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易觉察的“隐形杀手”

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等到突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时,才发现自己血压过高,但这时高血压已经给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保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了解血压升高的原因、表现和危害,知己知彼,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什么是血压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就是血压。

当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最大,这时的血压称为收缩压(高压);心室舒张不射血时,血液暂时停止射入动脉,而已流入动脉的血液靠血管壁的弹力和张力作用,继续流动,对血管壁仍有压力,这时的血压称作舒张压(低压)。

血压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动力不够则推不动血液,动力太强又会造成血流量过快,使血管受到挤压,甚至挤破、造成脑溢血。通常,成人正常动脉收缩压不超过17.3千帕(1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超过11.3千帕(85毫米汞柱)。

●血压多高是高血压

人体的血压是有波动的,起床、睡眠、吃饭、排泄以及工作、运动等一天的活动节奏都是由生物钟控制的,血压也会随着身体的活动而变化。在吃饭时,血压也会临时上升,在饭后几小时内血压会缓缓下降。另外,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上升,然后下降,在合理范围内的波动,都属于正常现象。那么,血压升高到什么程度算是高血压呢?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注意:由于血压在每天、每小时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分3次测量血压(最好不在同一天,严格意义上间隔1~2周),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

重视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

高血压前期(正常高值)是指从理想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即血压为130~139/85~89毫米汞柱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血压略低于140/90毫米汞柱临界值的状态是安全的,因此没有引起警惕。但其实,高血压前期可能出现头痛、头沉、头胀、脖子硬、走路轻飘等症状,当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可这并不代表不是高血压。

医学研究证明,当人的血压超过130/85毫米汞柱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会明显增加,而长期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10年后确诊高血压的比例也十分高,若能在高血压前期就采取治疗措施,多数人应能避开高血压。

所以,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不论有无不良症状,都应该及早进行相应治疗,以避免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及全身血管造成损害。

●高血压的典型表现

对多数人来说,血压升高却没有症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为机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血压升高时可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血压升高。但当血压升高比较明显,或者出现并发症,有可能会出现症状,比较典型的有:

头晕目眩

这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在突然蹲下而起立时出现,或是持续性头晕,看东西有一闪一闪的感觉。

头痛

多为脑后或太阳穴的持续性灼痛、麻木,或规律性的胀痛。一般清晨起床时发生,洗脸或吃早餐后,头痛会减轻,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头痛则会加重。

胸闷心悸

血压长期升高,可使心脏负担加重,造成左心室扩张或心肌肥厚,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肢体麻木

正常情况下,心脏泵出血液,血液流经血管,行至周身。而长期血压升高,可造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从而影响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使肢体局部供血不足,出现四肢麻木或肌肉紧张、疼痛的现象。

失眠、心悸、焦躁

情绪易紧张、烦躁不安,会给自己压力,导致心绪不宁、心悸、失眠、噩梦连连或在睡梦中突然惊醒。

●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后果

虽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但没感觉不代表没有损害,如果不及时控制住血压,它会慢慢损害心、肾、大脑等器官,堪称健康的“隐形杀手”。

血压升高,心脏最受伤,它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工作,而为了维持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心肌细胞数量会增加,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心室肥厚。同时,血液长期高压撞击血管,可使心脏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流变细或中断,增加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概率。

高血压还是血管硬化的“加速器”,而硬化的血管极易发生破裂。当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时,血压骤然上升,硬化的血管破裂出血,从而造成脑出血、眼底出血等问题。另一方面,高血压可使硬化的血管通道变窄甚至闭塞,使血流变细或中断,导致脑血栓、视力下降、失明等问题。

除此之外,高血压还伤肾,它可能使肾脏血管收缩、硬化,破坏肾脏过滤体系,导致蛋白尿等症状。而肾脏疾病可导致身体无法排出盐分和水分,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增加血管压力,使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