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镗急诊医学(第2版)
- 王一镗主编
- 2579字
- 2023-07-27 15:50:57
第1节 现场心肺复苏术
心搏、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①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②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③瞳孔散大;④部分患者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⑤无呼吸或呈叹息样呼吸。
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作综合性判断,但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作进一步判断。
由美国心脏协会主导,先后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多年来,对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心肺复苏程序,一直是A-B-C,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而在2010年的新指南,则将之更改为C-A-B。作出如此重大更改的理由是,由于绝大多数心搏骤停发生在成人,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心搏骤停者的最高救治成功率均为有目击者的患者,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对这些患者的CPR的关键操作应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采用C-A-B程序,可以避免因先做A-B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其实施方法是施救者对心搏骤停患者立刻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其频率不少于100次/分,故约需18秒)然后可接着进行A-B的操作。
大多数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未能有旁观者进行CPR,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而该程序的第一步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这正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如果提出先进行胸外按压,则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这一措施。
CPR虽为一系列操作,但是医务人员多以团队形式工作,即各成员往往同时执行CPR的各个环节,使CPR有序地进行。
传统CPR的ABC程序及其他有关方面,已实施多年,实际上已深入人心,但参与制定2010年CPR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认为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CPR的人员进行更新培训,付出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兹将2000—2010年三次CPR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列表如下(表11-1):
表11-1 2000—2010年CPR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变化
一、早期识别
成人突发心搏骤停是根据患者有无反应和呼吸来判断。心搏骤停患者最初还可能是叹息样呼吸,急救人员可能会混淆这种非典型表现,从而延误求救和开始CPR,培训时应提示急救人员注意可能出现的不典型心搏骤停表现。
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方法】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图11-2)。
二、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生命。
人工建立循环的方法有两种:①胸外按压;②开胸心脏按压。在现场急救中,主要应用前一种方法。
【方法】
(1)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寻找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2)按压部位: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图11-3)。
(3)按压方法
1)将一手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图11-4)。
2)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图11-5)。
3)按压用力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尽量减少按压之间的间断,按压应用力、快速(≥100次/分),注意应使两次按压之间胸廓能完全弹回。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成人患者至少为5cm(≥5cm)。
图11-2 将患者放置仰卧体位
图11-3 胸外按压部位
图11-4 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按压胸部
(6)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垂直(图11-6),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5cm,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4)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5)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6)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7)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图11-7)。
三、A(airway)畅通呼吸道
【方法】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图11-8)。
【注意点】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四、B(breathing)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判断患者不存在呼吸后,即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廓上抬。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廓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图11-9)。
(6)每次吹入气量为700~1000ml。
【注意点】
(1)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1000ml可造成胃内大量充气;
(2)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3)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4)CPR时,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两口,即30∶2;
(5)亦可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口对口呼吸。
图11-5 抢救者双臂绷直向下按压
图11-6 按压时肘部弯曲
图11-7 两手掌交叉放置
图11-8 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
图11-9 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当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婴幼儿时,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方法】
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1)开放患者气道;
(2)使患者口部紧闭;
(3)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鼻孔吹气;
(4)呼气时,使患者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
(5)观察及其他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图11-10)。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1)将婴幼儿头后仰,下颌部向上轻轻抬起,或以一手轻托后颈部;
(2)使婴幼儿口及鼻孔均开放;
(3)深吸气后,用口包住婴幼儿口鼻,用力吹气,同时观察胸廓有无抬起;
(4)其余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
图11-10 口对鼻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