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多少壮、多少天合适

先理解两个术语。

炷:名词。可燃的柱状物。艾炷,即将艾绒搓成柱状。隐含等待点燃之义。

壮:量词。指搓成形的艾团或艾粒,无论大小,一个艾粒叫1壮。另外隐含动作,如某穴7壮,即指在某穴上依次点燃7个艾团或艾粒。表示已完成或将要完成充分燃烧。

由于皮肤没有黏性,直接将米粒形的艾炷放在皮肤上是不稳定的,一活动就会掉下来,因此需要一定的黏附剂。我们会在穴位涂上薄薄一层膏状物,将艾炷放上去就能粘在穴位上,这时候再来点燃艾炷,艾炷烧完就叫作一壮。一壮就是烧一粒艾炷的意思。

举个列子,米粒灸百会穴7壮,一是选用米粒大小规格的艾炷,二是在百会穴上涂点黏附剂,三是在百会穴上依次点燃7粒艾炷。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涂的是膏状黏附剂,涂的膏如果比较厚的话,透热入穴不完全,艾炷在燃尽时可能一点也感觉不到热,如果没有热力的话,这个壮数其实不能被有效计数入内。

古法有用涂的口水或大蒜汁或姜汁,包括我们院校的现行教材仍然教的是用大蒜汁,涂汁的话,基本上能保证每壮都透热入穴。

所以一定要以热力入穴为计数方式。

我们的灸量定数,应按需施灸。

什么叫按需施灸?

我要展开来讲。

按需施灸这个“需”,不是指受灸者以外的人的需求,如家长,也不是指受灸者本人出于贪念或亏本的需求,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缓解病情的舒适度为准。

灸的壮数多对患者的病情未必有利,甚至有害。很多小孩只灸身柱一个穴,灸3壮足够了,再多灸几壮就会流鼻血。

笔者的儿子两岁十个月的时候,有天早上咳嗽,我就用搓成针线粗细大小的艾炷,放在身柱上灸,下午回来没咳了,就是这么快。对证了,根本不需要多灸,壮数也不是越多越好。

我平常保健时灸足三里,在结痂之后,只灸一壮,局部就产生了舒适的温热感,大腿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入睡。但若是贪心多灸几壮,在没病的情况下,这个就成了壮火,会食我的气,不仅让我觉得累,还可以起口疮、入睡困难。

所以,灸量,应该以缓解病情的效率为准,尽量找到愈病高效又让患者感到舒适的区域。

经过临床大量的观察,在每壮有热入穴的情况下,小儿每穴灸1~3壮,成人每穴灸3~5壮,是比较适合的。

一开始,以少量为主,让身体慢慢地去适应这个节奏,在后面的日子里,慢慢地将壮数加上去。

【注意事项】在发病初起,前一到两周最好保证每天灸一次,甚至一天两三次都可以;等到病情平稳后,可以改为隔两三天一次;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向愈后,可以改为三天、五天或七天一次,就可以维持身体状态了;等到完全康复后,可以停灸,或改为养生灸(养生灸大多每个月施灸三四次即可,少则一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