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汤方辨证是方证对应的进一步升华

汤方辨证强调“抓主症”,汤方辨证的最基本方法是从主症入手,这与方证对应理论是一致的。所谓主症,是指具有特异诊断价值的、能直接反映方证病机的主要证候和脉症,主症是一组特异性症状,是一汤证区别于另一汤证的主要临床指征。主症是辨证的关键,是最可靠的临床用药依据。汤方辨证强调“抓主症”,只有先抓主症,才符合汤方辨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在临证时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汤方辨证更注重辨兼症、析病机。抓主症可以反映疾病中心病机所在,但临证时由于疾病常常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抓主症的同时更应注意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要注重辨析兼症,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病机并了解其发展变化。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证候,也有相应的病机的演变,这也是汤方辨证与方证对应的不同之处。

例:治疗头痛的一则医案。

患者,王某,女,35岁。1999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头痛时作8年,加重1周。

现病史:头痛以两侧太阳穴处跳痛时作为主,多于情绪紧张、劳累、休息不好时发作,痛甚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纳多则脘痞,小腹冷,大便干,3天1次。舌红苔黄腻,脉弦。

诊断:少阳阳明合病。

证型:肝气郁结,腑气不通。

处方:柴胡9g,黄芩10g,半夏9g,枳实10g,白芍24g,大黄9g,川芎6g,珍珠母30g(先煎),地龙12g,小茴香15g,生石决明30g(先煎)。

3剂,水煎服。

1月22日复诊:药后头痛减轻,但梦多,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细滑,上方加合欢皮15g,夜交藤25g,5剂,水煎服。

1月29日复诊:服上方后诸症基本缓解,继服上方巩固疗效。

分析该案中患者以“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按照《伤寒论》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为方证对应。临床有可能选择吴茱萸汤进行治疗,但详辨病机乃为肝气郁结,腑气不通,《伤寒论》103条:“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患者头痛甚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干,头痛时必当心中烦,符合小柴胡汤证兼有实热积滞,方证与证机相合,故用大柴胡汤奏效。

总之,汤方辨证讲求方证对应的同时,更强调“抓主症”“辨兼症”“有是机用是方”。如射干麻黄汤证的主证是“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但临床上绝不能见到咳嗽、气短、喉中痰鸣就用射干麻黄汤,同样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还可见于痰热壅肺、寒饮停肺、水热互结等,而使用射干麻黄汤证本身就包含有外寒内饮的病机机理,所以说,抓主症、析病机是汤方辨证的主要着眼点,从主要症状入手,辨析兼症,分析病机,是仲景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是方证对应理论的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