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破局:中国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践行录
- CIO百人会编著
- 1447字
- 2024-11-04 19:38:04
1.3 传统信息化到新型数字化
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变革推动了人类数字化变革,成为数字经济推动力。简言之,信息化技术是数字化技术的基础和初始阶段,数字化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从传统的信息化到新型的数字化,意味着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将万物连接在一起,解决信息和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当前,在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下,从传统信息化到新型数字化的转变已经初现端倪。从技术建设角度而言,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3.1 技术工具从单机到平台
在传统信息化时代,单机系统是企业选择的主流技术路线。这个阶段,信息化系统的研发和建设更加侧重包括ERP、BPM等在内的各种内部业务软件工具的部署。相关性能的拓展也是基于单机性质的扩展。信息化系统,更多是通过人工操作去推动流程的运转,企业的信息化目的更强调信息的输入和整理。
随着新型数字化阶段的到来,具有分布式计算特征及弹性扩展特征的云平台开始成为主流。在此阶段,各个企业的技术选择也从传统信息化阶段的单机,发展到了向“云平台”的迁徙。
推动企业实现从单机到平台的技术升级,已经成为国家计划的一部分。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新增上云企业达到100万家。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我国实体经济上云渗透率为18.9%,零售业、制造业上云渗透率最高,分别占比31.6%和29%;民营企业上云率为49.2%,国资企业上云率为33.7%。
1.3.2 建设模式从迟缓到敏捷
在传统信息化时代,项目建设中,企业更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瀑布式开发方式——按照需求、分析、开发、测试等分级步骤严格推进。每个阶段的完成都是下一个阶段开始的前提,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审核,以保证整体项目质量。
当前,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瀑布式开发方式的劣势被放大,开发周期长,效率低下,并且对于需求变化不敏感,经常出现需求与供给脱钩、严重滞后的情况。在市场和新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以快速迭代为特征的敏捷开发成为数字化建设的主流——项目不再按照层级一级一级自上而下地“纵向”建设,而是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通过“横向”开发,将最重要的核心率先发布,然后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不断完善、迭代,直至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1.3.3 数字化从部门到整个组织
传统信息化时期,信息化(数字化)的任务更多集中在IT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涉及部门的业务进行信息化建设,用以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除了IT部门,其他部门更多是被动地配合和使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不再局限在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中,而是进化成一个在统一平台、统一构架下的微服务形态产品,一个可以持续迭代和不断更新的数字化产品。
在数字化进程中,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集中的企业核心系统向分散的业务单元发展,从以企业内部应用向企业扩展应用发展,数字化不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组织都需要参与其中的任务。
1.3.4 从单个流程到全流程、全场景
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场景比较单一,更加侧重企业内部业务。信息化过程不改变流程和业务本身,而主要是将其从线下迁到线上平台,利用技术工具提升内部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时代,随着市场和消费群体的率先数字化,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从单一流程转向全流程,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市场,从单一场景转向全场景。
数字化的作用不再是简单地提升企业内部效率,而是对内、对外赋能,从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到客户的发掘、运营、管理,全流程、全角度、全场景地渗透。
数字化催生了新数字化工具、新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企业管理模式。数字化对供应链、生产和运营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