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孩子对阅读没兴趣,怎么办?
用有趣好玩儿的方式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帮助他建立阅读习惯

现在,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投入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资金为孩子选书、买书,但也有不少妈妈向我倾诉过同一个苦恼:“我家孩子就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我给他买了不少书,递到他手边,他都不读,有什么办法呢?”

这一代的孩子出生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中不少人从小就是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包围中长大的,他们就是这个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想要把他们和移动互联网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也不太现实。所以要想让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爱上阅读并最终形成长期且多元的阅读习惯,需要家长用一些有趣好玩儿的办法,在早期为孩子种下“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儿”这个基因。

阅读的时间战场:用阅读抢占孩子的大脑

如何让阅读这件事成为孩子生活、娱乐、休闲的一部分,让孩子在面对书籍、手机、iPad(苹果平板电脑)等众多选择时,仍然会在心里为书籍留有必不可少的一席之地?这是个需要智慧和耐力的命题。

儿童脑科学专家研究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3岁儿童的脑量能达到成人的90%,5岁时可达到成人的95%。所以,在儿童处于人生中大脑最活跃的时期,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尽早建立孩子的阅读兴趣,3岁之前最好不让孩子触碰电子产品,和孩子相处期间,家长自己也要尽量避免和手机“粘连”。

有一些年轻的父母一看到年幼的宝宝哭闹,就把手机递给孩子,用动画片或短视频吸引孩子眼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可能会因此立刻停止哭闹,这种方法很轻松省事,但这种行为将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形成巨大影响,最直接的后果是让手机图像在孩子年幼的大脑里占据了主导地位。

每每遇到这种情景,我都会给年轻的父母建议:下一次,请试试递给孩子一本书吧,色彩明丽的,活泼有趣的,再给孩子讲讲其中的故事,孩子一定也会停止哭闹,把注意力转移到好看的书上。对于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手机图像和色彩明丽的图书带给他的诱惑力和新奇感是没太大差异的,先入为主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禁止自己的孩子玩儿iPad,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也不让自己的女儿在14岁以前用手机。因为他们最清楚,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孩子的大脑受到刺激,影响记忆力以及大脑发育,轻则可能会使得孩子睡眠不足,兴趣单一,情绪低沉,身体出现问题,重则导致孩子沉浸在电子虚拟世界里,不愿与外界交流。

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起阅读习惯,如同身处一个时间战场,必须抢在电子产品之前,把阅读这件有趣的事情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对阅读形成认同、形成好感,最后形成依恋,这是让阅读与电子产品对决亦可立于不败之地最简单高效的方法。

打造家庭读书仪式

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读书亦是如此。打造家庭阅读的硬件环境,营造家庭阅读的软性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投入资金、时间和心力去认真且坚持不懈地完成。

首先,要做好阅读的硬件环境建设——打造家庭图书馆。

在很多城市的家庭里,客厅的布局都是电视中心模式,即有一整面电视墙,旁边还配有电视柜,对面是大沙发,这里基本成了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地方,也是家庭成员的主要活动场所,而书房则往往被安排在一间次卧或阳台。

这样的家庭电视中心模式所散发和传递的信号是:看电视是一家人在一起度过闲暇时光的最主要方式,也曾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家庭电视中心模式开始显露出诸多弊端。

随着每个人的业余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大家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逐步被稀释。电视节目不外乎几类,一类是影视剧,我们没有大把时间去追;另一类是综艺娱乐,还有一类是社会新闻,这两类我们在两点一线的通勤间隙通过手机就能获取;还有一些优质的电视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我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反复观看、学习。

换句话说,电视的社会历史地位逐渐式微,家庭电视中心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让位于家庭图书馆、阅览室。

我家的客厅就经历了这样的演变。女儿七八岁时,我们家里的电视机几个月都不曾打开过一次,它成了一种摆设,我们所有的闲暇时光,几乎都是在阅读、看电影和聊天分享中度过的,所以我们一致决定,让图书成为客厅的新主角。

于是,我们把占据客厅面积最大的电视墙改造成了一大面书柜,里面摆满了我们每个人喜爱的各色图书,它们好似一个个老朋友和新朋友在那里列队冲我们点头微笑,等待我们的阅览。

站在新落成的“家庭图书馆”里,女儿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妈妈,这才是我理想中家的样子!我们能在这里做很多喜欢的事情,看书、看电影,和朋友聊天,而不再成为电视的奴隶!”

