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BP:方法与案例
- 郭亮
- 2118字
- 2024-04-12 19:30:08
前言
中国企业近些年遇到的挑战是过去几十年都没有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激烈,有销量没有利润,企业内部没有培养起核心竞争力……过往的成功经验在这些问题面前似乎也“失灵”了。种种迹象表明,从企业到部门,再到个人,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人们对数字化转型、业财融合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就这样,财务BP登上了舞台。财务BP是财务组织模式的创新形式,也是一个新兴的财务岗位。
财务BP的定位是公司的内部咨询师,工作范围和能力要求突破了传统财务的概念,他需要同公司高层同频对话,运用咨询方法和思考模型,引导其他部门共同找出突破瓶颈的思路,探索发展的路径,帮助公司设计指标体系,特别是在数据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设计数据的采样标准,参与数字化信息建设的系统选型,为决策者提供见解和意见。与财务总监不一样的地方是,财务BP不负责对外融资。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设立财务BP的必要性,可是,由于是新生事物,在中国没有专门的资格考试和协会,更没有系统的教材和参考书,因此企业普遍处于迷茫和困惑之中:它在公司的定位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能力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工作成果是什么?如何去找到这样的人?如果招聘困难,如何开展内部培训?
财务负责人和公司高层普遍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导致招聘进展缓慢、用人效果不好、离职率高。当财务BP缺位的时候,财务部无法支持企业转型,不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业财融合,甚至财务部在经营决策过程中都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既无力为企业冲出红海竞争环境提供战略性的建议,也不能引导业务部门挖掘降本增效的可执行方案。公司老板和高层只能眼看着企业深陷困境,无力自拔,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经过与大量同行的交流访谈,我了解到大家的共同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整的框架体系。
有了框架,才能知道财务BP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工作的定位和职责边界在哪里,才能知道解决问题的入手点在哪里。
第二,基于提问的分析思路和咨询方法。
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分析类课程都重在IT技术工具的使用,以及基于会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在实战中,往往是有很多数据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陷入了“无数据就无见解”的“陷阱”。高层关心的问题,不是数据质量不高,就是干脆没有数据可用。而财务BP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为决策者提供见解——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也要能给出见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财务BP的学习重点不是围绕数据和IT工具展开,而是聚焦在提问和分析思路上,以及模型的搭配组合上。
第三,引导业务以及辅助变革。
财务BP的职位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比业务部门更懂业务细节,也不会比业务部的负责人职位还要高,所以如何与业务部门互动,获取信任,并且能够成功引导他们配合共创解决方案,包括开展工作的技巧,在变革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有很多讲究的。
所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意增加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财务BP和经营分析一脉相承,所以应用场景会比较多,这本书不仅对在职的财务BP有指导意义,还可以帮助其他人,比如:
对于财务部的负责人来说,可以帮助其了解从战略到变革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提高财务部在企业转型时的贡献和参与程度,本书也可以作为财务部转型升级的内训参考资料。
对于老板和公司高管,他们本身就承担日常的分析工作,只是他们的分析方法比较随意,没有经过体系化的训练,本书可以提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厂家人员,包括IT项目的咨询人员和销售人员,可以借此书,在IT项目设计阶段化解客户企业“数据质量低”这个普遍的“黑箱”难题。
对于想从审计或者是传统的财务岗位转型到财务BP的人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补课”,提高能力素养,找工作或面试时也可以对招聘企业的要求做出判断,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数据分析人员,可以从IT工具和算法上游的“分析思路”中寻找分析突破口,避开只围绕数据做文章的现状,提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本书的创作最早来自于2018年在喜马拉雅FM里的“经营分析”系列广播节目。最初只是单纯的分享,随着框架的日趋成熟,内容几经优化,我决定把它制作成课程,而且,我知道经营分析在不同的部门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可以分为面向IT数据人员、面向财务人员、面向高管等,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2020年年底的时候,课程的框架基本完成。2021年我在B站发布了宣传视频,观众反响热烈,尤其是财务人员积极回应,他们都期待着早日见到一套系统、全面、完整介绍财务BP的入门资料,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以及个人在职场上的转型升级问题。
全书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财务BP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第2章介绍如何了解业务,如何开展日常工作。
第3章介绍指标体系如何建立。
第4~5章介绍数据和数据管理。
第6章介绍内部管理报表。
第7章介绍商业智能。
第8章介绍报告的设计。
第9章介绍变革管理。
第10~11章介绍财务建模,包括情景分析和预测最佳值两类。
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许多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杜礼青先生对我的支持,感谢钟星林先生一直站在读者的角度提供方法和建议,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具可读性。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了让我完成创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