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胡笳悲夜月,天高路远任君行

月明星稀,秋风吹渭水,落叶铺满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转眼到了西域使团出发的日子。

清晨,未央宫前熙熙攘攘,皇帝的銮驾在群臣的簇拥下逶迤而行,出了重重宫门,来到了西安门。出了西安门,往西望去,一马平川,张骞和堂邑甘父及出行使团早早就位,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列队整装待发。只见队伍中有医官,随身携带着各类常用的中草药和医书;有书记掌事,小心翼翼地收好《山海经》以及《诗经》《论语》等经典;有厨师,负责一行百余人的餐饮伙食;有传讯官,以便及时将西行途中见闻传递回长安。当然,还有汉武帝钦点的护卫,负责沿途的安全保障。

张骞站在队首,不停地翘首张望,等待着皇帝御驾的到来。

此刻的汉武帝刘彻却心事重重,担忧着张骞此行艰难困苦,思虑着西域强敌会不会伺机而动。

此刻同样心事重重的,还有正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他刚刚从平阳公主府调来不久,这是他负责的首次重大活动。皇帝要亲自到西安门外送西域使团出行,西安门外这一带的安全,由卫青负责值守和巡逻。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护卫任务,天没亮他就起床了,围着西安门附近反复勘察,确保万无一失。

卫青想以自己的实力向别人证明,他不是依靠姐姐卫子夫而获得的官职,而是自己实至名归。负责喂马的时候,他是最好的马夫;负责巡逻的时候,他是最好的守卫;以后,如果有机会驰骋疆场统率千军万马,他也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将领。

透过摩肩接踵的人群,他看到站在队首的那个高大的身影,那一定就是人们口中热议的此次西域之行的使臣张骞大人了!望着张骞的背影,他心中萌生出一种莫名的向往和羡慕。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揭下皇榜,获得陛下青睐,骑上战马奔赴遥远的西域,保家卫国、开疆拓土,该有多好啊!”卫青喃喃自语。正徘徊间,远远望见皇帝的銮驾已经从西安门出来了。

“臣等拜别陛下,此去定不负使命!”张骞声如洪钟,听得汉武帝心中一震。站在使团前列的人也都是神情肃穆、掩饰不住的兴奋激动。

“好!好!朕在长安等着中郎将的好消息!”汉武帝郑重地将使臣旄节交给张骞。

张骞双手高高接过这三重旄,细细端详着这用牦牛尾巴尖上的毛扎成的红色旄节——代表着大汉使臣的身份,心中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叩谢之后,转身昂首立于队伍的最前列,随后翻身上马,策马扬鞭,一路向西出发了。

最初的几天,使团在大汉的国土上顺畅通行,一路上由护卫队和地方官员组成的陪同队伍,让一行人有着牢靠的安全感。张骞望着前后浩浩荡荡的人群,心中甚是宽慰,对此行信心大增。

队伍行平原、涉渭水,一路向西,转眼就来到了泾水和渭水的交界地带,只见两条大河奔涌相汇,一清一浊,所谓“泾渭分明”,这景色的确震撼。张骞问随行的文书是否知晓此景缘由,文书答曰:“大人,《诗经》中《邶风》记载‘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说的就是这等奇观啊!我也是第一次亲眼所见,的确震撼!”

“哈哈,我之前阅览典籍,闻听先人介绍渭水流经八百里秦川和关中平原,肥沃之地,水草丰茂,所以河水清澈;而泾水从黄土之地携带泥沙而来,所以浑浊。两条河流交汇之处,清浊分明,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啊!”张骞把两条河水的来历一说,大伙立刻清晰明了。

“原来如此啊!我等今天不仅大饱眼福,还受教于中郎将了。”领头的几位随从纷纷点头称赞。

“那我们就沿着渭水而上,这样一路上补给方便,也可以随时休整。大人以为如何?”甘父提议,“我曾经在陇西当过兵,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我们直奔陇西,这一路应该会比较顺利。”

“好,从地图上看,这样可以避开平凉、固原,就按照你说的传令下去。”张骞边看地图,边与甘父讨论行军方向。

使团一行逆渭水而上,沿途树木郁郁葱葱,金黄色的庄稼大片大片随风轻摆,等待收割,颇有农家秋乐之趣。张骞想起汉中的父老乡亲,此刻估计也正在为秋收忙碌,不禁心中欢喜。他兴致高昂地与左右随从讨论着行进事宜,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顺利经过了右扶风(今陕西宝鸡),就来到渭水上游地界的陇山一带。

