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偶尔少吃几口饭,别担心孩子营养不良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督促孩子吃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吃一点,长高一点,为此,父母们往往费尽口舌:“宝宝,多吃一点,不然以后长不高”“必须把碗里的饭吃完,不然不许去玩”“哭也没有用,必须吃完”……

不得不说,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管教太过严厉,虽然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可一旦关爱的方式不正确就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父母的关注点一直集中在孩子是否吃完了碗里的饭,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即使成年人偶尔也会出现不想吃饭的情况,那为什么无法接受孩子少吃一些呢?

归根结底,这种行为是由父母对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饭产生的焦虑而导致,主要担心孩子会因此出现营养不良、长得比其他孩子瘦小。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日常活动量不同,饭量自然也会天差地别。比如,幼儿园里的一个男孩子每次都能吃三碗饭,而大多数孩子只能吃一碗,这是否就表示大部分孩子不爱吃饭或者吃得太少?很明显,不是的。就像成年人一样,进行体力工作的人往往比每天坐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要吃得多。

因此,我们不必因孩子吃得少而忧心忡忡,只要孩子每天的膳食能够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就不会出现想象中的营养不良的情况。而盲目的焦虑和紧张往往导致一次又一次的“饭桌大战”。更何况,营养不良等情况的出现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营养是否跟得上呢?一般来说,在保证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孩子每天摄入食物量的多少与自身的营养状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在于膳食结构单一和食物营养密度不足。

膳食结构单一是指长期食用固定的营养成分的饭菜,比如,白粥和青菜。这种饮食方式也能够满足孩子的日常能量消耗,但实际上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没有得到补充。一段时间之后,即使孩子每天吃得很多,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食物营养密度不足,是指在同等体积或热量下,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浓度不足。这就容易出现孩子每天拥有营养均衡的膳食,实际上摄入的营养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比如,奶制品和精瘦肉属于营养密度较高的食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肥肉多为脂肪,含有的营养素较少,属于低营养密度食物,而纯糖类食物只能单纯提供能量,毫无营养密度可言。

父母们之所以因孩子吃得少而出现这样那样的担忧,就是误将吃得少和营养摄取不足画上了等号。因此,父母们大可放宽心,不必因自家孩子比其他孩子吃得少而感到焦虑。退一步讲,即使孩子偶尔几次吃得少,也并不妨碍合理的膳食对孩子生长发育带来的效果。

关于营养均衡的膳食,一些父母会按照营养书籍上的标准将食物的量精准到某一克数,并认为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营养均衡。如果真的严格按照书中的标准来,想必会把人折磨疯掉,营养数据标准不过是一种参考。父母只要了解大致的范围即可,孩子多吃一点别紧张,少吃一点别担忧。只要不是差得太离谱就不是什么大问题,重要的还是营养的均衡,食物摄入种类齐全。

>>>膳食均衡

儿童营养师认为,一个均衡的膳食结构由五大类基本食物构成:第一类,谷薯类,包括谷物、薯类以及杂豆类食物;第二类,蔬果类,包括日常的蔬菜和水果;第三类,禽畜鱼蛋奶类;第四类,大豆、坚果类;第五类,纯能量食物类,如植物油等。如果孩子每天的饮食涉及了这五大类,就说明膳食的营养结构比较均衡了。

>>>食物多样性

食物的多样性简单来说就是避免食物单一,同类食物不同品种。只有日常膳食食物多种多样,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良好效果。

父母可以对比一下,每天的主食品种有没有超过3种?蔬菜、水果品种有没有达到4种,一周有没有超过10种。虽然仅看图表数据,会让人觉得完成这样的食物多样化并不轻松,但当我们将这种膳食标准放在心上,准备食材不那么单一,就会发现做到饮食多样化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