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亚植物纤维

植物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感,选择植物纤维进行采集加工,较其他材质更为便利,且植物纤维天然的光泽、质感、色彩都具备服装材质美的条件,故而植物纤维很早便作为人类创作服装的物质基础。

在东亚一些国家中,最早被人们采用的植物原料是野生葛、麻纤维。麻,包括大麻和苎麻,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蕉麻、茼麻、印度麻等,区别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亚麻。中国是大麻和苎麻的原产地,因此欧洲人习惯称大麻为“汉麻”,称苎麻为“中国草”。

中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多个气候区,可以作为纺织原料的植物纤维非常多。早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先民就已能够充分利用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葛与葛布

葛,又称为葛藤,属于豆科的藤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丘陵地区的坡地或疏林中。长达数十米,复叶,小叶三片,下面有白霜。夏季开花,蝶形花冠,紫色。荚果为带形,其皮坚韧,茎皮中约含有40%的纤维量,用沸水煮,就会变软而分离出白而细的纤维,纤维长度一般为7毫米。葛的纤维比麻细长,可用手拈搓成细线或粗绳,是古代先民用于结绳编网的主要材料。将编织的网披在身上,代替原来的兽皮或树叶,便成为最早的衣服。葛主要用来制作夏天的服装。

周代,葛织物已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衣物。在《诗经》中,涉及葛麻的种植与纺织的诗句多达四十余处。为保证葛纤维为上层社会提供衣服面料,《周礼》记载有专门管理葛纺生产的职官“掌葛”。说明周代已掌握煮葛脱胶、用葛纤维制不同粗细的葛布的技术。葛布成为人们最初的纺织原料。

《袁中郎文钞》中有“处严冬而袭夏之葛也”之句7,说明入秋后便不该再穿夏日的葛布衫了。之所以夏天穿葛布衫,主要是因为葛的植物纤维织物透气性能好,吸湿效果理想,并且散热快,是夏季最好的服装质材。

1972年,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3块5000—6000年前的葛布,是中国已见到的最早的葛织品实物。葛作为服装原料,在先秦时期占有重要地位。越王勾践为了麻痹吴王夫差,曾特地送去高级的细葛布10万匹,可见当时葛纺业之盛。汉代在黄河中下游河南豫州和山东青州及江南等地都生产质量很高的葛织物。秦汉以后,葛布日趋衰落,逐渐被丝、麻织物所取代。到唐代,葛的生产就仅限于长江中下游的偏僻山区了。唐代诗人李白《黄葛篇》写道:“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8洛溪在今四川珙县一带,宋代亦是如此。到明清时,仅广东沿海山区还有葛的生产,如雷葛、女儿葛等。

二、麻的种类与织物

麻包括苎麻和大麻,区别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亚麻。这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作物,与葛一样是最早的纺织原料之一。在长期的培育中,大麻适合在中国北方推广,苎麻则在南方普遍种植。古代著名的农书如《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王祯农书》等,都有麻类生产的专门记述。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文字和词汇与纺织生产有关,例如“分析”“成绩”等均来源于纺麻。中国甘肃陇南地区,因地处北温带北界,属南北气候过渡区,森林茂密,江河纵横,谷地川坝和丘陵平原较多,是历代农业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因此以“桑麻之国”而著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就有麻纤维织品,质地和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该地区的大麻种植时间早,而且面积分布很广。依现代地名看,徽县的麻沿河、文县的麻地湾、岷县的麻子川,都是因盛产大麻而得名的。

(一)苎麻

苎麻俗称白苎、线麻、紫麻,属于中国特有的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由根和地下茎形成麻蔸,可生长数十年。茎丛生,被有茸毛。叶大并且呈卵形或近圆形,背面密生白茸毛。茎部韧皮纤维坚韧有光泽,耐霉,抗湿、散热好。茎皮含有70%—80%的纤维量,单纤维平均长约600毫米。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比较温暖和雨量充沛的山坡、阴湿地、山沟和路边等。中国苎麻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地都有苎麻,分布较广但纤维质量不一。在东方,主要产区为中国、日本和菲律宾。

(二)大麻

大麻又被人们称为火麻、疏麻、魁麻、寒麻、花麻等,是麻类家族中最细软的一种,属于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因此在中国包括从热带到北温带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它的叶为互生掌状复叶,茎有沟轮,夏季开黄绿色小花,雌雄异株。雄株茎细长,茎皮含有70%以上的纤维量,单纤维长度可达150—255毫米,韧皮纤维产量高,质量好。雌株茎粗壮,韧皮纤维质量较差。在东方的主要产区为印度和中国。

中国麻织技术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大麻是最古老的纺织原料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开始利用野生大麻纤维织布。河南郑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大麻种子,证明当时可能已开始人工种植大麻。

到宋代,由于棉的种植开始普及全国,麻织物需求量下降,麻的地位逐渐为棉布所代替。大麻布逐步退出衣料范畴,只作绳索、布袋和牛衣等用。但北方穿不起丝绸、棉布的贫困百姓,仍着麻布服装。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里,麻类服饰在多种礼仪场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如皇帝的礼帽“冕”,仍讲究按礼制用麻纤维制作,因为麻织物朴素无华,被认为最适宜在庄重的礼仪中穿着。

(三)蕉麻

蕉麻因在马尼拉港出口,亦称马尼拉麻、麻蕉,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环境要求高温、高湿,最适宜气温为27—29℃,相对湿度应达到80%—90%,属于热带纤维作物。形似芭蕉,茎直立、柔软,由粗厚的叶鞘包叠而成柱状。叶极大,穗状花序。叶鞘内纤维呈乳黄色或淡黄色,粗硬、坚韧、有光泽、耐水浸,可以用它来纺织麻布,也可以制作渔网和绳索。原产于菲律宾,中国台湾、广东等部分地区有引种。

(四)槿麻

槿麻亦称洋麻、红麻,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叶边呈锯齿裂掌状。花单生或丛生,多呈白色。皮有黄绿、深绿、浅红等颜色。茎直立、坚硬。具有耐涝、耐旱、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等特点。经脱胶后取得的韧皮纤维用于纯纺或混纺制作麻布和编制麻袋。原产于非洲,公元前已经在印度次大陆种植。自印度引种到中国台湾后,遍植于许多省份。目前东方主要产区为中国、印度、泰国、俄罗斯东部和孟加拉国。

(五)茼麻

茼麻亦称青麻、白麻、野麻、孔麻,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大,呈心脏形,边缘呈锯齿状,全叶生有茸毛。茎直立,有青、红、紫三种颜色。花呈钟形,橙黄色。其茎皮纤维可用于制作麻袋、麻绳、麻包等。主要产区为中国、印度、俄罗斯东部。

(六)菽麻

菽麻亦称印度麻、太阳麻,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单叶,矩圆披针形,花呈蝶形,黄色。可用作饲料和绿肥,茎皮纤维可用于制作纸张、麻袋、绳索等。原产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以台湾最早种植,现以南亚、东南亚种植最广。

这些植物纤维被人类发现以后即被大量应用,因而促进了人工栽培。总之,在东方自然环境中所产植物纤维,成为东方服饰中占一定比重的特色质材。