这陇山又叫六盘山,右扶风恰好处于山脉的南端,陇山从东南往西北蔓延,它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这里山势雄壮,地形开阔,翻越了陇山,就要到陇西了。

因为陇山的阻隔,山的两侧形成了两个季节、两种景观。陇山是张骞和使团此行遇到的一道难关,特别是秋风一起,天气转凉,有几个随行的文书人员就病倒了,用了几服药之后,也不见好转。甘父主动请缨,带着几个身手矫捷之人,到附近山上盘桓一圈,带回来了几块淡黄色的根茎。他嘱咐使团负责炊事饮食之人,将此物切片、熬汤之后,让几个生病的人服用。几日后,服了汤药的病人神清气爽,再无不适。没想到看似普通的植物根茎,竟然能够药到病除!

“何物竟然如此神奇?”大家纷纷围着甘父好奇地询问。

“此物名曰黄耆,这附近山上长得不少。我早年在陇西一带当兵时,曾经不幸身中风寒。幸遇一位老者告知此方,救我一命。我跟随老者数月,助他采挖此物为报。”

有了这次仗义出手寻找草药的经历,大伙纷纷对甘父心生好感,说话也亲近了许多,也不再议论和笑话他的长相与众不同了。

随着使团继续前行,天气越来越恶劣,竟然在山坳之中遇到了一片滩涂沼泽地。大风一起,漫天黄沙扑面而来,这架势令使团一行人颇为震惊。特别是来自南方、从未见识过大西北猛烈风沙之人,以为渭水沿岸的风光和家乡虽有差别,但都能习惯,哪想着这挑战说来就来!

使团正在按照原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分散围成几团,打算躲避一下风沙,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和厮杀声,快要摆好的队列顿时被一支来势汹汹的马队冲得四下散开。甘父着急呼唤张骞,被来袭的人盯上,直接围了起来。转瞬间,百十人的队伍被四分五裂、各个击破,有的被风沙迷了眼睛,还没睁开眼就被绳子牢牢套住。

风沙略住,张骞一行人已经被押解到附近的小山坡下。他们定睛一瞧,原来是遇见了当地的土匪打劫。

“好大胆子!你们竟敢打劫朝廷使节,不要命了吗?”张骞怒斥劫匪。

“你们一看就不是好人,竟然私通匈奴!要么我去报官,但估计官府也没空管你们这点事。干脆我替天行道,把这胡人宰了吧!”接话的人一听是朝廷使节,心中略微一惊,但也不动声色,说着话就把刀驾到了甘父脖子上。甘父大喊一声“我是汉家官兵!”听他口音如此纯正,没有丝毫胡音,拿刀的劫匪愣了一下。

“大汉地界怎会有你等如此行事之人?”张骞愤怒地斥责劫匪头目。

“这人说话文绉绉的,听不懂!军师,你来会会他!”劫匪头目唤了旁边一位身着曲裾、儒生装扮的人。

使团被劫匪拦住去路。

“唉,这地方鸟不拉屎,黄沙一飞半年吃土。别跟我们谈礼仪。哈哈,我祖上还受教过孔圣人呢,先人也当过贵族公卿,现在不都没落了!不抢就没饭吃,没活路啊!”这位军师看似娓娓道来,语气却毫不客气。

张骞听了心中也是一震。没想到,才离开长安几天,已经仿佛隔了一个世界。此刻,长乐宫和未央宫恐怕正是灯火通明,哪里会想到,仅仅几百里之遥,就有这一年有半年吃黄土的地方!

“这样吧,我把粮食留给你们一半。但是,人,你们不能动。这是陛下派出前往西域的使团,关系到大汉边疆的安稳。如果我们有事,陛下定会派军前来清剿。”张骞义正词严又恩威并施的一番讲话,听得劫匪头目也是心中直犯嘀咕。劫匪们也只是小打小闹,为了养家糊口过日子,并不想真的把事情闹大,惹怒官府。

几番唇枪舌剑,加上粮食细软的恩惠,劫匪们终于把张骞一行放了出来。但是,经过此番折腾,只剩下七八十人了。那些随从之人,本来就有不少是死囚,为了获得新生的机会才答应参加西域之行,到传说中荒蛮野兽居住的西域。如今,借此机会逃窜了也不足为奇。张骞吩咐甘父清点一下人数和剩余物资,稍事休息,准备继续西行。

