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高情商的奋斗者:终身成长的63个砝码
- 曼筠
- 2319字
- 2022-07-26 15:56:59
属于自己的据理力争,该让步时就让步
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出国交流的机会。将赴使馆签证之际,学校安排了老师给我们辅导,提前做好准备。
来讲课的老师年龄不大,她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签证时,签证官问了两个问题,看上去很不耐烦,打算结束提问。她敏锐地捕捉到签证官的神态和动作,预感到结果可能对自己不利。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定了定神,鼓起勇气,掷地有声地喝道:“你听我说!”
就是这一声,让签证官对她另眼相看。后来,她坦陈了自己的情况,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在这段争取来的交流中,她获得了解释的机会。
若是不据理力争,可能就要与宝贵的出国机会失之交臂了。“同学们,无论发生怎样的情况,都不要放弃,记住,要努力争取!”
曾经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奋斗》,剧中的夏琳,就是一个好强的女子。印象颇深的是有个片段,夏琳到某公司洽谈,正碰上该公司的领导要离开公司。她追到电梯,在电梯即将关门的时候,硬是挤进了这个电梯,在短暂的时间里向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了情况,落落大方,并不失态。公司负责人因此对她印象深刻,并最终同意了她的方案。
那个镜头让我至今难忘。有个经典的问题,说的是如果让你做一个选择,在地铁门即将关闭的时候,你是选择冲上地铁,还是选择原地不动,再等一班?
不同性格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争取,是一念之间的执着,也是主动出击、不被动等待的积极努力。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一瞬间,放弃亦是安全的。可是,正是在这转念间,很多事都会发生变化。踏上一班高速列车,获得的不仅是加速度,而且是同行的人。若是错过这一班,再等来的未必不好,却也意味着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正如古人所言:“凡人之性,不能无争;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断培养自己力争上游之心,力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这样的争是正确积极的争。积极的态度和作风延续久了,很多事都会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
然而有些时候,不争就是争。以退为进,更是一种智慧。
年终考评又到了,小陆在民主测评中因为一票之差而没有评上优秀员工。领导跟他谈心,语重心长地说:“小陆啊,进步不在这一两次的优秀。虽然优秀荣誉重要,但有时候要让。让是风格,也不意味着失去进步的机会。当年和我们一起入职的沈松,连续5年优秀,也得到很多奖励,但现在职位并不比我高。看长远些,不要在意一次的得失。”小陆想起同部门的孟伟,在去年的考评中主动提出不被推荐为优秀候选人,理由是刚刚调到新岗位不满1年,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是愿意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过年后,孟伟很快就得到晋升。他的风度不仅得到同事和领导的欣赏,也为自己赢得更多成长的空间。
英国诗人兰德在诗中写道:“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与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得有篇文章的标题很好,叫作《时代是个局,我做局外人》。我读这文章时,给自己找到一种开解和宽慰。但是在资源稀缺的竞争环境中,如果凡事“佛系”处之,岂不是要被边缘化?有人提出,要与生活讲和,奉行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但面对生活的压力和现实所迫时,却又是另一种心情。
那么,何时该争,何时不争?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同时,“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更进一步,“凡遇事或为公,应当强矫,而争名与逐利,应当谦退;开创家业时,应当强矫,而守成安乐,应当谦退;在外待人接物时,应当强矫,居家与妻儿享受时,应当谦退。”
荀攸是三国时曹魏阵营里著名的谋士。他在朝20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旋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曹操评价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意思是他谋略智慧过人,作战奋勇当先,做事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和同僚却不露锋芒、不争高下,以谦卑、文弱、愚钝示人,因其知伴君如伴虎,所以收敛自己,行稳致远。
林语堂论及中庸的哲学时指出,“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希腊人“Nothing too much”(凡事适可而止)的理想,他这样形容中庸的状态:“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人生如棋局,对于一位高明的棋手而言,必深谙退、弃、让的艺术。正如清代学者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所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无论是以退为进、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用对时,则为良方;用错时,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其中平衡的度,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能拿捏得当。
成长砝码
争与不争,各有意义。在该争取的时候当仁不让,在该让步的时候退而有节。有品格、有血性、有担当、有底线,保持自尊,不卑不亢,也要大智若愚、心平气和、为人宽厚。进退有度之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不急功近利,但也不能软弱可欺。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开创事业、为他人谋利益的时候,要据理力争;在面对功劳、褒奖的时候要懂得谦让,不与人争利,不过分霸占资源。与外界打交道要有礼有节,与家人相处要亲切和睦,平衡其中的度,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方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