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希望

每一个夜都是那么的黑,那么的静,那么的霸道,广阔的华北平原被夜吞噬在幽暗的胸膛内,月亮好像也不愿违背夜的旨意,隐藏在那为人所不知晓的地域,而微微的夜风则使这个初春的夜变得更加神秘。在这个广袤的平原上,舒家庄是那么的不起眼,二百条鲜活的生命在春秋的忙碌与夏冬的闲适中轮回、繁衍。在这些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里,繁衍仍在进行,又一条生命将降临在这个不值一提的村庄。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十四大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安华县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下属乡镇政府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共十四大的会议精神,这一学习任务也被安排给了舒家庄村委会负责人舒川行。

舒家庄村委会在村里的小学办公,村里的小学只不过三间砖瓦房,村委会办公室占一间,会议室(平时也是唯一一名民办教师的休息室)占一间,教室占一间,十几个孩子一个老师就是这个小学的全体成员。为了传达中央的会议精神,村里各家当家主事的人都被叫到了村委会开会。作为村长的舒川行自然是会议的主角了,上过几天小学的他在讲台上读着镇里下发的政策文件,认真中透露着那股朴实的农民性格。

“嫂子找你有事。”村里的会计舒忠达从外面进来告诉舒川行。

“啥事啊?就说我给大伙儿开会呢!有啥事一会儿再说。”

“嫂子说是急事,让你出去。”

“老娘儿们能有啥急事,忠达,这个文件我读到第三段了,你接着给大家往下读,我出去一下。”

“行嘞,哥,你去吧。”

舒川行带着点怨气从会议室中出来,看见妻子李花在学校门口站着,“怎么了?有啥事不能等会儿再说,没看见开会了吗?有啥事快说。”

“他爹,是好事,舒诚他媳妇有了,都五个月了。”

“啥?咋回事?五个月了?咱俩咋都不知道?你这婆婆是咋当的?”

“他爹,你咋这么不讲理,我婆婆当得不好,你这个公公做得好?”李花一脸的委屈。

“行了,快说到底咋回事?”急性子的舒川行又有些不耐烦了。

“今天舒诚他媳妇说吃不下饭,总是恶心,就去镇里的医院看了看大夫,大夫说咱儿媳妇怀孕了,都五个月了。”

“啊!这是真的?五个月了咋都没有反应?”

“大夫说可能是营养没跟上。”

“现在人呢?,在新院?还是在老宅子?”

“在新院呐!”

“走,去新院,赶紧着。”说着话,舒川行便向着新院的方向跑去,仿佛那里有了新的希望。

就在快到了新院门口的时候,舒川行突然停了下来,回头去看妻子,妻子李花还在很远的地方追他,一会儿李花到了丈夫跟前说:“你着啥急?孩子又没生出来,你又咋了?傻站在这儿?“

“舒诚他娘,咱儿媳妇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这孩子是个好媳妇,而且高中毕业有文化有知识,能嫁到咱家来,咱家舒诚也应该知足了。你看现在咱家这情况确实是委屈人家孩子了,家里虽然穷,不过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可不行,大概算一下,咱家这几口人的口粮有咱们两个就差不多了,让舒诚把他每个月十几块钱的工资给媳妇买点有营养的吃食吧!”

“还用你说,你跑这么快,还不是担心你孙子?你这个老古董。”

“你也别说我,你不想要孙子呀?不过咱也不能亏待了舒诚他媳妇呀,做人要讲良心,再说了,不好好待人家孩子,亲家也不愿意呀!”

“你这当爹的,平常家里的事都不上心,为了村里的一点事却跑起来没完,今天这是怎么了?”

“净说些屁话,我啥时候不顾家了,没我,这一家人去喝西北风呀!晚上我和舒诚说这事。”

说话间,儿媳妇赵敏霞在院子里出来弄柴火准备做晚饭,看到公公和婆婆站在门口边上说话。

“爹,您和娘站在院子外面干啥呀?快进家里来。”赵敏霞说。

这句话让作为公公的舒川行很是尴尬,顿了一会儿,舒川行才开口:“哦,刚才听你娘说你怀孕了,我这不过来看看,今晚就别做饭了,去老院吧,让你娘做点好吃的,给你补一补身子。”

“爹,没事,刚五个月,您和娘这些天也挺累的,我自己做些饭和舒诚将就将就就行了。”

“这孩子,都是快要当娘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一会儿就过去吧,让你娘做就行了,我还要给村里开会,先走了,记住,一会到老院去吃饭啊!”舒川行向妻子李花使了个眼色就赶紧走了。

“诚他媳妇,听你爹的话,一会儿过去啊!我这就去做饭。”说着李花把赵敏霞手中的竹筐接了过去,和赵敏霞一起进了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