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确实是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通货膨胀呢?

通俗来说,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越来越多,物价也水涨船高,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

比如像我小时候,当时很多餐馆都打着标语“一元吃饱,两元吃好”,一两元就能吃饱喝足。然而,现在一个包子都要几元钱了。想要吃饱喝足,人均可能就得几十元。想要吃好一点儿,人均可能就得上百元了。那未来呢?可能再过几十年,普普通通的一顿饭说不定就需要花费几百元了。

以前说起“万元户”,大家都很羡慕,万元户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身份的象征,代表了有钱人。但是现在,很多人轻轻松松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达到1万元了。

图1-1 普通的包子也涨价了

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衡量:

• 197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 447万元。

• 198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66万元。

• 199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6万元。

• 2008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3.5万元。

• 2013年的1万元,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

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万元户就是非常富裕的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1万元的购买力逐渐下降。可能几年的时间里,我们还感觉不出来有太大的差别,但是越往后,同样的1万元,购买力下降得越厉害。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

经济学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公式:

MV = PT

其中, M是货币总量; V是货币流通速度; P是物价水平; T则是总交易量,也就是经济体内的总产出。

通常来说,货币总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会推动等式右边的物价水平和总产出上涨。简单理解,就是水涨船高。

这就是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关系。

如何衡量通货膨胀

指标一:CPI

一些教科书会告诉你,通货膨胀率看的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用居民经常消费的一篮子262类基础消费品的价格,来衡量一段时间内的物价走势。

换句话说,CPI也是一个指数,只不过跟股票指数不同。它是统计我们普通家庭平时购买的消费品或者服务项目价格的指数。

最近几年,按照国内的统计数据,CPI同比增长率一年是2%~3%。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基础消费品的物价上涨速度是每年2%~ 3%。具体如图1-2所示。

按理说,我们的投资收益率跑赢CPI的增长速度,就算是跑赢通货膨胀了。如果按照上面这个标准,跑赢通货膨胀并不难实现,买点儿理财产品可能就能做到。

不过这个数字,肯定跟部分投资者的实际体验有很大差别。为什么呢?

图1-2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Wind)。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262种基础消费品,不一定是每个家庭都会去消费的,每个家庭的消费结构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说,一个养孩子的家庭和一个没养孩子的家庭,消费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上小学和孩子已经大学毕业的家庭,面对的消费情况又不一样;老人生病、长期卧床的家庭,开销也会不一样。

所以实际上,每个家庭面对的通货膨胀可能有一些差别。

指标二: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那怎么估算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呢?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作为大多数家庭的衡量标准。

这个数据,可以在官方网站查到。比如,生活在北京的人可以搜“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比如说,一、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是7%~ 9%,三、四线是5%~ 7%。这就是我们真正面对的整体的通货膨胀情况。2021年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如图1-3所示。

图1-3 2021年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官网。

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呢?

因为大家生活在一起,会一起竞争当地的生活、教育、医疗等资源。如果这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那这个城市实际的物价上涨速度也会比较快。这差不多就是一个家庭所面对的实际通货膨胀。

哪些资产可以跑赢通货膨胀

更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来了:面对通货膨胀,我们该怎么应对呢?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吗?

当然不是。我们不能拿着现金,现金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得把现金换成资产。

哪些资产可以跑赢通货膨胀呢?

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的资产有很多,但是普通家庭能够接触到的、长期收益好的资产,主要就是三类:

• 优秀的人力资产,人力资产的现金流就是工资收入。

• 优质的房地产资产,例如一、二线城市优质地段的房地产。

• 优质的股票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等。

这三类资产,是如何跑赢通货膨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