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陈涤平主编
- 910字
- 2023-08-15 18:26:50
第一节 “未病”的范畴
对于“未”的释义,《小尔雅·广诂》云:“未,无也。”“没有”“无”也是大家对“未”字通常的理解。《说文解字》说:“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凡未之属皆从未。”对于“病”的释义,《说文解字》说:“病,疾加也。从疒丙声。”从原字义来说,“未病”即“没有病”,或“没有重疾”“不病”,或“不是重疾”。
通过研究出土的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未”,有学者认为“未”通常可以译为“还不”“还没”“还没有”,不能直译为“没有”“不”。其具有时间性,表示动态否定,是对过去以至现在表示否定,而对将来表示愿望或可能,其强调动作行为的可变性。也就是说,“未病”就是现在还没有发病,还没有传变、恶化,或者复发,但将来可能或者很快就会发病、传变、恶化,或者复发。“未病”,就个人身体而言,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未病”一词由来已久,几乎都是伴随“治未病”而出现。“治未病”可追溯到殷商时代避祸防患的观念,因其影响到医学界,被引申发展成为“治未病”的思想。“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中出现“未病”一词的还有两篇。《素问·刺热》:“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提出“未病”的概念外,还有一些隐含未病内容的篇章。如《灵枢·贼风》提出的“故邪”概念,用以指代体内客舍久留的风寒暑湿等邪气,此时正气不能彻底地驱邪外出,但尚能控制邪气,故“留而未发”之邪未即发病,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素问·刺法论》中“以法刺之,预可平疴”所云之“疴”指代将要发生的疾病,小金丹方“服十粒,无疫干也”中的“疫”亦指代未病。历代医家对未病的论述多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并逐渐发展完善。
“未病”所表现的状态即为“未病状态”。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健康、疾病概念,目前对“未病”状态及其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