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作者——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1855)生于一个牧师家庭。这个家庭与众不同的是,一家出了三位在世界文学史留名的女作家,即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且三人同在1847年发表了各自的传世之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
不幸的是,这三位女作家都英年早逝。小妹妹安妮仅活了二十七岁,居中的艾米莉三十岁离世,寿命最长的大姐夏洛蒂也只享三十九春,不禁令人扼腕。
三姐妹的三部小说中,最杰出的当数《简·爱》。
在本书写作前,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对两个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个子小,其貌不扬,然而会使读者很感兴趣,比得过你们写的任何女主人公。”这话不是夸口。书稿交出后,出版商慧眼识珠,两个月即出版。更为难得的是,它流传至今,拥有广泛读者。
在译者看来,《简·爱》赢得读者喜爱的原因,的确在于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具体来说,就是她的气质、精神、情感和人生经历。
简·爱幼时父母双亡。此后不久,收养她的舅舅也离世。舅舅临终时,曾托付舅妈里德太太好好照顾她,但舅妈和其一子二女却歧视她,欺负她。最后,舅妈终于容不下简·爱,在她十岁时把她送到了一所慈善学校。把持这所学校的人——布罗克赫斯特其实不慈也不善,是十足的伪君子,上帝不离嘴,魔鬼不离心。生活在学校里的孩子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还挨打受凌辱。一场瘟疫斑疹伤寒袭来,夺走了一大批孩子的小生命。
在前后这十八年里,简·爱没有逆来顺受,却表现出了坚强、鲜明的个性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
离开这所慈善学校后,简·爱到一所古老的庄园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这是她人生的最重要转折。庄园主罗切斯特与简·爱都其貌不扬,但年龄、财产、地位存在巨大差异。恐怕连罗切斯特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对这位家庭教师竟然产生了由衷的爱。经过多方接触,简·爱也终于被打动,同意与罗切斯特走进婚姻的殿堂。谁知,就在殿堂的门口,罗切斯特精心保守的秘密败露,两人只能站在殿堂门外。原来,他有个已发疯的妻子,关在家里神不知鬼不觉。
自尊、自立、自强心极强的简·爱受此打击,毅然决然离开桑菲尔德,结果几乎饿死荒郊。幸好误打误撞,走到一位牧师家门外,得救了。这位年轻牧师与她相处一段时间后,看上了她,最后苦苦求婚。牧师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决心一辈子献身宗教,要去印度当传教士。简·爱对牧师并无爱意,但被他对宗教的虔诚感动,同意嫁给她。
却不料,就在此时,简·爱似乎冥冥中听到罗切斯特在呼唤她:“简!简!简!”她幡然醒悟,又回到桑菲尔德。一看,桑菲尔德已成一片废墟。找到罗切斯特,罗切斯特已双目失明。很快,简·爱得知了这重大变故的原委。罗切斯特的妻子在变故中已经身亡,简·爱与罗切斯特最终结为伉俪,相伴一生。
读者可以把《简·爱》一书解读成爱情故事,但是这个爱情故事却没有任何浪漫可言,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曲折离奇,完全是平淡中见真情。正如译者在前面所说,《简·爱》一书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在于女主人公的形象。对简·爱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勇气,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朴实的性格,真挚的情感,人们都会点赞。
译者从事文学翻译多年,一贯遵循的信条是严复的“信、达、雅”和傅雷的“神似”。希望读者通过译者的译本,能较好体会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一书的魅力。
张经浩
2014年9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