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伦理与职业素养:计算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匡芳君 陈伟 周苏主编
- 2030字
- 2023-06-28 15:37:50
1.4.3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计算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计算机科学并最终促使了人工智能的出现。计算机这个用电子方式处理数据的发明,为人工智能的可能实现提供了一种媒介。
对于人的思维模拟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是功能模拟,对人脑的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于是,实现人工智能有三种途径,即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实用型人工智能。
1.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又称多元智能,研究人员希望人工智能最终能成为多元智能并且超越大部分人类的能力。有些人认为要达成以上目标,可能需要拟人化的特性,如人工意识或人工大脑。上述问题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完整性:为了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你必须解决全部的问题。即使一个简单和特定的任务,如机器翻译,要求机器按照作者的论点(推理),知道什么是被人谈论(知识),忠实地再现作者的意图(情感计算)。因此,机器翻译被认为具有人工智能的完整性。
强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模仿人类的行为,这种人工智能被认为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具有独立思考、推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这种人工智能具有和人类类似的情感,可以与个体进行共情。强人工智能观点的倡导者指出,具有这种智能级别的事物,已经不再是人类所开发的工具,而是具有思维的个体,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和人类没有差别了—因为人类也可以看作一台有灵魂的机器。既然机器有了灵魂,为何不能成为“人类”?这其中更是涉及了“何为人”的哲学探讨,这种探讨在诸多的科幻小说中也多有描述,其中重要的载体就是这种“强人工智能”。虽然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只有一字之差,但就像物理学中的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一样,二者含义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强”其实是一种断层式的飞跃,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升华。
强人工智能的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
(1)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
(2)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与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
强人工智能即便可以实现也很难被证实。为了创建具备强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程序,我们必须清楚了解人类思维的工作原理,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弱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是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弱人工智能指的是利用设计好的程序对动物以及人类的逻辑思维进行模拟,所指的智能体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活动,但是这种智能体缺乏独立的思想和意识。目前就算最尖端的人工智能领域也仅仅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即使这种人工智能可以做到人类难以完成的事情。甚至有人工智能学者认为,人类作为智能体,永远不可能制造出真正能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就目前的生活来看,这种弱人工智能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譬如手机中的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等。但是说到底,这些只是工具,被称为“机器智能”或许更为贴切。
1979年,汉斯·莫拉维克制成了斯坦福马车(见图1-18),这是历史上首台无人驾驶汽车,能够穿过布满障碍物的房间,也能够环绕人工智能实验室行驶。
弱人工智能只要求机器能够拥有智能行为,具体的实施细节并不重要。深蓝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它没有试图模仿国际象棋大师的思维,而是仅仅遵循既定的操作步骤。倘若人类和计算机遵照同样的步骤,那么比赛时间将会大大延长,因为计算机每秒验算的可能走位就高达2亿个,就算思维惊人的象棋大师也不太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战略意识,这种意识将需要考虑的走位限制在几步或是几十步以内,而计算机的考虑则数以百万计。就弱人工智能而言,这种差异无关紧要,能证明计算机比人类更会下象棋就足够了。
如今主流的研究活动都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而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则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3.实用型人工智能
实用型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将目标放低,不再试图创造出像人类一般智慧的机器。眼下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创造出能模拟昆虫行为的机器人(见图1-19)。例如,机械家蝇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用,但即使是这样的机器人,在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时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一群如狗大小,具备蚂蚁智商的机器人在清理碎石和在灾区找寻幸存者时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1-18 斯坦福马车
图1-19 华盛顿大学研制的靠激光束驱动的RoboFly昆虫机器人
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精细,我们的机器能够模仿的生物越来越高等,最终,我们可能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机器似乎变得像人类一样智慧了。也许实用型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殊途同归,但考虑到一切的复杂性,我们不会相信机器人是有自我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