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中医学派讲课实录:伤寒一元解99讲
- 吕英
- 1334字
- 2024-06-18 15:45:12
第6讲 桂枝汤1
第5讲已经开始讲太阳病脉证并治了,也就是开始讲太阳病篇了,而且第5讲把太阳、少阳、厥阴贯穿起来,这种思维就是一气周流的圆运动,理解整部《伤寒论》,我们用日出一刹那来贯穿,六经六气统为了一元气。在太阳病里面,上一讲讲到了,因为涉及少阳、厥阴,那么就提到了风、寒、水、木、巨阳,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参悟这178条的过程当中,以风、寒、水、巨阳这4个要素为主。
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就是初之气厥阴风木之气,厥阴风木里面包含了一阴一阳、一脏一腑,对应了肝胆、厥阴、少阳,但又把它统归到了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自己形成了和合一气的圆运动的范畴内。因此病了就涉及两个木的问题。能统御两个木失常的方就是《伤寒论》的第一大方桂枝汤。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它被后世医家称为第一大方的道理。
因为人是以生机和活力来反映生命的现象的,因此这第一步起步的失常是后面许多疾病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在《伤寒论》里面仲景提出了救表大多数用的是桂枝汤,那么救里为什么用四逆汤?还是回到日出一刹那一气周流的运行特点来分析,这样就容易理解。也就是说这个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在人身上它是从每个人的阳根所在的地方出来的,这个地方叫作少阴坎卦元气。
我们在前面反复讲过这一个概念,是从生生之源的少阴(在六经里面叫作少阴)那里出来,历经了土气,土气对应的就是太阴和阳明。一旦天亮了,我们看到的是太阳,表现为初之气的厥阴,体现为少阳少火生气之力。
这样一分析,日出一刹那包含了六个界面,包含了六气。如果有这样一个中医思维,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太阳的里,一旦这个病里面本气不足了,要救里同样是救太阳,用的是少阴病篇的四逆汤。这就是凡病皆为本气自病的道理。
在太阳表除了桂枝汤,按照刚刚那样的分析,我们能够理解另外一种常说(的)麻桂剂。
麻黄汤在115方当中相对而言,它对治的是本气最多、邪气相对最浅最外最表的一个方,麻黄汤和桂枝汤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对治的都是风寒之邪。麻黄汤用的是麻黄、桂枝,那么麻黄汤这个证,对治不足的本气的药是炙甘草。
大家有没有想为什么用炙甘草而不用生甘草?我本气那么足。这个问题我参悟了好多年。需要回到师父李可老中医讲的一句话:“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河图运行以土为中心论。”河图的五方对应的五脏和五行大家都很清晰,这就说明这一个天地规律、生命规律在人的身上是以五脏为核心。那么中土脾又主为胃行其津液,因此土气不足我们首选对治为胃行其津液的太阴。
另外一个原因是依据标本中的理论,阳明的变化规律是从中化的,阳明之上燥气治之,那么燥就会从湿化,一旦从湿化就是太阴病。因此在麻黄汤里面炙甘草温益的是太阴的中土。《伤寒论》115方当中用甘草有70方,只有在少阴病篇有两个方用的是生甘草,而不是在阳明病篇用的,其余的68方都是用炙甘草。
因为阳明从中发生太阴的虚化、寒化、湿化,按照《伤寒论》的排序患病之后,太阳是人身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阳明就变成了人身的第二道防线。因此炙甘草的使用不但增强了不足的河图以土为中心论里面的太阴己土之气,而且增强了阳明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功能。这样就可以截断在表的太阳病向三阴之里的传变,因为它从阳明这里截断了。所以我们会觉得仲景的方药只要用对了就能效如桴鼓,是因为它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奥的天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