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食篇

(一)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说“来”

说起 “来”字的今义,真是再平常不过了。诸位可能没想到,“来”的本义却是一种食物,尤其是北方大地的百姓,一刻也少不了它。说到这里,诸位也许会问, “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答曰: 麦子。

“来”的繁体为 “來”,仍然依稀可见麦形。如果求之古文字,那就更形象了。 “来”的甲骨文为,金文为,二者均很像麦子的形状。

《说文解字·来部》指出: “来,周所受瑞麦来麦牟(móu)。”大意是麦子是天帝赏赐给周人的。为何说是天把麦子赐给周民呢?《诗经·周颂·思文》说: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朱熹《诗集传》注: “来,小麦。牟,大麦。”“牟”,后来写作 “麦牟”。

诗歌赞颂后稷送给周民麦种,奉天命养育百姓。后稷是周人的始祖,又名弃,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后稷的故事,《诗经·大雅·生民》记载得更为详细,具体情节如下:

后稷是无父所生,他的母亲叫姜嫄。有一天,姜嫄无意踩到了天帝的脚印,不料就怀胎生下了后稷。姜嫄觉得事情很怪异,恐怕不吉利,就将后稷扔到狭窄的小巷里,不想牛羊都主动过去喂奶给后稷吃。姜嫄又把后稷扔到树林里,他又恰巧被砍柴人救了。姜嫄一狠心,再次把后稷扔到寒冰上,结果更神奇的现象出现了: 只见天上的大鸟赶忙飞过来,展开翅膀为他挡风御寒。此时此刻,后稷禁不住大声哭起来了,其声音响彻云霄,满路行人无不惊讶。姜嫄终于明白了,这是上天所赐之子,抛弃不得,于是带回家精心养育。

后稷因为曾被母亲丢弃,所以名字为 “弃”。这个故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它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进入文明社会后,古人觉得女人无夫生子不光彩,因而认为后稷是上天之子,他受命于天,把麦子等农作物带来人间。“弃”天生聪明伶俐,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很有天赋,他带领周部族勤劳耕种,获得了一个个丰收之年, “弃”也就成了 “后稷”。所谓 “后稷”,就是 “谷神”、“谷王”之类的意义。后稷一腔心血扑在工作上,最终使周部族人丁兴旺,蒸蒸日上,为其后代子孙战胜商纣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上天赏赐周人麦子的说法。

麦子是上古极为重要的主食,缺了它,芸芸众生难以为生。尤其在北方,它是十分常见的主食。《诗经》一书多次提到麦子的栽种,如《鄘风·载驰》: “我行其野,芃(pénɡ)芃其麦。”(芃芃: 茂密的样子)《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麦……将其来食。”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麦子都是赖以活命的东西。《左传·成公十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景公梦见厉鬼作祟,召来巫师占梦。巫师预言他命不长了,肯定吃不上新麦子。晋景公不信这个邪,延请了一个叫医缓的名医来治疗。医缓说晋景公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晋景公觉得与梦中情景相吻合,于是称赞医缓是良医,还重重地赏赐了他。到了六月,晋景公想吃麦食,他让人献上麦子,又叫厨师煮熟,然后把巫师叫来。晋景公一边拿着煮熟的新麦给巫师看,一边气呼呼地训斥他说: 你不是说我吃不上新麦吗? 真是一派胡言! 骂完之后,晋景公令人把巫师杀了,接着准备吃麦子,却突然肚子发胀。晋景公赶忙去洗手间方便,不料却摔在粪池中呛死了,果然还是没吃上新麦子。

“来”字本来表示 “麦”的意思,怎么变成了来去之 “来”呢?《说文解字·来部》的解释是: “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如上所述,麦子是天帝赏赐给周民的,它来自于天上,因此引申为行来之 “来”。 “来”的今义产生后, “麦”字 “粉墨登场”,表示 “麦子”的意义。

说完了 “来”,顺便提提 “牟” 字。关于 “牟”字,人们多半会联想到 “谋取”的意思,但这不是它的本义。《说文解字·牛部》: “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牟”的小篆为 “ ”,是个象形字,活像牛口中吐气的样子。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 “牟”字后来假借为 “大麦”,但没过多久,又被 “麦牟”字替代了。

小麦

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