有选这首诗的,真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