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病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谷晓红 马健主编
- 1083字
- 2023-08-15 17:55:35
四、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温病的临床表现由于温邪的性质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表现既是区别于其他疾病的客观依据,也是各种温病的共同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起病急,传变快,病情重
温病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重。所谓起病急骤,是指患者有较确切的近期发病时日。病变过程中传变较快,变化较多,病情严重者,可一日一变,甚或一日三变。同时,温邪致病力强,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快,很容易转为重症。这与一般内科杂病的起病情况和演变过程明显不同。此外,某些湿热类温病如湿温起病相对较缓,传变较慢,所以上述的“急”“快”也是相对而言的。
(二)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发热是温病的主要见症,各种温病自始至终都有发热表现。只是不同类型温病和在温病的不同阶段,发热的性质和具体表现有所不同。所谓热象偏重,不仅是指热势较高,还包括了烦渴、尿赤、舌红、苔黄等一系列“热”的征象。如温病初起邪在卫表时,即表现出发热重恶寒轻、舌边尖红、脉浮数等特点,邪热入里后则热势壮盛,并伴有心烦、小便黄赤短少、苔黄舌红、脉数等邪热亢盛征象。
(三)易化燥伤阴
温邪具有阳热之性,易于灼伤阴液,尤其是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很容易出现阴液损伤的表现。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说:“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所以在温病过程中易于出现口渴、舌干、唇焦、齿燥、小便短少等阴液受伤的表现。在温病后期,阴伤的表现尤其明显。一般来说,邪在上焦、中焦或卫分、气分阶段,多易损伤肺胃之津液,阴伤的程度尚轻,以口鼻唇咽的干燥征象为主要表现;邪入营血或深入下焦,则阴伤程度较重,常表现为全身性的津枯液涸,肝肾阴精耗竭。
此外,湿热性质温病的初起阶段湿重热轻,湿热蕴蒸,化燥伤阴的病理变化并不明显,故较少出现阴液耗伤的干燥征象。一旦湿热化燥化火,其病机变化随即演变为与温热类温病相同,化燥伤阴的病理特点即会显现。
(四)易内陷生变
温邪袭人传变迅速,病程中常因邪热炽盛,正不敌邪,致使邪热深陷于里,出现一系列急重、险恶证候。如热陷血分,迫血妄行所致的皮肤斑疹密布,多部位脏器等出血;热邪内闭心包产生的神志昏迷;热陷肝经,热盛动风引起的手足抽搐;邪陷正脱造成的气阴外脱、阳气外脱或内闭外脱,且闭窍和动风常可同时出现。以上见症均属温病严重而危急的证候,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引起邪热内陷,正气溃败外脱的严重后果而危及生命。温病过程中这些急速出现的重险表现,亦是区别于一般内科杂病的重要特点之一。
以上四个方面,是温病的共同特点,就某一温病而言,这些特点可显示出程度上的差别及本身固有的特性,因此,不同的温病又各具一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