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海禁之事!
- 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
- 萌新扑街爬虫
- 2059字
- 2024-08-07 08:00:26
朱由检端坐于上,神色自若,缓缓开口道:
“朕可不想做那劳民伤财的事,那种遍访诸国的做法,虽能展示我大明天威,却极伤里子。”
顿了顿,继续道:
“虽沿途各国纷纷朝贡我大明,但在朕看来,皆是一群穷人来京讨饭。”
此言一出,室内众人闻言一愣。
孙承宗更是心中一紧,急忙躬身道:
“陛下,此言还请慎言。那些西洋诸国,皆是感念我大明天恩……!”
朱由检轻轻摆手,打断了孙承宗接下来的话:
“爱卿无需再言,朕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朕要风帆战列舰,并非为了派人出使西洋诸国,而是另有他用。”
言毕,朱由检的目光转向徐光启和利玛窦:
“利玛窦先生,朕闻你在西洋诸国见识广博,不知能否满足朕的这个小要求?”
话音方落,室内一时陷入了静默。
徐光启虽知晓风帆战列舰之名,却不代表他能识得那些精通制造之术的洋人。
利玛窦或许有所了解,但风帆战列舰在各国皆是军事机密,非外人所能窥探。
徐光启心中明白,自己虽通天文历算,但于造船一道,却是门外汉。
他或许不知,但作为欧洲出来的利玛窦,却知晓西洋诸国如今正开展着轰轰烈烈的海洋运动。
各国所依赖的主力,正是这风帆战列舰。
三级舰为常备,而一级、二级则是主力旗舰,是海上霸权的象征。
一时间,利玛窦陷入了犹豫。
若要透露这等机密,非同小可。
但面对朱由检给的条件,他又怎能无动于衷?
利玛窦心中自有一番宏愿,身为传教士,他漂洋过海,一心想要将福音传播至大明这片广袤的土地。
让这东方古国的百姓皆沐浴在信仰之光中,此乃他毕生所愿。
然,大明之人虽看似不如波斯、阿拉伯那般有着坚定的信仰,但官方的态度却是明晰而坚定。
初来乍到,利玛窦及其同僚便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自由受到了束缚。
官府有言在先,去留随意,欲走便可。
然只许出境,不得在京传播信仰。
利玛窦原本寄希望于徐光启,借助他在朝中的声望,或许能为他传播信仰的道路铺平一些。
然而徐光启位卑言轻,虽有心助他,却力有不逮。
今天听到朱由检答应在京城为他建立一座教堂。
虽是喜悦,但朱由检也明言这是有条件的恩赐。
利玛窦心里便进行了一番天人交战。
这教堂的建立,无疑是他在大明传教的重要一步。
却也明白,若要在这异国他乡站稳脚跟,有时必须妥协。
朱由检的要求风帆战列舰的制造人才或图纸,这等军事机密,岂是轻易能得?
他一时踌躇,心中盘算着该如何是好。
朱由检见利玛窦与徐光启二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便哈哈大笑,打破了沉默:
“二位,何须如此踌躇?朕非那等不通情理之人,岂会强人所难?”
徐光启闻言,心中稍安,拜道:
“陛下,风帆战列舰之事,草民确是知之甚少,不敢妄言。”
朱由检闻言摆了摆手,看向利玛窦:
“利玛窦先生,朕知此事非易,但朕亦非无理取闹之人。大明欲造此舰,非为侵略,而为自保。先生若能助朕,朕必不亏待先生。”
利玛窦闻言,沉默片刻,心中虽有重重顾虑,却也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终是轻叹一声:
“陛下,我虽无十足把握,但愿意一试。”
朱由检沉吟片刻,随即笑道:
“既如此,你先去寻找。朕这边有个想法,朕会出资派出一个使团,由你,徐光启负责,出使西洋诸国。利玛窦先生,朕希望你能担任顾问,在当地直接高价招募聘用造船的人才。另外,枪械、机械、炮的人才,亦可招募。诸位以为如何?”
徐光启还未开口,孙承宗却皱起了眉头,不解问道:
“陛下,为何如此执着于那风帆战列舰?”
朱由检微微一笑:
“孙爱卿,朕之所图,非仅仅是战舰。朕欲组建强大舰队,以行海上贸易。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在西洋、南洋诸国甚是流行,而他们的一些特产,亦可倒卖到大明,互利共赢。”
孙承宗听后,惊讶道:
“陛下,莫非是要废除海禁?”
朱由检点了点头:
“正是。海禁之策,虽有其时宜,但现今世界,西方诸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朕欲开放海禁,让大明的船只,扬帆远航,通达四海。”
朱由检看了看利玛窦:
“朕知道西方诸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不如请利玛窦先生为我们介绍一番。”
利玛窦闻言,心中一动,整理了一下思绪:
“陛下,大航海时代,乃是探索未知世界,拓展贸易路线的壮举。西方诸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他们的船队已遍布全球,发现了诸多新大陆,开辟了无数新航道。”
“这些国家,他们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如经纬仪、航海图等,进行远洋航行。他们在海外建立了许多贸易站和殖民地,通过海上贸易,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朱由检听罢,转头看向一旁若有所思的孙承宗:
“孙爱卿,我大明虽幅员辽阔,但若仅仅依靠现有的农赋去解决当前诸多问题,只会加重造反之事。海禁之事,百利而无一害。朕虽不敢说此举会带来多少利益,但所获绝对会为我大明带来不菲的税银。”
“爱卿你是不当家不知道啊,如今我大明最缺的不是人,而是钱。朝廷没钱,只会想法子在百姓身上找补,朕开海禁,只是为了减轻黎民负担。”
言毕,朱由检看向徐光启。
徐光启见朱由检看向自己,似有话要说,赶忙躬身倾听。
“徐爱卿,对于出使西洋一事,你可先行回家准备。明日朝会上,朕会正式提及此事。朕料想,不久之后,你便可率团启程前往欧罗巴。”
“对了,朕还为你物色了一位学生,是朕亲自推荐的。他将于近日抵达京城。朕期望他能继承你的志向,成为我大明与西方交流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