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幸福是理性的选择

序 幸福是理性的选择

写书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趣味之一便在于回答各种质疑。本书叫《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讲的是在侵蚀幸福的各种因素横行的时代里,如何拥有一个更幸福的人生。在写作过程中,我收到的那些质疑,归根结底是三个问题:“为什么说现在是消极时代?”“为什么要过积极人生?”“怎样过积极人生?”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在当下,侵蚀幸福的因素特别多。比如这些质疑:

“小时候觉得能吃饱饭就是幸福,有肉吃就是最大的幸福,长大后饭吃饱了,肉也随便吃,可我就幸福了吗?没有!那时候又觉得钱还是太少,再涨点工资就幸福了。最好自己做老板,那就最幸福了。结果现在我钱也多了,也自己做老板了,可我幸福了吗?还是没觉得!”

“幸福很简单!电影里说,‘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显然,他们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从这些话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人感到不幸福的原因:

人很容易适应物质水平的提高,因此,就算日子越过越好,钱越来越多,我们还是难以找到幸福;

中国人喜欢攀比,习惯于从攀比中得到幸福感,但攀比心对幸福并无好处。

除此之外,只要你环顾四周,稍加观察、思考,还可以发现更多原因,比如:

社会环境的恶化会冲击人的幸福感。这不仅是指赚钱的环境、生存的压力,还包括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道德标准混乱等社会大气候;

在目前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已经被打破,新的价值观还远未确立,在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无所适从,更不用说感到幸福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让我们为别人的目光活着,而不是为着自己的幸福;

享乐至上、金钱万能等观念的流行,让我们在追逐享乐、金钱的路上疲于奔命,却收获不到多少幸福;

人们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好事,太关注坏事,忽略了光明面,自然不会有好心情;

现代社会人情淡薄,传统的亲情、乡情都受到冲击,友好互助的风气大不如前,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

对这些幸福障碍,本书会一一提到应对方法。不过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中国会有这么多幸福障碍?哪些是从古到今一直就存在的,哪些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哪些是中外各国普遍存在的,哪些是中国所特有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对幸福障碍的见招拆招上,而要更进一步地追问:引起这些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纷纷扰扰的因素,也许只是偷走我们幸福的小偷,还有没有隐藏在幕后的幸福大盗?

幸福大盗确实存在,而且有三个,分别是自私的基因、冲突的环境和转型的时代。

这三个隐藏在幕后的大盗并不像小偷,让人一眼就能看透。在第一部分,我会用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分析这三个大盗到底从何而来,又如何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在这三个大盗中,“自私的基因”亘古长存,侵蚀着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幸福;“冲突的环境”则在人类走出远古时代后,侵蚀着所有“文明人”的幸福;而“转型的时代”是在特定的时期发力,专门侵蚀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

具体到当下的中国,我们和祖先一样被“自私的基因”偷走幸福,也和近一万年前的祖先一样,被“冲突的环境”困扰,同时中国又正处在翻天覆地般的转型之中,“转型的时代”也乘势大口吞噬掉我们的很多幸福。因此,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这三个幸福大盗聚首一处,开足最大的马力,在我们的心里横冲直撞、肆虐心田,无怪乎现在社会上弥漫着那么多消极情绪:焦虑、浮躁、空虚、绝望、敌意、猜疑……

但是,身处一个消极时代,并不等于就只能过消极人生。相反,我们可以为自己选择一种积极人生。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所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没有哪个时代是绝对积极或绝对消极的,它全在于你的选择。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围绕“怎样过积极人生”的问题展开,通过把幸福与健康作比较,提出了提升幸福的三个途径:平衡心理营养和心理锻炼和身体健康,其中心理营养又包括五种幸福成分:快乐、成就、投入、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在最后一章,我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并且也把提升幸福的范畴,从个人扩展到社会。

不过,在展开正文之前,我还需要回答“为什么要过积极人生”的问题。这个质疑并不限于当今中国的读者,它是古往今来很多先贤哲人思考的命题,其中说得最刻薄的,还得数19世纪的两个老外。

“愚蠢、自私、健康,是幸福的三个条件,其中愚蠢最不可缺少。”(法国作家福楼拜)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总比做一头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总比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好。”[1](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米勒)