是夜,荒凉的大孤山上,草木零落萧瑟,一轮孤月悬在空中。张骞望着扎营休整的队伍和肃穆安静的营帐,陷入了沉思。甘父见张骞如此情景,心中对张骞这位使团的核心人物充满了敬重和感激!他临危不乱,有理有据地震慑了劫匪的气势,又诱之以利、说之以理,成功保住了随行人员的性命,还留下了最重要的基础物资,确保能够继续西行。

甘父默默从行囊中掏出一支小巧的三孔胡笳,轻轻地吹了起来。幽咽之声传来,令闻者感到悲凄惆怅。张骞回头一看,没有打断甘父,而是走过来,坐在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兄弟,今天受惊啦!”张骞安慰道。

“张大人,甘父岂敢与您兄弟相称啊!今天承蒙大人救命之恩,当结草衔环以报。还请您今后直呼我的名字,和我的家人一样,叫我甘父吧!”

甘父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原来,他的经历颇为坎坷。年少时,他在漠北大草原上快乐成长,但不幸很快降临了。在一次部落之间的斗争中,他的父母族人都被匈奴王的手下杀害,还是少年的他被抓去当兵。谁知,在第一次派出打仗对阵汉朝军队时,他就被汉军活捉,卖给了堂邑县的一个贵族家庭,开始了十几年的为奴生活。幸运的是,这家人对他很好,他自称姓甘,于是这家堂邑县的贵族就给他起名为甘父。他为这家人服务了十几年,终于获得自由。恰逢大汉为了加强边疆防卫扩大军队,贴出了大量的招兵告示。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一想到可以不愁吃喝,又能够发挥特长,便应召加入了汉朝军队。他凭借天生的矫健和机警,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募兵,专门负责教新兵练习骑射。募兵不同于一般的征兵,而是有着更为突出的武艺和体力。在军队中经过多年锻炼,他不仅会讲匈奴语,还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

然而,他没有说出口的是,皇帝在一次外出狩猎时,无意中发现了他,悄悄派人把他召去,多次与他长谈,向他详细询问匈奴的生活习性、居住特点、行军打仗的方式。这次皇帝把他指派给张骞,正是一次筹谋已久的重要安排,绝不是一时兴起。

“好吧,从今以后,我就和你的家人一样叫你甘父了。只要没有外人在,你就直接喊我大哥。”张骞听了甘父的身世,也是感慨不已。

甘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本来以为像张骞这样的青年才俊,被皇帝看中的前途无量之人、代表大汉出使西域的官员,会瞧不起自己的匈奴出身和奴隶经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张骞不仅毫不在意,还要与他兄弟相称。

他拿起胡笳,对着夜空,继续吹奏自己的心曲。只不过,此刻的夜曲,不似刚才那样悲切,而是在浩瀚的夜空中盘旋,呜咽声中多了一丝空旷和辽阔,甚至,还夹有一丝生逢知己的深沉的喜悦。

翻越陇山,离开滩涂和秃岭之后,张骞率领使团直奔陇西而去。一路上的辛苦自不必说,随后翻过祁连山、越过乌鞘岭,更是充满惊险。

巨龙俯首,披云裹雾。乌鞘岭蜿蜒曲折,头朝西尾向东,东低西高,恰似一条蛰伏的巨龙,这乌鞘岭的风景,不可谓不壮观。张骞带着一行人,跟着向导艰难地牵马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山道旁边就是万丈悬崖,一个不留神就会马坠人亡。在悬崖峭壁间的一线天,张骞命令使团将重物卸下、拆分,逐一通过。登上了岭头眺望,雷公山和牛头山直入云霄、烟雾缭绕,使团一行人纷纷驻足,被这天堑之景深深震撼!

甘父也是赞叹不已,说自己从未上过乌鞘岭,没想到是这等人间仙境。一时间,使团队伍中洋溢着惊叹和喜悦,大家克服了初登乌鞘岭时的恐惧,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还时不时观望一下绮丽如画的风景。

这一路有惊无险,除了大自然的瑰丽壮美,倒是没有遇到其他意外情况。翻越乌鞘岭之后,张骞命令使团在山麓之下宿营,稍事休整,以备第二天继续前进。

等横渡黄河之后,他们就要进入河西走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