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养老保险政策减贫效应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有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是社会保障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比市场收入和再分配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的变化,以衡量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再分配效应。Mahler和Jesuit(2017)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使20个发达国家市场收入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91;Lustig(2016)研究表明,25个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使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1,远低于发达国家;王延中等(2016)和王亚柯等(2019)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使得2012年和2013年我国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下降了0.059和0.051,收入再分配效果明显。二是养老保险的挤出效应。Feldstein(1974)研究发现,美国实行的现收现付养老金政策使得私人储蓄减少了50%,即养老保险制度对美国居民储蓄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孟令国等(2019)认为,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储蓄;Anette Reil-Held(2006)认为,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了挤出效应;刘佩(2019)研究发现,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收到子女的代际转移的概率。三是养老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Samwick(1995)认为,在不考虑个人风险差异的养老保险市场中,个人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与个人可能面临的风险呈正向关系;张平等(2016)认为,由于个人面对的缴费条件和标准没有差异,而在领取养老金总额上存在差异,寿命长的个人领取的养老金总额更多,所以,这类人群更倾向于购买较高档位的养老保险。

目前,学术界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减贫效应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常芳等(2014)基于5个省、101个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新农保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杨政怡(2016)基于5个省、1600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给农村家庭养老带来的变化;边芳等(2018)利用5个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农民参保行为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二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养老模式及消费支出的影响。张晔等(2016)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使用倍差法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杨志武等(2017)围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分析;徐志刚等(2018)从家庭人口结构和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对制度性养老能否替代土地养老进行了探索;薛智韵等(2019)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消费支出的影响。近年来,少数学者围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效应进行了探讨。沈毅(2014)基于新农保实践构建了净收益收入再分配模型,测算了代际内部、代际之间和城乡之间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果;焦克源等(2014)基于两期代际扩展模型分析了新农保的储蓄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赵建国等(2013)从省域和不同收入组两个维度考察了新农保制度的逆向选择及其关键因素;周磊等(2015)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