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郊游

这一日,下课时,林盛忽然说:“诸位的学业渐渐有成,老夫忝为人师,甚感欣慰。明日,正值老夫休沐之日,诸位若有游兴,不妨与老夫一起出城踏青,如何呀?”

咳,话都这么白了,大家还能如何呀?

众弟子纷纷长揖道:“愿附恩师骥尾。”

于是,便敲定了来日出城踏青之事。

第二日天还没亮,勤快的车夫老乌便喂饱了马,套好了车。

杨清琳还是往常一样,做了早课,用罢朝食,又做了会雕工。

看天色差不多了,这才更衣之后,领着寒霜、墨云和昭儿,一起登车去了林家。

杨清琳到的时候,张霆已经到了。

见了杨清琳,张霆便走过来,拱手笑道:“吾弟何来之迟耶?”

杨清琳微微一笑,调侃道:“吾兄浑身上下,有着说不尽的风流倜傥,实在是羡煞小弟矣。”

真论相貌,张霆虽然也称得上是仪表堂堂,但是,杨清琳却比他俊美得多。

这时,李正鼎的马车也到了。

只是,李正鼎下车后,只是狠盯了杨清琳一眼,也不和张霆打招呼,径直进了林家。

杨清琳丝毫也不在意李正鼎的无礼,因为,这家伙除了有钱之外,可谓是一无是处。

甚至,杨清琳有理由怀疑,李正鼎送了重礼,林盛才录了他为生员。

等人都到齐后,林盛这才领着妻女和儿子,一起出了大门。

见戴着帏帽的师母和师妹,也跟着一起出来了,杨清琳和张霆很知礼的垂目行礼,故意避而不看。

林盛的儿子名叫林筝,中举之后,便四处游学,昨日方归家。

等林家人都登了车后,杨清琳和张霆一起登上了张霆的马车。

启程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要去西山的永安寺。

永安寺,初名兜率寺,因寺内有一尊铜制的卧佛,俗称卧佛寺。

为了祷祝儿子林筝能考上进士,因卧佛寺素有灵验之美名,周夫人便在寺内常年供奉了香火。

这次,周夫人正好借着踏青之名,过去添些香火。

车队出城之后,速度逐渐提了起来。

张霆手持折扇,指着窗外的农田,感慨说:“说出来怕你不信,我也下地干过几年的农活。唉,种地真苦啊!”

杨清琳点点头,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聊农事的时候,张霆惊讶的发现,杨清琳对耕田之事,居然了如指掌,不由惊讶问他:“莫非,你也下过地?”

杨清琳解释说:“我喜欢看杂书,包括但不限于《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和《农遗杂疏》。”

“《农遗杂疏》?莫不是玄扈先生所著?”张霆急问杨清琳。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时人又称之为玄扈先生。

“然也。不过,玄扈先生译著的《几何原本》,却更为出彩啊。”

在杨清琳看来,徐光启能够把《几何原本》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文言读本,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张霆喜欢研究农事,却对自然科学没啥兴趣,并不在乎杨清琳所提的《几何原本》。

杨清琳知道,《几何原本》共15卷,徐光启和利玛窦只是一起翻译了前6卷而已。

张霆对《几何原本》的不屑一顾,其实很具有代表性。

由于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思想做祟,只读对做官有用的书,成了这个时代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普遍共识。

杨清琳心里有数,他有很多治理地方的想法,都是在任县里主要负责人之后,才一一落到了实处。

在其位,才能谋其政。

不在其位,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无卵用。

张居正能搞成一条鞭法,那是因为,他爬上了首辅宝座,并且,皇帝徒儿年纪尚幼。

与其和张霆辩论《几何原本》的重要意义,不如想方设法的掌握大权,然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空谈无益,掌权的说话才算数。

登山的时候,杨清琳无意中发觉,李正鼎频频偷窥身段窈窕的林师妹。

杨清琳暗觉好笑,李正鼎好象早就订过亲了吧?

在知客僧的陪同下,林盛和周夫人虔诚的挨个拜佛,求佛祖保佑林筝能够金榜提名,高中进士。

杨清琳不信佛。但是,他也随着大流的该拜佛就拜佛,只要看见了功德箱就扔几文香火钱。

林盛只是七品的巡视京营御史罢了,从头到尾,一直由永安寺的知客僧陪同。

中途,监寺过来陪着闲聊了几句就走了,方丈压根就没有露过面。

最后,大家都领进了寺后的碑林。

在碑林之中,杨清琳居然发现了董其昌的题跋:黄文节公书世多摹本又多赝本,生平所见以此卷为灼然无疑,梵志诗较寒山更自奇崛书亦近之。

落款为:董其昌观因题。

杨清琳的字,便是师法董其昌。

董其昌的书法,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董最擅行草书,小楷次之。

杨清琳练字十几年来,也是行草的水平最高,小楷次之。

见猎心喜之下,杨清琳伸指似笔,照着碑上董其昌的笔意,一遍又一遍的虚空临摹。

张霆见他入了神,也就没有打扰他的思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清琳忽然哈哈一笑:“大悟矣。墨云,取纸笔来。”

墨云跑去取来了文房四宝,搁到了道旁的石桌上。

杨清琳提笔舔墨之后,略微思索了片刻,紧接着,一书而就。

张霆伸长了脖子一看,哟,居然和碑上的董其昌题跋,丝毫不差。

“好,写的好,妙哉。恭喜吾弟,书法已经臻大成之境。”张霆由衷的替杨清琳感到高兴。

练字,写的端正很容易。若想大成,真的需要天赋和机遇。

杨清琳以未及弱冠之年,却悟透了书法的真谛,实属难得之极!

“好字,飘逸脱俗,飞流直下,真真的好书法。”

这时,从他们的身后,传来了女子的夸赞声。

杨清琳扭头一看,却见师母周夫人和师妹,就站在石桌的旁边。

“见过师母、师妹。”杨清琳和张霆赶紧长揖行礼,丝毫也不敢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