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
- 林雪萍
- 2208字
- 2023-02-28 20:18:11
前言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引起了深重的灾难。制造业供应链也受到很大影响,全球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几十年来由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制造专业化分工格局,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也包括质疑。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传统有效的支撑因素和认知逐渐被瓦解。这些现象都需要得到新的认识和确认。但毋庸置疑的是,制造现场所创造的价值正在逐渐重塑产业价值链,重新挖掘制造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愈发重要。
自从20世纪80年代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出版以来,产业界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制造是一个低端环节,其中被称为“夕阳产业”的传统产业更甚。而且,似乎只有将产业放在低成本、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生产,才可能产生有限的利润。中国制造也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逐渐长大成为“世界工厂”。
然而,这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附加值显然是被忽略了的,那就是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创新。制造与创新二者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当前这样清晰地展现出来过——这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工业走向专业化分工进程中所展示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成果。中国制造的创新成果很少能以专利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它的贡献也被大大低估了。对于制造创新,需要有一个更长的价值链周期,才能识别其中的价值。并非只有“源头创新”“设计创新”等才是亮闪闪的创新;中国制造在工厂现场,通过与源头创新进行工程化结合,同样取得了闪亮的创新成就。
例如,新疆金风、苏州博众等优秀的制造企业通过在制造端产生的创新,延展了源头创新的巨大市场价值,实现了基础原理与市场应用的完美结合。这是对中国制造创新链条完善的一种探索,经过重塑甚至再造知识结晶的过程,从而为创新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许多初创企业尽管有着良好的源头创新,但由于制造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还没有来得及积累足够用户的时候,就可能已经夭折在创业途中。中国制造广泛而多样化的土壤则提供了孵化创新技术的大量可能。
制造企业与上下游的联合创新处在一个交叉地带,它位于企业之间的结合部。在这里,许多知识产权、操作机制并不完全清晰,无法用白纸黑字的文本完全确定清楚——事实也证明过于严谨的商业条款规定往往会限制联合创新的发生。 例如,小米与飞利浦在讨论合作生产智能灯泡的时候,飞利浦准备了几十页的合同文本,过于清晰的权责约定,一度使得谈判中断。最后双方意识到只有在“灰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求同存异。这些合同文本最终被简化成了两页,二者通过合作顺利地打开了欧洲的照明市场。这种对不清晰的未来形成的包容合作创新,可以称之为“灰度创新”,用来解读制造商与外部机构进行联合创新时的场景。它以“制造现场”为视角,解释了一个优秀的制造商如何联合研究院所、上游供货商、下游用户等共同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从而促进创新。灰度创新的理论表明,制造现场中大量创新的价值在重要性上并不比“源头创新”低,所投入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可能是源头创新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价值不可低估。
灰度创新强调的是,其发生在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结合部,无论是制造与上游设计的结合,还是制造与下游用户的结合。生产的现场、轰鸣的机器都提供了富饶的创新土壤。灰度创新当然并不是只发生在中国。每个国家的制造业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大量案例。只是,在全球化专业分工愈发明显的当下,中国制造业贡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产能,这使得中国制造与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内部结合部之间所形成的灰度创新尤其显眼。
本书第一章给出了灰度创新的定义,制造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本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当制造处于孤立一环的时候,那就是它最为弱小的时刻。第二章和第三章,快速回顾了不同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片段式场景勾勒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那些创新动力。这些努力,连同第四章所描述的产业生态,一起构成了对制造链条上各攸关方的决定性推进力量。
第五章到第七章,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帮助制造企业去理解,应该如何与上游、下游建立广泛的连接关系。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是灰度创新的伙伴,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为企业灰度创新提供创意。学会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选择性的连接,是一个企业家战略视角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在第八章到第十章中,为企业家进一步落实灰度创新提供了一些实战操作中有用的法则。灰度创新的基本法则和创新失灵的机制,从正反两个角度给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启发。而知识产权的流动,在灰度创新的活动中是广泛存在和渐进式发展的。
本书涉及了许多不同的制造业企业,范围比较广,同时也借鉴了大量国外的案例。这些案例来源各自不同,许多案例参考了很多书籍,并不是一手材料。这些案例本身的细节并非最为重要,它背后所带来的思考更值得关注。希望《灰度创新》能够成为增强企业制造创新、提升研发效率、加强企业间合作的一本实用而有效的书籍。中国制造要走向中高端价值链,良好的政策设计、给力的科研院所、健全的行业组织等都是很关键的,因此,本书也希望能为产业和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些整体上的思考。
灰度创新是一种创造,但其中也蕴含大量的失败。当前正处在全球化分工出现局部挫折的形势下,许多制造方式和供应链都在重新组合,都是新事物,而灰度创新的各要素也需要恰如其分地连接。
拆除企业间的边界,走向无边界制造,探索更多的创新机制,这是一个时代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新冠疫情正在重塑供应链的形态,分布式制造或将会更加普遍。制造与创新的相伴和分离,也需要更多的关注。
林雪萍
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
南山工业书院发起人
2020年7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