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就是我,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畏惧别人的眼光,总是担心别人怎么想,不自觉地丢失了自己;其实事情是我们自己的,别人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标准,为什么我们要生活得那么被动呢?

有一个妇人是私生子,别人都对她指指点点,她整天烦恼不已。无论她走到哪里,这种烦恼都如影随形,不断折磨着她。

有一天,妇人忍受不了了,想投水自尽,一死了之。可是妇人刚刚跳入河中,就被人救了起来。听完妇人的不幸遭遇后,那个救她的人劝她求助智者,寻求解脱。

于是,妇人前去拜访智者,向他诉说自己的不幸。智者在听完妇人的泣诉以后,只是让她静默打坐,别无所示。

妇人打坐三天,非但烦恼不除,羞辱之心反而更加强烈。妇人气愤不过,跑到智者面前,想将他臭骂一顿。

但她还未开口,智者便说:“你是想骂我,是吗?只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了。”智者的未卜先知,让她既吃惊又心生敬意。于是,她依照智者的指示,继续打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智者轻声问道:“在你尚未成为一个私生子之前,你是谁?”

妇人脑子里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拨动了一下,她恍然大悟,随后号啕大哭起来,喊道:“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我就是我,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别人不是我们的镜子。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被动、一种依附,更是一种悲哀。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人生本来就很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更是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活一次?为什么不让自己脱离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要知道属于你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赐予的生活!

著名畅销书作家泰德曾经写过一本书《为自己活着》,一经出版后立刻造成轰动,迄今创下销售七十余版的纪录。

泰德在书中阐释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想,鼓励每个人不需跟从世俗标准随波逐流,而是应该依自己的方式去选择有价值的人生,使自己活得快乐、活得自由。你活得快乐吗,自由吗?读这本书的人都觉得“心有戚戚焉”,因为他们的心事被看穿,他们发现自己这辈子为了父母而活,为了配偶而活,为了子女而活,为了房屋贷款而活,为了取悦老板而活,为了身份地位而活……总之,有各种“为别人活”的理由,却始终没有为“自己”好好活过。

为了别人而活,经常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过着不快乐的生活,做着不合志趣的事,即使是他们当中不乏外表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人,但他们心中仍有一种想“冲破现状”的欲望。

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职位愈爬愈高,薪水也日益上涨,但这并不是你想过的生活。纵使人人羡慕你,但其实这些表象只不过是生活无趣的“安慰品”罢了。你心里想的很可能只是散散步、种种花、饲养动物、看几本好书、和好友把酒言欢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已。

要找出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其实并非难事,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孤独之中,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过去的经验里,有哪些令我振奋的嗜好?比如说,维持基本的物质需求无虞,你会把剩余的时间、精力用在哪里?

我是不是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追逐身外之物,或者为了满足别人,而把自己内心的真爱丢弃不顾?

人要活给自己看,就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穷毕生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谈何“为自己活”?不为自己而活,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真实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自我。人们活着,不知道还有另一个自己,这就如同鱼天天在水中游着,却不知有水一样。有一位诗人曾说:“要爱自己,只有时时刻刻凝视着真实的自己。”然而,当代人在看自己时却模糊不清,原因是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如果你能每天花几秒钟发个呆,在独处时仔细看看自己的眼睛,你将发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