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百年前一场“红楼梦” 哪位皇帝是“梦中人”?

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里的贾府隐写的是皇宫,很多人对此都有共识。可是,《红楼梦》到底写的是哪个皇帝的事?对此,有明代末年皇帝、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不同的解释。《新话红楼》的作者张凯庆为什么认为是乾隆皇帝?前面的文章已列出大量的证据,在此作一综合论述。

一.红楼是哪里?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似乎没有人对这部巨著的书名提出异议,即:作者为什么最后将书名定为《红楼梦》?书名的含义是什么?在小说中,红楼到底在那里?

“曹家学”的观点:《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人,贾府就是江宁织造府。但是,小说中刘姥姥说,贾府位于“天子脚下”的京城,那么,江宁织造府是在天子脚下吗?江宁织造府里有红楼吗?

没有,江宁织造府的房子都是灰色的,而且,它不在天子脚下。

红学大师又说:《红楼梦》写的是曹頫家雍正二年至乾隆三年的事。但是,曹頫获罪进京后,奉命查抄曹家的隋赫德奉朝廷指令,“酌量拨给”曹頫的房屋是“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屋十七间半,”这十七间半房屋倒是在天子脚下,但是,这十七间半房是小说中描写的宁荣二府吗?哪里有半点红楼的影子?二层以上才能称作楼,一层的那是房。那十七间半是灰色的房子,连楼都没有,更别说是红楼了。

所以,请各位红学爱好者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将小说定名为《红楼梦》?又明确指出红楼是在天子脚下。那么,天子脚下的红楼是哪里?是紫禁城也!

请大家的思维穿越到乾隆朝,在大清王朝的天子脚下,只有紫禁城是红色的,只有紫禁城才能称其为红楼。紫禁城外的茫茫一片,全是灰色的房子。

所以,居住在这座红楼里的贾宝玉才被称为“活龙”、“龙种”和“凤凰”,这座红楼里的人才敢穿“上用内造”的衣服,才敢吃专为皇上种的“御田粳米”,才敢用皇上的专用色“鹅黄”和秋香色;宁国府的正门才会有五个门,一条直线上才会有九道门,贾府才敢建宫殿;才敢挂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九龙金匾、闹龙填青匾和墨龙大画;贾母才敢坐皇太后和皇后才能坐的八抬大轿,贾家的人生病了,才会有御医前来诊治,等等,等等;小说中那么多只有皇宫里才可能有的描写就合情合理了。

《红楼梦》书名的深刻含义是:故事是发生在天子脚下红楼里的一场梦。

二.《红楼梦》描写的哪个皇朝的事?

判断《红楼梦》描写的年代,要以书中描写的人、事或物品出现的最晚的年代为依据,后朝可以看到前朝的东西,前朝却看不到后朝的东西,因为前朝没有这个东西,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书中描写,贾琏是五品顶戴,“顶戴”是清朝特有的。

《红楼梦》的戏曲“文化基因”就来自于清代,书中上演的戏《长生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问世;贾母提到的戏《续琵琶》是曹寅写的;戏子的名字后面都带官字,也是清朝特有。这两条证据,就把明朝末年排除了,此其一;其二,宝玉和李纨屋里的玻璃窗,把雍正之前的皇帝都排除掉了,因为,雍正之前的住宅没有玻璃窗,中国所有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养心殿雍正的寝宫是中国住宅的第一扇玻璃窗。

其三,大观园和宁荣二府的玻璃灯具又把雍正排除掉了,因为,中国文化特色的玻璃灯具直到乾隆四十年时才研制出来,大观园和宁国府的玻璃灯具清楚地表明是中国文化特点的玻璃灯具,而且数量众多,“真乃玻璃世界”。贾府的玻璃灯具这个铁证,将《红楼梦》描写的年代定位于乾隆中晚期。这是小说中的物证。

“太祖皇帝仿舜巡”是人证。在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六次南巡,“江南甄家”四次接驾的皇帝只有康熙和乾隆皇帝,而省亲制度、曲柄七凤金黄伞、文忠公之嬷、太上皇以及“仿舜巡”等要素,毫无悬念的把“太祖皇帝仿舜巡”界定于乾隆南巡。因此,《红楼梦》描写的是乾隆朝皇宫里的事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隐写的就是乾隆皇帝

小说开篇的神话故事暗示神瑛侍者就是神鹰使者,他是满清皇帝的继位人,明点“红”,暗点“历”,点出“弘历”的名字,“十逢三五便团圆”,暗写出乾隆的生日,“此斗莫作升斗之斗来看”,又点出乾隆的星相;宝玉“面如中秋之月”,又不是满月,再次暗示了弘历的生日。

宝玉身着皇太子专用服装色“秋香色”,被称为“宝二爷”,“宝”指宝亲王,“二爷”指弘历在现实中排行为二。宝玉又被称为“活龙”、“龙种”、“凤凰”、“宝天王”、“宝皇帝”、“天下官”,脂砚斋在批语中不断地点出“八字”,暗示的就是乾隆的生辰八字;“太虚幻境”隐写皇上的后宫,“金陵十二钗”是皇上后宫十二宫的后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除了皇上,谁能称天下第一淫人?风流天子乾隆皇帝正是天下第一淫人;“于国于家无望”,再次暗示,宝玉就是皇太子。

再加上玻璃窗、玻璃灯具和“太祖皇帝仿舜巡”,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吗?绝对不是,将这一切联系起来,一切都大白于天下,小说中的贾宝玉,隐写的就是乾隆皇帝。而红楼一梦,就是发生在天子脚下乾隆皇宫里的一场梦。

解读《红楼梦》,必须符合作者设定的全部条件,如果是断章取义,仅仅解释其中的某个问题,而对其他作者给出的条件视而不见或避而不答,那样,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