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暗流涌动(一)

崇祯元年六月初九,皇极殿内金碧辉煌,龙柱雕梁,气势恢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琉璃窗,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百官们身着朝服,陆续进入殿内,在各自的位置上肃立,等待着崇祯帝驾临。

这是崇祯从遵化城回到北京后的第一次早朝。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和忧虑。

随着一阵清脆的钟声,崇祯帝缓步走入大殿,身着黄色龙袍,头戴冕旒,威严而不失沉稳。他在龙椅上端坐,环视着下方的群臣。

侍立在崇祯旁的太监王承恩高声宣布:“早朝开始,诸位大人,如若有本奏,速速启奏!”

百官们面面相觑,似乎在等待着谁先站出来。

这时,都察院御史李邦华从人群中走出,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一本奏折,请恕臣冒昧!”

崇祯凝视着李邦华,沉声问道:“李爱卿,所奏何事?”

只听李邦华铿锵有力地说:“臣要参奏魏忠贤魏公公,在陛下被困遵化城之时,竟然资敌,实乃不忠不义之罪!”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侍立在崇祯身旁的魏忠贤脸色大变,正欲站出辩解,却被崇祯挥手制止。

崇祯面色凝重,缓缓说道:“李爱卿,竟有此事?请详细说与朕听。”

李邦华恭声道:“禀陛下,据臣调查,您被困遵化城时,魏忠贤曾私自组织粮车,声称是要驰援遵化。但这些粮车在半路上大部分被后金骑兵劫走,成了敌人的军粮。此举无异于资敌,罪不可恕!”

崇祯听罢,心中怒火中烧,但他并未表露于色。

事实上,魏忠贤组织的粮车是分批运往遵化的,虽然大部分粮食被后金骑兵劫掠,但仍有少量粮食到达了遵化。

这点粮食虽然无法真正缓解遵化城内的粮荒,但却给予了被困在城内的崇祯以信心和希望,使他忍住了没有使用天花这个两败俱伤的最后手段。

而朝廷组织的官方粮车,却是在和平协议已经谈妥,后金骑兵撤离之后才姗姗来迟。

对此,崇祯心中虽有愤懑,却并未表现出来。

他故作不解地问道:“李爱卿,依你之见,魏忠贤此举,是存心资敌?”

李邦华回复崇祯说道:“陛下,无论魏忠贤是否有意,但他所做的行为,就是资敌。为了我们大明的安危,陛下,不可不察啊。“

这时,内阁首辅韩爌站了出来,似乎是为魏忠贤辩护:“陛下,臣认为李邦华将此事说得太过了。魏忠贤魏公公只是缺乏行政经验,所以好心办坏事罢了。”

崇祯坐在龙椅上,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魏忠贤。

正在这时,时任工部员外郎的吴淳夫从群臣中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臣认为首辅大人所说并无道理。”

吴淳夫,曾是阉党“五虎“之一,官至工部尚书,正二品,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相关事宜。崇祯继位后,为了打压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将其降为了工部员外郎。

此刻,崇祯暗自松了口气。

因为就在刚才,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亲自下场反驳李邦华和韩爌。

他对吴淳夫说道:“吴爱卿,你有什么看法,说与朕听听。”

吴淳夫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道:“如果说魏公公只是好心办坏事,那有些人就是以办好事为借口,拖延援助在遵化城中的陛下,让陛下处于危险的境地啊。”

他这番话,直指韩爌等人在崇祯被围困遵化时,未能及时组织有效救援,甚至可能存在故意延误之嫌。

这无疑是在暗讽韩爌身为首辅,却不忠不智,难辞其咎。

韩爌闻言,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他怎么也没想到,吴淳夫竟敢当着满朝文武,公然质疑自己的忠诚。

韩爌面对吴淳夫的质疑,急忙向崇祯辩解道:“陛下,臣知道您与后金在遵化纠缠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开始组织粮草和护送粮草的兵马,希望能帮助陛下取得胜利。哪知道陛下英明神武,很快就将后金军队逼退。此非老臣不力,请陛下明察啊。”

崇祯静静地听着韩爌的解释,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知道,在这件事上,魏忠贤和韩爌都没有错。

面对问题,解决方法只有去尝试,才知道管用与否。

然而,东林党却借此机会大肆打压魏忠贤,这就不对了。

崇祯虽然对阉党颇有微词,但也不愿看到朝中党争愈演愈烈。

崇祯看着韩爌,意味深长地问道:“韩爱卿,这李邦华的奏折,朕是接还是不接呢?”

韩爌斟酌着回答:“陛下,臣认为李邦华身为御史,自有其监察之职。陛下身为明君,自然需兼听则明。”

崇祯向身边的太监王承恩示意,让他将李邦华的奏折呈了上来。

然后,他又问韩爌:“韩爱卿,你作为首辅,今天早朝可有什么奏本需要呈上来的?”

韩爌犹豫了一下,接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奏本,谨慎地说:“陛下,臣的确有个奏本,但不知是否该呈上来。”

崇祯挑了挑眉,说道:“韩爱卿,你是首辅,有话直说,讲来与朕听听。”

韩爌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看了您与后金签订的和平协议,认为这份协议有纰漏,不应当被执行。”

崇祯眉头一皱,问道:“韩首辅,有何纰漏?”

韩爌解释道:“陛下,您在和平协议里写道,是因为大明和后金两国常年征战,所以上天未来三年内会降天灾,北方大寒,南方大旱,以惩罚两国。为此,两国应当和平相处,共同面对。”

崇祯装作不解,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韩爌坚定地说:“陛下,臣看了这份协议后,专门询问了钦天监,是否能推演未来三年的天气。钦天监说无法做到。如果后金今年冬天没有大寒,他们以此为由撕毁协议,打我们大明一个措手不及,那该怎么办?”

崇祯心中暗自思忖:“难怪韩爌刚才欲言又止,原来是准备架好大炮对准朕。看来,朕选的这个首辅当真是好生厉害啊。”

崇祯作为一个穿越者,凭借所读史料,自然知道因为进入了小冰河期,接下来的三年,天气将是北方后金地区大寒,而大明这边则会遭遇大旱。

身为皇帝,崇祯深知自己必须维护天子的威望。

然而,韩爌的质疑无疑是在打击他的权威。

尽管这份与后金的和平协议只是一纸文书,但却是崇祯带着御林铁卫,用生命换来的。

这份协议可以给百姓带来希望,稳定人心。

崇祯陷入了沉思,开始思索该如何应对这位自己提拔上来的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