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健康和生命的“甜蜜杀手”

糖让人觉得甜蜜、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但是,如果血液中的“糖”超出了正常值,就给身体带来“甜蜜的负担”——糖尿病!

●什么是血糖

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后,经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称为血糖。血糖是供应人体生命活动的热量来源,所以血糖必须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才能供应身体的需求。血糖高了或低了,都会影响到健康。

●血糖多高是糖尿病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数值就是血糖值。在正常情况下,血糖值的上升与下降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超出这个范围,就容易影响人体代谢,其中糖代谢出现紊乱,就可导致糖尿病。

正常人的糖代谢过程

米面、水果、蔬菜、肉蛋鱼等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进入肠胃后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之后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变身成为“血糖”。这时,身体检测到血糖增多,胰岛细胞就会分泌胰岛素,以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为身体提供热能和动力,保持各脏器的持续运转。

糖尿病是如何形成的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很多人暴饮暴食、过量饮食喝酒,加上缺乏运动,葡萄糖来不及消耗和转化,从而导致血糖陡升。

为了把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胰岛细胞不得不快速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样又使血糖陡降,胰岛细胞又被迫分泌胰高血糖素以把血糖升高到规定的水平。来回折腾,胰岛疲惫不堪,胰岛素的效率也大打折扣,慢慢形成“胰岛素抵抗”现象(即糖尿病前期)。

“工作”效率低了,但又不能放任血糖升高不管,胰岛细胞被迫分泌超大量的胰岛素,但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会因超负荷工作而坏死、衰竭,形成“胰岛素相对缺乏”现象。血糖的分解与利用离不开胰岛素,胰岛素不足,血糖就会在血液中越积越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

①糖负荷后2h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

②IFG、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

③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④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

⑤空腹血糖值≥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毫摩尔/升,并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糖尿病了(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

温馨提示

进行血糖监测时,如果你的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小于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小于11.1毫摩尔/升,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表示已经有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了,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调整生活、饮食方式,避免被糖尿病“收编”。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临床上,糖尿病主要有如下类型:

1型糖尿病

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且胰岛功能低下造成,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

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因胰岛功能减弱、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所致,90%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式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

女性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被称为妊娠糖尿病。有的患者在分娩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也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之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以及基因缺陷、不当使用药物及化学品、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各种糖尿病。有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可随原发疾病的治愈而缓解。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三多”即多尿、多饮、多食,“一少”为体重减轻。

“三多一少”并不代表就是糖尿病,例如体能消耗过大可使人多食;减肥和夏季食欲不振时也会出现体重减轻;患有某些疾病也会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等等。

没有“三多一少”不代表着没事,因为有的人对高血糖不敏感,即使血糖已经很高了,但身体上没什么感觉;也有的人肾阈值升高了,虽然已经属于糖尿病,但多尿的症状并不明显。

因此,建议35岁以上的中年人以及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妊娠期女性、体重严重超标者,要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后果

都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分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大多和血糖急剧升高、不恰当用药或停药、感染、饮食不节、精神刺激、急性应激状态等分不开,而且发病凶险,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重点防治对象。长期的血糖升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容易造成血液垃圾黏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堵塞、老化,再加上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因素,可加快血管老化和堵塞的速度,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血糖控制不好,会使人从头到脚都受伤害。为了避免上述伤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控制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