显然,他们都把幸福当成了愚蠢、浅薄的同义词,仿佛只有不深刻、不理性的人才会去追求幸福,而真正的智慧只存在于悲观和批判之中,人生的意义绝不该包括幸福这种肤浅的目标。

一些中国读者对本书的质疑也与此类似。既然本书是讲幸福的,他们想当然地就把它划入精神胜利法或者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学之类,总之就是自欺或欺人。然而,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向你保证,这本书不是市面上那些常见的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学,更不是精神胜利法;它更像是一本科普书,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本书的内容,都有确凿的积极心理学研究作为科学根据。

所谓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幸福以及意义、成就、爱、公义等美好心理和品质的科学。心理学中对积极的人性一直研究不够,主要精力花在了对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疾病和消极情绪的研究上。鉴于此,1999年,新当选的美国心理协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博士在就职演讲中正式提出,心理学应该给予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同样的重视。从此,积极心理学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短短十多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成果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从企业、教育、医疗、公共政策到军队等各个领域,都极大地获益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既然本书是以科学为依据,那么你会发现,它和那些流行书籍截然不同。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结论不同。

流行书籍往往向你兜售时说得天花乱坠、包治百病,实际操作时却差强人意、大打折扣。积极心理学则严格从事实出发,认为幸福没有捷径。积极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说过:“幸福感可以提升,但要经过努力。”

2.结论不同,是因为方法不同。

流行书籍的结论基本上都不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2]本书引用的积极心理学的结论则都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得来的,比如长期的跟踪调查、严格的对照实验、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复杂的统计计算等。积极心理学以事实为依据,有科学做保证,可以切实地提升你的幸福感。

3.方法不同,是因为出发点不同。

科学没有流行书籍那样强的目的性。比如成功学会把成功置于人生的其他方面之上,一切都是为了成功,而塞利格曼则认为,蓬勃人生有五大要素[3]:快乐、投入、人生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4]。成功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而远非人生的全部目标。你可以选择把成功作为自己人生的重心,但平衡的人生更容易幸福。

同理,这本书也不是快乐秘籍,因为快乐所代表的积极情绪只是幸福的一个方面。本书主张在快乐、成就、人际关系、投入、人生意义之间自主选择,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甚至就算是幸福,积极心理学也认为,并不是幸福越多越好,而应当分清场合、成分和程度。[5]

因此,本书所讲的幸福绝非自欺欺人,而是依据科学、研究,讲究理性、事实,凝聚了全世界积极心理学家的智慧和辛劳。

更重要的是,如今人们已普遍不再相信上帝、来世,人生意义也不再由神秘力量预先规定,而是由自己来选择。你可以选择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也可以选择悲观、绝望地度过一生。如果你真的是以苏格拉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当你理智地考虑人生的问题时,你会毫无疑问地选择幸福,因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福的人更有创造力,思维更全面;

快乐的人更容易找到人生意义;

幸福的人更健康;

幸福的人更成功;

幸福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更好,生活中有更多的爱和感恩,更会帮助别人。

反过来也一样:

经常沉浸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体验到心流的人更幸福;

为人生找到意义的人更幸福;

健康的人更幸福;

成功的人更幸福;

与他人的关系良好、生活中有更多的爱和感恩、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更幸福。

无论是为了健康、成功等实际目标,还是超越了日常生活需求的艺术创造、道德等追求,幸福都是你理性的选择,乃至必然的结果。幸福不等于愚蠢、浅薄,相反,幸福是理性、深刻思索后的合理选择。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你,在消极时代里度过积极的人生。


[1] 这里的“满足”和“幸福”是一个意思。——作者注

[2] 这也不完全是流行书籍作者的错,更大的责任可能还在科学界。心理学长期过于侧重对心理疾病的研究,而忽视了怎样帮助正常人实现更美满的人生,因此,流行书籍作者即使想找科学依据,也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后,这一现象正在扭转之中。——作者注

[3] 参见Seligman,M.E.P.,(2011).Flourish.New York:Free Press。本书中文版即将由湛庐文化策划出版,书名暂定为《重新思考幸福》。——作者注

[4] 人际关系一词,在中文语境里多指人脉,即能为你带来好处的关系网。在本书中,人际关系只指它的本义,即你与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作者注

[5] 参见Diener,E.,Biswas-Diener,R.,(2008).Happiness: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Psychological Wealth.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中文版《改变人生的快乐实验》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