我们把家庭电视中心模式转变成了阅读中心模式,期望让阅读(包括看优质电影和纪录片)成为家庭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从中汲取所需要的成长营养,这具有非凡的价值。

家庭图书馆建好之后,更重要的是软性环境的建设——不能让那些好书成为家里的摆设。家长需要把阅读当成一件每晚都要进行的仪式,用心经营。每晚在固定的时间,爸爸妈妈要放下手机、电脑和手头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在这个家庭图书馆读自己喜欢的书,或是亲子共读,或是各自阅读。放下手机捧起书本的父母一定是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柔和的灯光下,阅读的那份温暖、安宁与美好,在每个家人的心中传递。在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中,位于核心位置的是有思想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他们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而建设家庭图书馆、打造家庭读书仪式则是这个思想的具体落地行为。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两个高效方法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一个方法是,给孩子找一个会讲故事的导读老师。

书本和孩子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需要用引导阅读的方式把孩子引入阅读的大门。如果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一定要告诉他,这本书有多么有趣好玩儿,这本书能为他带来哪些快乐和享受,这可是他干其他事情所体会不到的快乐。要先用有诱惑力的语言把孩子带进这本书中。

这个导读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呢?妈妈是最好的导读老师,尤其是在孩子的学前阶段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妈妈需要手把手地把孩子带进阅读的美好世界,带着孩子读一本本好书。

除此之外,由原书改编上映的优质影视剧、纪录片也是最佳导读老师。在家庭图书馆里,虽然没有了电视机,但可以有一个投影仪和屏幕,我们依然可以从网上下载优质的电视剧、电影等,和孩子一起观看。

《红楼梦》是值得每个孩子阅读的文学巨著,但孩子刚开始接触这样的大部头时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刚开始独立阅读纯文字图书的孩子,他们往往读一两页就读不下去了。

我女儿云舟当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阅读障碍。我想,要用什么形式帮助孩子和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呢?灵感袭来,我想到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老少咸宜,女儿一定会喜欢!

于是,我和云舟一起观看了这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剧集,如黛玉初进贾府、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果然,孩子被这部电视剧深深吸引,并且通过观看了解了故事梗概,弄懂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体会到了这部名著的精彩之处,这为她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当云舟重新拿起《红楼梦》后,便一头扎进了大观园的青春世界里,读得昏天黑地、废寝忘食。一个假期的时间,云舟便一口气啃完了这部大部头。

同样,《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都有同名影视剧,可以让孩子们先看影视剧精彩剧集、片段之后再去看书,孩子在书里能读到影视剧里没有展现的更多细节和精彩之处,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慢慢爱上阅读。

由此看来,优质的电视剧和电影就能成为会讲故事的导读老师,从而激发孩子更大的阅读乐趣。

这个会讲故事的导读老师的身份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长可以卖个关子,只讲故事的开头或精彩、紧张时刻,勾起孩子对故事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再比如把书中的一些经典片段改编成小短剧,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来进行角色表演;或者下载一个配音软件,让孩子给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配音;也可以让孩子动手给书配上一幅自己设计的插画,给书中的人物画一幅肖像;等等。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二个方法是,把书里的世界和书外的世界有效链接起来。

阅读不仅是指读书本身,还包括读一读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读一读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书中的世界和书外的世界相互依存、交相辉映,如果我们能帮孩子找到它们之间的奇妙链接,这必将加深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也能促进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阅读中。

例如,如果孩子去过故宫,他一定会爱上读《故宫里的大怪兽》;如果孩子参观过国家博物馆,他一定会对《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感兴趣;如果孩子看过长江边的风景,他一定会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名句有更深刻的领悟……

在阅读中体验多元的人生,在旅途中验证书中的文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来都是人生中饶有趣味的两件事情。

由此,阅读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真正丰富和立体起来。书里书外的两个世界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不断刺激着孩子的心智成长。

通过建造家庭图书馆,打造家庭读书仪式,从而帮助孩子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且觉得“一日不读,无聊且无趣”,最终帮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终身阅读爱好者,这是父母赠予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