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中文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英文名】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HES)

【定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 cell,EC)持续增多且组织中大量EC浸润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表现】HES成人罕见,儿童极罕见。HES的发病年龄不定,可在幼儿至老年的任一阶段发生,但大部分患者(70%)的发病年龄在20~50岁之间。欧洲和北美报道的大部分患者(大约2/3)是高加索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该病,男/女之比为(4∶1)~(9∶1)。

HES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咳嗽、呼吸困难、肌痛、血管性水肿、皮疹、发热和腹泻。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5/cm3、骨髓异常和(或)嗜碱细胞增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升高、纤维蛋白溶酶和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的HES患者预后不良,心脏受累亦提示预后很差。HES患者主要死于心脏并发症和血栓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继发于血管和瓣膜的损伤。HES的心脏症状可在无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的情况下发生。皮肤是HES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皮肤表现非特异性,呈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风团等,有剧痒,若黏膜受累则表现为黏膜溃疡。组织学上,丘疹结节的皮损显示血管周围EC浸润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黏膜溃疡则显示非特异多种细胞浸润,并无优势的EC,亦无血管炎和微血栓的证据。据此,丘疹结节样皮损通常用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有效,而黏膜溃疡则对此无效。皮肤损害的存在和类型通常可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伴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的患者通常无心脏和神经并发症而表现为良性过程。

HES可分为骨髓增殖型和淋巴细胞型两个亚型。骨髓增殖型的特点是有染色体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骨髓中异常的肥大细胞增多,循环中的肥大细胞产物(血清类胰蛋白酶)和维生素B12增多以及脾大。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是因为编码该激酶的基因发生了重排。骨髓增殖型HES多发于男性。淋巴细胞型的男女发病比例相当。淋巴细胞型以皮肤表现为主,主要表现有湿疹、瘙痒症、红皮病、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很少发展为心肌纤维化。该型患者有独特表型的T细胞克隆,通常为CD3、CD4,还有其他表面标记,如IL-2受体的A-链、HLA-DR等,这些T细胞克隆产生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5和IL-13。患者的IL-5水平升高,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E升高。此亚型最后可发展为淋巴瘤。因此,尽管淋巴细胞型HES总的表现为良性,该T细胞克隆可多年保持稳定,但是仍需被视为有潜在恶性化的疾病并保持对患者的密切观察。

【诊断】1975年Chusid等提出特发性HES的诊断标准,目前仍在使用:

(1)外周血EC绝对计数大于1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者少于6个月但伴有器官受损的证据;

(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EC增多,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患或其他可引起EC的疾病;

(3)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HES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多种疾病均可继发EC增多,如寄生虫病、过敏性疾患、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等,故其诊断属于排除诊断。

【鉴别诊断】与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cell leukemia,ECL)鉴别比较困难。根据WHO对骨髓肿瘤的分类,ECL和HES同被归为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ECL有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异常,原始细胞增多、肝脾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有助于其诊断。总的来说,如果没有髓系细胞克隆性异常的证据,则考虑诊断HES,若有克隆性异常则支持诊断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